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向全面的受众/阅听人理论
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看,在受众研究中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方学术界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伊利诺伊大学的杰姆斯·海(James Hay)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劳瑞·格瑞斯贝格(Larry Grossberge)及奥斯汀大学的艾伦·沃特拉(Ellen Wartella)等人早在1988年就提出了受众研究的“学科际性”(interdisciplinary)的问题,探讨如何以跨学科的视野全面理解受众学说及其理论问题。他们主编的《阅听人和它的图景》(The Audience and Its Landscape),就汇集了1990年“走向综合、全面的阅听人理论”学会上的许多重要论文,此书的问世,表明西方学术界受众/阅听人研究呈现出整合、融会、多元并存和全面发展的新趋向。
《阅听人和它的图景》[1]共分四大部分。书的第一部分是“阅听人研究和研究传统的聚合”,比如卡茨(Elihu Katz)的《观众劳动》,罗森格瑞(Karl Erik Rosengren)的《联合、对比和对抗——走向全面的阅听人研究》,斯宛森(David L.Swanson)的《受众研究:矛盾、交叉以及融合的视点》,詹森(Klaus Bruhn Jensen)的《汇合之后:大众媒介接受的社会语言学的要素》,安德森(James A.Anderson)的《受众语用学的研究和理论》。
第二部分以“检视:把受众作为客体的研究”为题,有布鲁默(Jay G.Blumler)的《在新的电视市场重塑受众?》,普瑞斯(Andrea L.Press)的《走向质化方法的阅听人研究:用人种志方法研究通俗文化受众》,赛特(Ellen Seiter)的《对看电视儿童的记录》,本尼特(Tony Bennett)的《描绘受众和读者》,格瑞斯(Larry Gross)的《边际文本和边际受众》,列宾斯(Tamar Liebes)的《定义电视收看的斗争》,库比(Robert Kubey)的《媒介无效果:“主动”阅听人的概念歧义——对卡茨的回应》。
第三部分是“受众研究的政治学”,主要有阿洛(Martin Allor)的《制造受众的政治》,哈特利(John hartly)的《权力的观察:后现代困惑的扩散一瞥》,罗德葳(Janice Radway)的《“特征”的霸权和阅听人研究的僵局:文化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问题》,昂(Ien Ang)的《阅听人研究中的人种志和激进的结构主义》。
书的第四部分是关于“地域的受众”,主要有瑞维斯(Byron Reeves)的《学者的领域:心理学和其他的方法研究阅听人》,塞维斯通(Roger Silverston)的《从阅听人到消费者:家庭、传播消费主义和信息技术》,费斯克和多森(John Fiske and Robert Dawson)的《阅听人的暴力形成:无家可归的人看Die Hard》,莫利(David Morley)的《电视地理学:人类学方法、传播和社区》,布朗斯顿(Charlotte Brunsdon)的《卫星“小耳朵”和偏好的图景》等。
从文章的标题即可看出,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诠释学派的阅听人研究纷纷登场,携手并进,已呈现出融合之势。在《联合、比较和对立——走向全面的阅听人研究》一文中,罗森格瑞指出,阅听人研究已逐步呈现出走向全面的发展态势。他认为,所谓“全面”的研究,一方面是指试图在大量的经验现象中涵盖“阅听人”这一概念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指尝试整合不同的阅听人理论和研究流派的努力。显然,要达到第一方面的要求,需对不同的经验现象进行全面的归纳,要达到第二方面的目标则需尽可能的理论包含。虽然,我们不可能真正达到理想状态,但通过上述努力,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方向,指出前进的路标”[2]。
关于受众/阅听人的全面理论,从现象上展开的研究主要来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传播学。理论越是锁定在社会学、心理学的范围中,就越不容易变化,相反,越是不依赖于传统制度,变化就容易出现。可是,为了达到真正的理解,理论又必须考虑制度性的环境因素。如何克服这样一对矛盾,值得深思。
受众/阅听人的全面理论,从各个传统的综合方面看,罗森格瑞借鉴巴瑞尔和摩尔根关于社会科学的类型学的方法,对关于传播过程和结构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区分,主要表现在两个向度上,其一是对社会本质的探索,其二是对社会科学的本质的探索(见图7-1)[3]。
图7-1 “传播研究的类型学”
对于如何走向全面的受众研究的问题,罗森格瑞提出,可以从三种路径进行理论的研究,即联合、对比和对立。具体地说,所谓“联合”,就是把过去在不同的传统中孤立运用的方法和技术联合起来使用;所谓对比,就是把相同或不同学术传统学者所得出的(地域性)研究结果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对照和比较;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从对立的研究传统和路径中,寻找到其理论和方法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种对立的价值[4]。
可见,跨学科地研究受众,其实质在于借鉴不同的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多视角地观察和研究媒介社会的阅听人共同体。从受众研究的不同传统和学说看,受众概念的复杂性本质应归结为研究者视角的多元性;不同流派提出的受众理论都是关于受众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都有它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因而,要使受众研究达到全面、综合的水平,非常有必要像罗森格瑞指出的那样,运用联合、比较和对立的方法,从跨学科的层次上理解和分析受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