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访问中的倾听

访问中的倾听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访问中的倾听在电视访问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环节,它是“以对方为中心”的采访意识的体现,是对受众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确认。这段采访的内容是采访对象不愿意说的,而让对方在一问一答中说出了心里话,正是记者长江认真地倾听、及时地反应,以真诚打开了对方的言路。

六、访问中的倾听

在电视访问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环节,它是“以对方为中心”的采访意识的体现,是对受众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确认。美国著名主持人拉里·金认为:“谈话的头号守则:聆听”。这里的“倾听”不仅是“用耳朵听”而已,还包括用体态语与采访对象交流。

记者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听什么内容呢?

(一)听主要新闻事实,引导讲述

倾听事件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等的谈话,是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约翰·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中说:“作为一种采访技巧,沉默为金。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你可以做的唯一一件最有意思的事就是,提一个巧妙的问题,在对方答复之后,停止三四秒钟,好像你还在等待他说点什么。你说怪不怪?对方会觉得有点窘迫,于是说出更多的东西。’当然,这样一种采访技巧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它说明,倾听和沉默有时会比进一步的发问得到的还要多。”

在这里有个极端的例子。在《新闻调查》的一期节目——《失却的光明》中,由于主治医生处理不当,导致患者失明,柴静给了一个多小时的倾听,没有打断,听她倾诉苦衷和懊悔。采访结束后,主治医生哭起来说,从来没有哪个记者像这样听她讲话。

如同上面的例子所展示的,当采访对象讲述新闻事实、情感流露时,倾听往往是最好的选择。在《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中,当采访对象说到动情流泪时,主持人鲁豫会递上一张面巾纸;当嘉宾开怀大笑时,她也会发出会心的笑声。她的评点只出现在隔断里,单独谈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混杂在访谈中。

(二)听新闻关键点,继续提问

倾听是提问的一个前提。记者采访时要抓住采访对象的回答即兴发问,就要能够听清楚采访对象在说什么,抓住问题的核心进行提问。很多时候,记者的提问都是紧接着采访对象的话题出来,有时候采访对象都意识不到自己其实是在回答记者的问题,而不是让记者在听自己的故事了,记者实际上掌握了采访的主动权。[17]

这种认真倾听中的提问也容易赢得采访对象的尊重,从而获得采访对象的配合,采访到渴望采访到的内容。

以记者长江在《厦门特大走私案》中的采访为例:

长江:赖昌星往往是有求于人时才给人送钱吗?

庄如顺:不,如果你不收钱,他决不会勉强。

长江:你觉得他为什么这样做?

庄如顺:这也许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长江:是放长线钓大鱼吗?

庄如顺:是。

长江:那你是被他钓起的大鱼?

庄如顺:啊,反正,我,我是被他钓了。

这段采访的内容是采访对象不愿意说的,而让对方在一问一答中说出了心里话,正是记者长江认真地倾听、及时地反应,以真诚打开了对方的言路。

(三)听采访对象回答方向,适时打断

采访对象回答问题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电视记者必须能把握住采访对象的谈话走向,而要完成这些必须通过倾听,通过倾听掌握打断采访对象谈话的最佳时机。正如沈冰所谈:“节目的掌控必须在节目的创作人员手中,如果嘉宾的讲述是有价值的,可以在现场放大,但是有些他讲的东西跟你想象的东西离得很远,是出于自己的一些私人的目的,或者其他的一些目的,你就要抓住机会把他拽回来。”[18]

记者在倾听时,除了要注意倾听的内容外,还要注意端正好倾听的态度。好的倾听态度要求记者或主持人要专心去听,在节目中不左顾右盼,不心不在焉;要细心去听,认真听出新闻的细节与关键点,提出精彩的问题,形成完整的对话过程;要耐心去听,沉住气,不烦躁不安,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