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麻木”的由来
在武汉市,“麻木”是既指三轮车,也指开(蹬)三轮车的车夫。人力三轮车被称做“土麻木”,电动三轮车被称做“电麻木”。关于武汉人缘何把三轮车和三轮车夫叫做“麻木”,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的黄包车夫都是好酒的人,每天很辛苦地工作,靠一瓶酒解除疲乏,而武汉人管好酒之徒叫“酒麻木”,意思是除了喝酒,干什么别的都是呆呆的,于是渐渐地就把这些好酒的车夫和他们骑的三轮车称为“麻木”;另一种说法是,这种三轮车穿大街走小巷,与拥挤的城市交通周旋,东一扭,西一拐,就像醉酒的“麻木”一样行路不稳,加上其行驶过程中不断震动使人麻木,故得此名。
武汉的“麻木”历史悠久。1888年,人力三轮车首先出现在汉口租界。1931年,英怡和洋行在旧武汉开设了首家人力三轮车车行。因其速度比黄包车(人力车)快,且凉快、敞亮、便捷,还可以看路边的风景,很快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汉口市中心的人力三轮车行,鼎盛时期发展到了30余家。据当时报载,当时许多社会名流及在汉租界居住的外国人,在子女上学或短距离应酬中,都租用人力三轮车。从人力车到人力三轮车,在当时仅有12条马路的旧武汉,无疑是道路交通代步方式上的一大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的交通营运市场格局中,人力三轮车仍占据着优势。20世纪50年代初,武汉市政府成立了三轮车运输合作社,加强对人力三轮车服务行业的组织管理,从业人员在合作社的有序领导下,服务热情、价格公道、老幼无欺,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到了70年代,人力三轮车被使用摩托车引擎的三轮机动车取代,由此出现了武汉市出租业的雏形。
进入80年代,人力三轮车重现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同时,随着残疾人机动车(即正三轮摩托车)品种的不断开发和上市,武汉市的“三车”[1]达到了全盛时期,仅人力三轮车和正三轮摩托车,就达到了40000多辆,其中有牌有证的共24000余辆。
到了90年代,武汉市有牌有证的“三车”发展到26000余辆,而无证“三车”则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时多达60000余辆。从1988年到1999年底,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共收缴、销毁并对外地无证“三车”遣送出城达10万余辆次。
1998年初,武汉市交管局为部分下岗职工和生活困难人员驾驶的“麻木”办理了营运牌照,此次全市新增“麻木”11925辆。至此,“麻木”的存在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武汉“麻木军团”更是日益壮大。
2000年以来,有牌有证的“三车”始终控制在3万辆以内。截至2003年,中心城区共有在籍“三车”26595辆,其中人力正三轮车8781辆,机动正三轮摩托车14695辆,残疾人专用车3119辆。
到2003年4月1日,武汉市开始取缔“麻木”之前,全市无证“麻木”约有16000多辆,有证“电麻木”18242辆,“土麻木”[2]2200多辆,总数达37000多辆。这些“麻木”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构成了武汉街头一道独特的景观。所以有人戏称武汉为“麻木”城市,市长为“麻木”市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