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阶段广播经济新闻评论问题

现阶段广播经济新闻评论问题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现阶段广播经济新闻评论问题一、纯经济频率评论节目内容匮乏经济广播,应该是以“经济”为主打的广播频率,无论内容设置、形式设计,乃至播报风格、广告类型都应该服务于“经济”这一核心要素。从节目表中可以看出,财经节目已经占据了多数,表明电台“经济之声”节目正在由“泛经济化”向专业频率广播经济新闻过渡。

第四节 现阶段广播经济新闻评论问题

一、纯经济频率评论节目内容匮乏

经济广播,应该是以“经济”为主打的广播频率,无论内容设置、形式设计,乃至播报风格、广告类型都应该服务于“经济”这一核心要素。

中央台经济之声的节目调查表中可以看到“益智娱乐节目”与“财经滚动资讯”、“财经深度报道”、“财经新闻点评”、“财富话题讨论”并列在一起,说明娱乐节目一直是经济广播不忍放弃的一道美味。一方面,“泛经济化”的频率形象会影响受众期待,降低媒介依赖,使得经济频率因此丧失“必听性”;另一方面,目标受众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广告的精准投放,从而会错过一批有精准投放需求的有价值客户。

在受众需求与节目内容双匮乏局面短时间内不能改变的情形下,经济广播要满足受众形象期待,现阶段采取的做法大多是对“经济频率”进行重新定义,弱化“经济”在整个频率名称中的地位,比如一些经济节目稀少的电台将自己的名称改为“经济生活频率”或“生活娱乐频率”。同质化的内容仅仅靠名字区分是缺乏功效的,其结果是“千台一面”,长此以往,反而会伤害人们对于“经济频率”的原有认知,等将来有机会重新推出纯经济频率时,反会受现时之累。此外,还可对一些频率进行内容改装与频率包装,比如改“经济广播”为“理财频率”,一方面突出了“经济”的专业性特征,同时,以“理财”为切入点,与百姓生活更贴近,讲述的方式由专业的财经播报转变为理财咨询,使节目很好地软着陆。“理财”概念本身也能容纳更多的娱乐元素,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经济频率“专业性”表述要求与受众娱乐需求之间的矛盾。(13)

二、“泛经济化”过度存在

广播发展史证明,现代广播最有效的模式即“娱乐+信息”的模式。受众收听广播有两类主导需求,即信息需求与娱乐需求。经济广播表现形式的“专业性”要求与受众对广播的娱乐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经济广播要想迎合大量受众就必须放弃其“专业化”表述,这种放弃直接导致了“不专”的形象,而交通广播、文艺广播、新闻广播、音乐广播等类型广播却不存在这一问题,它们的内容与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是统一的,节目本身的展现方式既能够满足频率的“专业性”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受众的“信息+娱乐”的需求,在这一点上,纯经济广播很难“兼顾”。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特别是专业财经信息的需求还有待开发。百姓的理财渠道相对稀少,储蓄是大部分人首选的理财方式,除此之外,股市投资是另一个渠道。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理财渠道也将多元化,因此会派生出对银行、股市、债市、期货、黄金、楼市、古董等方面信息的大量需求,在这一需求的刺激下,经济频率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改变目前这种受众需求与节目内容“双匮乏”的局面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泛经济化”形象也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

三、打造专业频率的广播经济新闻

香港新城财经频率是一家专业化财经广播,仅从其栏目名称就可以看出其“经济广播”的专业性特征,如“开市直击”、“新城地产街”、“投资高手”、“楼市最前线”、“理财就是力量”、“股市直击”、“股市快线”、“继续开市”、“场内外联线”等。节目设置遵循市场节奏,专门服务于对财经资讯有着丰富需求的特定听众,并延伸到有未来理财需求的潜在听众,虽是小众广播,却拥有稳定的收听率与必听率。

英国彭博财经广播(Bloomberg Radio),依托于彭博财经社的专业资讯,是一家全天候播报纯财经内容的类型台。节目设置上有“早间晨报”,主要是对当天欧洲金融市场、期货市场等的资讯播报;“彭博财报(伦敦)”,主要是针对私人投资者的一档节目,接着主持人对下一周的主要财经资讯做出简报式展望,并对主要的投资热点及金融观点进行介绍与分析;此外,“彭博全球财报”则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全面报道,包括对法兰克福、新加坡、伦敦、东京、阿姆斯特丹等主要市场进行现场连线报道,对金融分析师与大公司的CEO的访谈也构成了这档节目的主要部分。彭博财经广播采取版块编排方式,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财经资讯及金融深度分析报道上,是典型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经济广播,在听众中建构起了“听财讯找彭博”的专业化广播形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节目列表:“天下财经”;“财富广场”;“财富健康”;“缤纷生活”;“天天理财”;“财富人生”;“英语之夜”;“全国新闻联播”;“财富星空”。从节目表中可以看出,财经节目已经占据了多数,表明电台“经济之声”节目正在由“泛经济化”向专业频率广播经济新闻过渡。

【注释】

(1)Jonathan·Marks.More Variety on Various Platforms,《南方广播研究》,2000年第2期。

(2)刘俊华:《谈网络时代的广播》,《声屏世界》,2003年第5期。

(3)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4)余彦君:《从受众角度看网络广播》,《视听界》,总第89期。

(5)尚进:《网络电台——一场自言自语的演出》,《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总第327期,2005-03-14。

(6)尚进:《网络电台:声音博客能否化叛逆为利器》,《财经时报》,2005-03-12。

(7)新云:《新市场:播客挑逗传统传媒业》,《市场报》,2005-09-07。

(8)尼葛洛庞帝(N.Negropont):《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75页。

(9)[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第2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79~380页。

(10)《新媒体重生》,《财经时报》,2007-01-29,第2~4版。

(11)李建刚:《播客:网络时代的广播新力量》,《传媒》,2005年第10期。

(12)连新元:《从中国之声看广播新闻评论机制的构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4期。

(13)栾轶玫:《从媒介形象的角度看经济广播的形象定位》,《视听界》,2006-1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