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经济新闻评论的分类

电视经济新闻评论的分类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电视经济新闻评论的分类一、口播式这种形式的经济新闻评论既包括电视经济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话以及主持人、记者的即席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电视述评式的经济新闻评论是电视叙述经济新闻事实与发表评论相结合的评论形式。在节目中既报道经济新闻的基本情况,又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

第三节 电视经济新闻评论的分类

一、口播式

这种形式的经济新闻评论既包括电视经济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话以及主持人、记者的即席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如《一周新闻回顾》,主持人在报道完一篇经济新闻后,会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口语化,生活化,只代表主持人的个人观点,并不是经过严密思考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只是一种即席的感受、编前、编后话,通常附着在重要的经济报道的前后,是对报纸模式的沿袭。篇幅短小,一两百字,却是片言居要,对新闻报道起着提示、强调、凸显、引导、深化的作用。这也包括电视新闻主持人对经济新闻评论稿件的直接念播,稿件事先已由记者编辑写好。或者从报纸中选取出来的经济新闻评论。如山东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一则经济新闻评论就是来自《中国青年报》:“银联将为霸道支付昂贵的道德代价”(曹林:《中国青年报》,2006-06-01)评论指出“以现在的眼光看,垄断者似乎可以不在乎这种道德代价,可以无视社会的道德抵制——传言、排行榜、起哄能奈我何?可眼光放远一点看,这些道德代价总有一天会兑现:一旦哪天市场放开,国外银行卡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后,道德惩罚中积累的不满,会顷刻转化为市场惩罚和用脚投票。到那时候,‘支持民族银行卡’之类的口号,是唤不回消费者的心的。或者,技术总在不断进步中,技术进步也会打破银联的垄断地位,垄断打破之日,就是道德代价兑现之时。”

二、电视述评式

电视述评是叙述事实和发表议论相结合的评论形式。“目前较为多见的形态是以典型事件或社会现象为报道、评析对象,以画面、音响、屏幕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主持人或记者的解说、评析为主线,按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和人的认识规律,将群众的分析议论和专家的分析评议加以恰当组合,最后以凝练的语言做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它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色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8)它能够将观众带入现场,了解事件问题的来龙去脉,了解各个方面对问题的反映,现场感很强。

电视述评式的经济新闻评论是电视叙述经济新闻事实与发表评论相结合的评论形式。在节目中既报道经济新闻的基本情况,又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

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006年01月16日)制作的“‘照单偷药’的背后”这档节目,先是陈述一则消息:在湖北有这样一个盗窃团伙,他们专门盗窃医药公司和医院的药品库,盗得药品后,他们又把这些赃物再转卖给药店等单位。几年的时间里,这伙人先后在湖北、湖南、江西等7个省作案190多起,案值高达千万元以上。针对这个事件,一步步展开调查,像剥笋一样层层剥开,让真相浮出水面。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镜头呈现画面配上主持人适时的解说,画面与声音相结合,边述边评。将整个调查过程用镜头展现给观众,充满了悬念感和戏剧性,引人入胜。采访了与事件相关的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医院的医师、警察局人员、犯罪嫌疑人、药店部门经理。除了主持人的解说外,公安局人员对案件的分析、讲解,让观众获得了对整个事件的认识,增强了说服力。最后主持人作了总结性评论:“警方的严厉打击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如何堵住赃物的销售渠道,把住药店、药品公司这些出口,则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点明问题症结,抓住了问题要害。

三、谈话式评论

顾名思义,谈话式经济评论是以谈话形式出现的评论,是主持人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的场所与特定的谈话对象围绕某一经济话题进行的一种新闻评论。它又可细分为三种形式:访谈式、讨论式、观众参与式。

1.访谈式

这种形式的经济新闻评论是邀请一个或几个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作为嘉宾,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素质的主持人与之对话,对某个经济新闻事件、问题、现象进行探讨,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主持人往往从观众的角度提出他们最急于解答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专家专门解答,选题往往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只有专家才能作出权威的解释。访谈双方地位平等,形成双向交流。由于访谈的话题通常是经济领域的重大问题,因此所采访的人物一定要是所论及问题的“意见领袖”,所发表的言论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可信性。另外,它既然是以电视形式播出的访谈节目,就要发挥电视形象性的特点,不像报纸类的访谈,只要把双方对话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就行了,也不像广播,纯粹是声音的传播,只能依赖听众的听觉。而电视类的经济访谈节目,应以论述语言为主,辅之以视觉语言,注意发挥画面、音响的作用,以增加论证的力量。如凤凰卫视的《财经点对点》、《新闻今日谈》。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2005年7月23日)采访中国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一期节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就是访谈式的典型例子。人民币升值,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经济举措,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如何看待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它将对中国经济具体带来哪些影响呢?《焦点访谈》请来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这样的“重量级人物”进行解说分析。主要是由主持人敬一丹提问,周小川作答。纵观全文,我们发现,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角度很全面。先是就人民币汇率改革这件事情本身进行提问,如何理解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为何在此时推出,时机是如何把握的,让广大观众对这个经济事件有个初步的了解和整体上的把握,心里有个底儿,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牵一发而动全身,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币值上涨,必将牵动着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至进出口企业会受到哪些影响?公民外币资产有无损失?小至这件事与普通的打工妹又有何联系呢?一般老百姓会觉得那是国家的事,天高皇帝远的,他们还是会照样过他们的日子。敬一丹提出的问题,就把企业、广大市民、打工妹都与这件事挂上了钩,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大家自会兴趣倍增。周小川的回答,让大家知道自己并不是置身事外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与之发生联系。

2.讨论式

这种形式是在主持人或记者的主持下,就某个经济事件或现象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政府官员或各阶层的代表人士进行讨论。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有个确定的经济话题;评论场地专门化,一般在演播室内;评论方式群言化,参与人员围绕话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各自摆出自己的理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不同的观点之间可以形成对话、交流、互补、交锋,气氛热烈,从而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也使对话题的认识和评论更加深入、全面。

这种形式的经济评论,所选话题要具有时宜性(即合乎时宜)和群众性(即众所关心)。既要展得开,又要收得拢,易于激发在场人员的谈兴,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谈话人选的选择也要恰当。因为观众看的就是这些人的舌战,领略他们舌上逐鹿的风采。因此,谈话人选的水平影响着甚至决定着评论节目的水平。邀请嘉宾是否具有代表性、他们的表达能力如何、是否习惯面对镜头流畅无阻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和主持人有效配合,达到“琴瑟相和”的效果,都直接影响到谈话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到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人物,其人格魅力、气质形象、学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对现场观众、嘉宾影响很大。他在整个节目过程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既要及时地归纳总结,进行点评,又要控制氛围,把握节奏,引导着讨论的主题方向和趋势,并在讨论过程中随机提问。如央视国际《中国财经报道》(2006年5月15日)的节目《到底多少房没卖出去?》,让房地产商、学者坐在一起唇枪舌剑,把争论问题引向深入。

每个人都梦想着有个幸福温暖舒适的家,房价的上涨让城市的中低收入群体望而却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房价上涨是由供不应求导致的。而北京市建委发布的一个数字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北京有六成可售期房没有卖出去。房子空置率近60%。什么是空置率,怎样计算空置率?任志强(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潘石屹(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全(今典集团总裁)、董藩(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都有自己的解释,形成观点的分歧并引起争论。任志强认为:办了预售证还未进入市场销售的面积不能算入空置率。潘石屹认为:60%的空置率是对的,也是正常的。董藩认为:空置面积指竣工验收了,没有卖、没有租,或者没有卖出、没有租出的面积。主持人总结认为:争论的焦点在于各方缘于对空置率认识的不同。接着,针对“不买房行动”,再次形成观点的交锋,主持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董藩认为这是一种荒唐的不符合理性消费的行为,予以否定;潘总认为用类似政治运动的行为看待市场,不符合经济规律;而张宝全反对董藩、潘石屹及“不买房行动”的倡导者邹涛,认为“不买房行动”是一种市场情绪化的表达,对市场不会构成直接影响;任志强则认为:现有住房供应体系不明确,不是所有人都要去挤商品房市场,政府应该建立完整的一套买房保障体系。几位发言的嘉宾都是京城房产大鳄和业内研究学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让观众在交锋中领略了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

3.观众参与式

也可以叫做沙龙式、俱乐部式,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参与,场外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话参与,就某一经济事件、问题、现象展开讨论。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发达而出现的,是一种受众参与程度较高、互动性较强的一种形式。

根据巴赫金的“交流—对话理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对话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构成对话的双方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二是对话双方的观点也要有差异性。所谓的“平等”指的是参与的各方所具有的话语权是一样的,大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谁压制谁,相互之间是互相包容的,没有哪一种观点一定是正确的;所谓的“差异性”是指允许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每个人都力证自己的正确性,形成一种辩论的氛围。由于它集中了主流话语、精英话语、群众话语,代表了社会各个群体的声音,能够引起群体效应。对于嘉宾和现场观众的选择,一定要严格把关。

主持人起到核心作用,没有主持人的串联,喧哗的众声将杂乱无章;没有主持人的引导,话题会像脱缰野马,越跑越远;没有主持人的概括总结,众声将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这就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仅是主持人,还必须是评论员,具有较高的经济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驾驭场面的能力。

《对话》栏目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这里出现的人物颇具分量:左右经济走向的权威人士、经历商海沉浮的企业巨头、见证热点事件的当事各方。

当全球股市老大思科公司意欲斥资100亿美元控股斯坦福大学之际,思科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先生在《对话》演播室谈笑风生,畅谈“高处不胜寒”;当新经济的浪潮袭来时,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在《对话》中坦言,中国也需要互联网;当全球油价大幅上涨、中国成品油市场硝烟四起之时,BP阿莫科总裁布朗走进《对话》现场,讲述如何将一个英国老牌国有企业变成世界石油巨人;当摩托罗拉公司做出在中国增资19亿美元的重大决定之后,董事长高尔文与《对话》观众一起回忆走出困境的点点滴滴。2004年3月22日,《对话》栏目邀请了重量级嘉宾:庞约翰,汇丰集团主席;张光华,广东发展银行行长;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易宪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副主任。在外资银行正大举进军中国内地时,中资银行如何应对确实不是一个简单、轻松的话题。加入WTO以后,从2004年还有两年的时间就全部开放,作为中资银行来讲,确实感到了外资银行的巨大威胁。庞约翰认为汇丰占中国市场份额很小,未来发展很慢,网点也不多。但是外资银行强大的服务,能够对跨国公司,对大型的中国最高端的客户,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当然这个竞争是合作的竞争,汇丰、花旗都跟中国的银行进行合作,从这些市场的业绩来看,可能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还没有真正地展开。未来几年,中资银行应加强全方位的服务意识,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和预防风险机制,建立个人问责制,防止不良贷款的发生,练好内功才能与外资银行一比高下,同台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