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1.本文存在的局限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符号学,虽然符号学有跨学科方法论的美誉,但它也有它的缺点。因此,某些观点缺少实证数据支持,这是本研究的局限性所在。

八、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1.本文存在的局限

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符号学,虽然符号学有跨学科方法论的美誉,但它也有它的缺点。它排除了受众的看法,仅从观察者的角度分析。使用符号学时,每个人的社会背景都会影响到结论,相同的符号可能分析出不同的结论。巴尔特所谓的三大含义中,外延(denotative)、内涵(connotative)和神话(mythological),以及意识形态(ideological),后两者可能会由于不同的人而有所不同。由于符号学的这一特点,本文的研究主观性也较强。基本此,本文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定量的数据分析比较少,部分数据也是建立在第三方的调研上,并非作者第一手调查资料。因此,某些观点缺少实证数据支持,这是本研究的局限性所在。

2.网络传媒强效果论的进一步研究建议

与沉默螺旋理论一样,议程设置理论(agenda setting)也是一种大众传播“强效果论”。《无极》在发片之时,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拉动媒体,甚至包括央视《新闻联播》,来进行造势。在这种狂轰滥炸式的“说服性传播”影响下,媒介将《无极》设为一个议程,并且其舆论螺旋也是偏向《无极》的。

但和传统媒体所不同的是,网络媒体是一种“弱控制”的传媒,这里的弱控制,就是相对而言“把关人”的弱势,一部分传播权力由过去少数的把关人手中分散到大众手中。在“多元化的传播者、开放的传播渠道、复合式的传播形态都弱化了传媒为公众设置的议程的效果”(37)的影响下,《馒头》和“馒头”事件瞬间成为了一个大众议程。

本案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而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大众媒体,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善,形成了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网络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互联网的革命意义怎样估量都不过分。在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大众传媒之后,互联网的横空出世,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于过去的大众传播强效果论要有更进一步的思考。从本案中,无论是议程设置,还是沉默的螺旋,我们都可以发现“主动的受众”这个强大的力量。对于传受双方角色的迅速转化和网络社会上的舆论导向而言,本案是一个确凿的实例,也为今后网络媒体效用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引用的范例。

3.娱乐至死吗?

在考察了大量美国电视的状况后,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开宗明义地但也不无忧虑地断言:

“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38)

波兹曼研究的是电视所带来的对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但互联网和电视还是有所不同,应该说,更甚。“与电视相比,在网络空间中,使用者不再面对前方的一幅图像,而是走进画面,可以在图像的世界中往返自如,就像在真实世界中一样。其中的文化意义表现为:图像面前的存在变成了图像中的存在,或者人们常说的‘远程存在’。”(39)殷晓蓉继续写道:

“电视对他们的影响又更进了一步,并且就成长环境和阅读习惯而言,不仅与印刷媒体时代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而且作为电子媒介的家族,为网络传播的兴起和接受准备了更直接的土壤,尽管在主动性、个体性和参与性等方面,后者又是对前者的反拨。”(40)

《馒头》这个自娱自乐的作品本身用充满着娱乐精神的手法对《无极》进行着调侃与讽刺,“馒头”事件的民意评论也在互联网上对精英人物陈凯歌大加鞭笞。从电视媒体熏陶下出来的中国网民们,在“馒头”事件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互联网的反叛性和动态性,而这种反叛性则都是以“娱乐”开道。

相比报刊、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而言,从形式上,互联网综合了印刷、音频和视频三个媒介形式;从范围上,则覆盖了人际、组织和大众三个传播层面;从路径上,传受双方极其轻易地便可颠倒。如果说,过去的娱乐精神还是由主流意识形态下的把关人所主导的话,今天,我们则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数据考证,就可以看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的多元的娱乐恶搞文化,而且为了所谓“搏出位”,恶搞之风愈演愈甚。从木子美到芙蓉姐姐,从《另类的东方时空》(41)到《馒头》,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波兹曼的这一论断:娱乐至死吗?

AConfrontment between the Grass Root and the Elite in the Mass Culture:Case Study of“AMurder Case Caused by a Steamed-bread”vs“The Promise”

WeiWu-hui

(MA in Communication,HongKong Baptist University,HongKong,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event of the confrontment between“Amurder case caused by a steamed-bread”with“The Promise”which is reported a lot in the Internet.The writer analyzes the true meaning of these two works via semeiology,Internet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nd the culture critical approaches.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cademic value of the event in the mass communication and mass culture under the present China society.

Keywords:ManTou event,The Promise,semeiology,mass culture

【注释】

(1)《全国政协委员称馒头血案侵权欣赏胡戈才气》,载《京华时报》2006年3月5日。

(2)《投票:为凯歌辩护VS支持胡戈》,载搜狐网2006年2月16日。

(3)[收稿日期]2006-6-29

(4)[作者简介]魏武挥,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硕士。

(5)《〈无极〉恶评如潮陈凯歌:总比没人关心好》,载《重庆商报》2006年1月5日。

(6)《〈无极〉赢了票房丢了口碑》,载《北京竞报》2005年12月23日。

(7)《〈无极〉恶评如潮陈凯歌:总比没人关心好》,载《重庆商报》2006年1月5日。

(8)《胡戈被骂无耻很委屈网友力挺将组织网络募捐》,载《南京晨报》2006年2月13日。

(9)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33—39页。

(10)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11)《认识陈凯歌》,Produced by Bang Singapore Pte.Ltd,for Discovery Networks Asia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of Singapore,June,2006。

(12)《2004年各主要城市年平均工资》,载中国劳动人事网2005年12月1日。

(13)贾舒颖:《焦灼的陈凯歌与他的碎片》,载《艺术评论》2006年第1期。

(14)霍尔:《意识形态的再发现:在媒介研究中受抑制后的重返》,杨蔚译,见蒋原伦、张柠主编:《媒介批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4页、185页。

(15)杜骏飞、刘慧芬:《网络传播: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载《新闻与传播》2003年第11期。

(16)自有价值指的是产品的自然属性给用户带来的好处,而协同价值主要是产品的社会属性(如交往、尊重等)给用户增加的客观便利和主观满意。雷义川在《网络效应的质与量分析》中详细论证了这一点——网络产品的协同价值超过其自有价值,具体可参考《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年第1期。

(17)正反馈机制是经济学的概念,它是从需求角度来讲为什么有些产品会越贵越有人购买,即需求曲线向上。

(18)Anderson C.,The Long Tail: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Selling Less of More,Hyperion,July 11,2006.

(19)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第298页。

(20)Noelle-Neumann E.,TheSpiral ofSilence:Public Opinion—Our SocialSkin,2nd e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21)Noelle-Neumann E.,“Return to the Concept of Powerful Mass Media”,in Eguchi H.and Sata K.(Eds.),Studies of Broadcasting:An International Annual of Broadcasting Science,Tokyo:Nippon Hoso Kyokai,1973,p.108.

(22)Lasswell H.D.,World Politics and Personal Insecurit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4.

(23)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24)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25)同上书,第47—50页。

(26)周宪:《视觉文化的三个问题》,载《求是学刊》2005年第3期。

(27)《倒“戈”——馒头事件:一个艺术大师对大众文化无耻性一面的当头棒喝》,载新浪娱乐2006年2月27日。

(28)阿多诺:《再论文化工业》,见保罗莫利斯、苏索纳姆编:《媒介研究读本》,爱丁堡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7页。

(29)本雅明:《机械时代的艺术作品》,见达勒思、凯尔纳编:《媒介和文化研究:关键著作选》,布莱克威尔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

(30)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中的威廉斯(R.Williams)则把电影认同为创造性艺术。

(31)黄式宪:《从“后殖民”批评到新左翼激进文化批判》,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32)汪洋:《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在中国的运用》,载《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5期,第154页。

(33)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122页。

(34)Tudor A.,Decoding Culture:Theory and Method in Culture Studies,Sage Publications,1999,p.165.

(35)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译者前言,刘燕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36)王剑:《电影文学:第五代导演的弱项》,载《艺术评论》2006年第1期。

(37)吴风:《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第84页。

(38)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39)殷晓蓉:《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40)殷晓蓉:《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41)这是一部于2001年流传在网络上的恶搞作品,根据《列宁在十月》为蓝本改编。主角名字都换成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等名嘴名导,只不过在名字后面加上了“斯基”。影片将2000年央视《东方时空》改版、新闻评论部成立等事件通过配音表现出来,结尾打出了“《实话实说》出品2001年7月”的字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