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要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主要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3 主要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课题。目前,最具有影响力的无疑是IMD和WEF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因此,IMD设计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由8大类竞争力要素构成,并且细分为41个子要素和290个评价指标。这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的实现指标,反映了产业国际竞争的结果。

1.1.3 主要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课题。由于国际竞争力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差异,不同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所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也存在重大差异,甚至完全不同。目前,最具有影响力的无疑是IMD和WEF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下面,我们将有选择地对国内外一些有较大影响的评价体系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评价体系

IMD认为(12),国际竞争力是国家创造一个使企业有竞争力的环境的能力,而本地化与全球化、吸引力与渗透力、资源与工艺过程和个人冒险精神与社会协调发展4对基本力量塑造了一个竞争环境,并且这些力量是通过国内经济、国际化程度、政府政策和运行、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8个要素(方面)反映出来的。因此,IMD设计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由8大类竞争力要素构成,并且细分为41个子要素和290个评价指标。以上8个方面基本构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指标框架。其中,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国民素质和基础设施等竞争力要素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支持性条件。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开发要素,以及国际化程度要素中的产业商品与劳务出口和进口、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要素中的产业自身能源供应与技术设施等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条件。

二、世界经济论坛的评价体系

1996年,WEF将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地区保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增长的能力,并基于这一定义设计了3个国际竞争力指数(13)

第一,综合指数。它是综合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势头,并对未来中、长期前景进行展望的指数,由8方面因素构成:(1)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开放因素。(2)政府预算、税收和管理因素。(3)金融市场发展因素。(4)运输、通信、能源和服务性基础设施因素。(5)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因素。(6)企业组织、企业家、企业创新和风险经营的管理因素。(7)劳动力市场及流动性因素。(8)法规和政治体系因素。

第二,经济增长指数。它是结合初始收入和竞争力水平来进行的计算和排名。

第三,市场增长指数。它是一国增长指数与其GDP全球份额的乘积,与全球经济增长之比构成的,它把各个经济增长和其经济规模结合起来,反映其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份额。

1998年,根据迈克尔·波特对竞争力的看法,增加了微观经济竞争力指数。微观指数由波特提出的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投入要素、需求因素、相关产业、竞争环境方面的问卷调查指标组成。

2000年,WEF又对竞争力指标的构成进行了调整,提出了两个主要指标:一个是“增长竞争力指数”,一个是“当前竞争力指数”。前者侧重测定对未来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因素,和以前的经济增长指数相似;后者用来确定支持当前高生产率和经济业绩的因素,和以前的微观经济竞争力指数相似。此外,为了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性,世界经济论坛还在经济成长性指标的构成中加大了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度的权重,引入了反映国家和地区技术能力和创业难易程度的“经济创造力指标”。

三、荷兰格林根大学的评价体系

荷兰格林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设计的评价体系用于进行产业产出与生产率的国际比较,该体系强调产业竞争力可以由价格水平、生产率水平、质量水平3方面因素反映(14)。在进行评价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分类按同一分类体系标准化,得到可比数据,然后根据这些可比数据计算出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参数。这些参数包括:

(1)相对价格水平:包括产出相对价格水平、投入相对价格水平或相对单位劳动成本水平。

(2)生产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等单要素生产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

(3)质量水平:用反映产品附加值水平的指标间接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4)品牌竞争力:主要包括品牌在开拓和占领市场方面的能力、品牌的超值创利能力和品牌的发展潜力3个因素之和。

四、发达国家的其他评价体系

此外,发达国家还有一些依据机构,如美国的商业风险评比公司、韩国的产业研究院、韩国的大宇经济研究所,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1)美国的商业风险评比公司的评价体系。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但它的评价侧重于从劳动力的角度进行,主要指标从劳动法规、相对生产力、劳动者的工资态度和技术水平4个方面来概括。

(2)韩国的产业研究院的评价体系。它主要从竞争力的创出因素、出口结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政府竞争力的4个方面来设置指标对主要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

(3)韩国的大宇经济研究所的评价体系。它是从国内经济实力、经济结构潜能、产业内部的效率性、市场潜力、人力资源潜力、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经济自由化程度等几个方面来设置指标对OECD成员国和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进行评价。

五、金碚教授的评价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构建了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该理论认为研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研究3个方面的内容:影响产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国际竞争力的结果。而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也包括3个方面:产业的竞争潜力、竞争实力、竞争力的实现。相应的有3个一级指标,即直接因素指标、间接因素指标和测度结果的显示性指标(15)

(一)显示性指标

该课题组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基本的、客观的观测资料就是相关国家特定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赢利率两个指标。这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的实现指标,反映了产业国际竞争的结果。通常假定利润与市场占有率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在利润指标不易获取的情况下,以市场占有率为主判断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工业品而言,由于生产国际化和国际贸易的态势,还需要计算以产业内进口物品金额与加工物品金额对比的产品增值率指标。

(二)直接因素指标

直接因素指标所反映的是各产业或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所拥有的实力,或者是已经实现的竞争力的直接解释。

第一,价格:比较不同国家的企业所生产的相同产品在同一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可以说明各国、各产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力差异。

第二,质量:一般来说,质量高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能获得较高的附加值。经济学通常用反映某类产品的附加值水平的指标,来间接地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第三,产品的品牌或商标:现在商品的竞争已经转化为品牌的竞争,当市场竞争激烈时,品牌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资产,品牌自身的价值已经可以进行估价和排序了。

第四,产品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少有某种单一的产品能够长期占有市场。产品的系列结构、规格品种,特别是产品的更新频度也是决定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一个指标。

第五,与国际市场营销有关的各种指标:国际市场营销也是决定产品能否占领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因素。营销渠道网络和效能等也是影响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因素。

(三)间接因素指标

第一,成本: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产品是否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成本指标包括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以及一国某种工业品的平均成本。

第二,技术:技术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成本和价格、产品的质量和结构、新产品的开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常用的指标有: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研发费用占成本的比重、技术改造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机器设备的平均使用年限等。

第三,经营管理:经营管理的水平对决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各方面因素都有广泛的影响。可用的指标有:管理人员中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员的比重、管理人员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使用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的状况、使用互联网的状况、零部件及产品的平均库存天数。

第四,企业规模:常用的指标有:某产品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人数、产量、资产)、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在世界大企业排序中本企业的位次。

第五,资本实力:资本实力对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较强的资本实力可以通过控制重要资源来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在研发、提高质量、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较大投资强度,从而有效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反映资本实力的主要指标有: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的资产总量、全年投资规模、每个企业的平均资本量、每个项目的平均投资强度等。

六、裴长洪教授的评价体系

在借鉴产业组织理论和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裴长洪建立了行业分析、市场类型(结构)和价值链3种方法相结合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框架(16)。在评价指标的体系的构建上,裴长洪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显示性指标:显示性指标说明国际竞争力的结果。它可通过市场占有率指标、利润率指标和价值增加指标或间接原因指标来衡量。

第二,分析性指标:分析性指标用来解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分析性指标又可以分为直接原因指标和间接原因指标。

直接原因指标可以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与生产率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劳动生产率、成本、价格、企业规模等;第二类是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品牌商标、广告费用、分销渠道等;第三类是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售后服务网点和全球质量保证体系等。

间接指标仍采用了波特的钻石模型,引入其中4因素,并对这4因素进行了细分测度。第一类是生产要素指标,如申请专业技术项目及估价、研究开发费用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做出过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及其在专业人才中的比重等;第二类是需求因素指标,包括需求规模指标和需求增长速度指标、产品系列化指标;第三类是相关产业因素指标,可以从相关产业和供货商的工业产出绝对额及其占一地区或一国的工业产出比重来反映;第四类是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指标,如行业平均工资水平指标、企业债务率和企业资本结构指标、行业的市场结构指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