六、“标点符号”语言——切、淡、化、划等
写文章少不了标点符号,如果把影视中的镜头比作词语、句子,那么,用来划分和连接这些“词”、“句”的,便是特殊的标点符号,即各种镜头组接的技巧。而且,正是借着这些组接技巧,我们才把一个个镜头连成场面,又用一个个场面构成若干段落乃至整部影视作品。
电子传媒常见的“标点符号”有切、淡、化、划等。这些组接技巧应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语言,下面分别予以简介。
“切”是把相连的两个镜头直接衔接在一起,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镜头骤然代替了前一镜头,使画面的情节和动作直接连贯,给人轻快、利索的感觉,而且能省略许多不必要的过程。比如表现一个人上班,可以先拍他关上家门,随即接上他推开办公室的镜头,这就是以关门、开门动作为剪接点,省略了中间的过程,迅速转换了时间和空间。
“淡”则有过渡阶段,显得舒缓从容。画面由明转暗直至完全隐没,这个过程叫“淡出”;画面再由暗转亮直至清楚,这个过程叫“淡入”。与淡出相比,淡入则给人以新段落的开始感,用来表示时间流逝、岁月更新之后的新景象,也是字幕出现的常用手法。
淡本身既不是一个镜头,也不是一个画面,然而却能造成一种最富表现力的气氛。逐渐淡出的画面“就像一个说书人忧郁的、渐趋微弱的声调,然后便是一片凄凉的沉默”(10)。这种技术效果常能使观众产生离情别绪和深沉的感触。它有时就像文章中的破折号,有时又像一串省略号;有时又像一个告别的手势;有时又像是诀别前忧伤的凝视。但它“永远象征着时间的消逝”(11)。
“化”又叫“溶”,是把前后两个镜头淡出淡入叠印在一起,形成一个短时间里两个镜头重叠的现象。
一个镜头化成另一个镜头,两个画面的结合必然出于某种深刻的、有着重要剧作意义的联系,并且这种内在的联系又绝非一系列描写具体事物的镜头所能表现出来。比如,一个镜头表现一张年轻的脸慢慢化成一张老脸的话,这种组接特技就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但它既不表现、也不再现时间流逝的过程,而只是暗示。
“化”的方法又因其有柔和的过渡,特别适于表现回忆、想象、幻觉等。如《蝴蝶梦》的开头,随着女主人公的画外音,连续几个镜头的化接,展现了曼德拉古堡的荒凉景色,造成一种神秘和不祥的气氛。此外,因前后两个镜头有部分的叠合,又会使人感到后一事物仿佛是从前一事物中产生出来似的,具有对比、隐喻等作用。
“划”作为镜头的组接方式,给人的感觉有点像翻画册一样。上幅画面慢慢揭起,下一幅画面的部分便同时出现,直至完全替代前一幅画。“划”适于表现同时异地平行发展的事件,有时也可用来连接一组短暂的过渡镜头,强调出一种快节奏的紧张气氛。比如,美国电影《骗》后半部分表现亨利和胡克一帮人用假赌马的计谋诈骗朗尼根时,就多次用了“划”的手法,体现出双方都在钩心斗角时的剑拔弩张之势。
切、化、淡、划只是电子传媒众多“标点符号”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叠加、分割屏幕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数字电路技术与电视的结合,电视特技不但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语言,也开拓了编导者的艺术创造力,帮助人们创造出崭新的画面意境,产生了抠像、移位、裂像、旋转、冻结、间歇、反射、曲线移位、油画效果等多种组接技法。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电视报道的片头和体育人物造型的变化可以说是集多种特技之大成,这些特技的使用使得片头充满神奇色彩,有力度、有节奏,变幻莫测,使人眼界大开。
电子传媒这些“标点符号”对叙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组接手法的运用,既要考虑上下文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全片的风格等因素,既无一定之规,又确实各有不同的艺术功能。这些“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不仅会削弱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很可能传达出不符合传播者本意的信息来。因此,电子传媒从业人员应认真学习、不断探索这些丰富多彩的符号语言,使之成为丰富传媒语言、创造崭新意境、提高传播效果、使受众获得艺术美的享受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