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运作

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运作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运作成功的电视谈话节目离不开三大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流程)。但仅此并不能使所有的电视谈话节目都进入成功的保险箱,关键还在于节目的策划运作。以美国最著名的两档电视谈话栏目为例,《拉里·金现场》与《奥普拉·温弗瑞节目》均有对明星、名流的访谈。

第三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运作

成功的电视谈话节目离不开三大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流程)。但仅此并不能使所有的电视谈话节目都进入成功的保险箱,关键还在于节目的策划运作。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也有一批曾经辉煌的谈话节目由于种种原因退出了荧屏,或淡出黄金时段。《实话实说》曾引领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潮流,自进入CCTV-1精品节目带播出时段后,却未能与其他六档精品栏目(新闻调查、艺术人生、曲苑杂坛、同一首歌等)一样守住高收视率的阵地,被置换到CCTV-新闻频道非黄金时段,其原有位置(CCTV-1周二22:39)被后起之秀《大家》置换。

在谈到《实话实话》及谈话节目的命运时,该栏目的制片人海啸在2006年4月18日接受《中国广播影视报》记者采访时说过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这10年《实话实说》,实话难说,实话难说也得说。……节目形态曾引领过潮流,现在归于平静,仍能把握住自己的节目,找到百姓需求的并不多。”他认为,要利用现场观众的几张“嘴”,“说”动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别人说什么,”真是难!他说,谈话节目要经久不衰,就要把握住社会脉搏的跳动,找准观众诉求的心理,精心选择话题;主持人要善于调动和控制现场观众的情绪,引导大家做真实表达,把想要说的话“照实说”、“照好说”、“照电视机前的观众想听的说”。

一、话题的选择

谈话节目的前期策划是节目成败的关键。许多重要的环节,如话题的选择、嘉宾的选择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虽然不同的节目形态、不同的栏目风格决定了话题选择的不同,但它们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则可遵循的。

1.话题选择原则

(1)必须符合栏目的定位

不同的栏目有着不同的定位,话题选择必须符合定位的理念。

美国CNN著名的电视栏目《拉里·金现场》,由于所在的频道为24小时全天候播出的新闻频道,因此该栏目无疑定位于新闻谈话栏目。与此相适应,栏目的话题选择遵循新闻性原则,即一般选择观众比较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如围绕美国总统克林顿卸任前签发的特赦令,引起美国民众议论纷纷,于是该栏目就请来了卡洛斯(被特赦的犯人,据传其家属曾给克林顿提供巨额费用)的调查官和辩护律师等与此案有关联的嘉宾,通过现场采访提问、插播有关短片及嘉宾间的对话,使节目充满了吸引力。

CCTV的《相约夕阳红》栏目定位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加强与老年人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因此,该栏目选题就集中在老年人所关心的话题,注重话题的时代性,紧跟时代,贴近社会主流生活;注重话题的开放性;把老年生活放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中来考察;注重话题的服务性,既强调实际生活的服务,更强调精神上的人文关怀;注重话题的多元性,在社会主流价值下,尊重个人的价值选择。如《母女之间》、《为健康喝彩》。

CCTV的《面对面》定位:“面对面交流,在交流中探寻、在探寻中求证、在求证中质疑。”因此,该栏目选题重点关注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核心人物、焦点人物和时代变革中的风云人物。正因如此,该栏目在“非典”时期,由于一系列“抗非典”人物的成功访谈,使该栏目开播不凡,一时声名鹊起,成为名栏目。主持人王志认为,该栏目成功。主要得益于选题:是不是有足够的张力可以做到40分钟;是不是有关注度,人物要有新闻性;适不适合用谈话来讲述。

(2)话题必须有“卖点”

卖点是节目赖以出售的那个部分,也就是节目最具有吸引力的个性化品质特征。

a.备受关注的新闻性话题。在当代信息社会,人们对新闻资讯的追求仍是电视媒介传播首要考虑的问题。每当突发事件、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人们首先需要了解事实的真相,弄清新闻的来龙去脉,对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舆论进行归纳分析;其次,还希望听到从各方面得到的相关说法,对事件做出详尽的分析与判断。正是凭着对媒体解释权的充分运用,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一直受到观众的青睐,其话题选择自然也有较高的关注度。如2000年台湾举行“大选”期间,凤凰卫视高度关注台湾政治生态的演变,作了总题为《台湾“大选”之生旦净末丑》的系列选题,从港台邀请到一批特邀嘉宾,对台湾政情进行分析,从“3.18”陈水扁当选,到“5.20”政党轮换,连续两个月集中展示台湾政情,使之成为大陆了解台湾政治的主要窗口。

b.增强好奇感的叙事性话题。好奇是人的一种本性,满足人们的好奇感是使谈话节目保持永久的吸引力的一大法宝。因此,大凡成功的谈话节目都在论题的新颖性方面颇下功夫。如《奥普拉·温弗瑞节目》话题中,情感与心理话题、明星访谈、生活话题分别约占27%、12%和31%。如“你的房子花了你多少钱”、“家庭情感暴力”、“改变我人生的人”等,即便是战争问题,也选取不同的话题视角,如“美国应该攻击伊拉克吗”、“为什么如此多的人不喜欢美国”、“你怎样对你的后人讲述9.11”等。

2.话题选择范围

(1)以人物为主的话题

这类话题侧重人物的情感经历与心路历程,以人带事,以事入情,倾诉与展示并重。其选择标准:

a.明星、名流人物话题。明星人物因其本身的知名度、关注度而成为各类谈话节目的常态话题,不论是议论型的谈话节目,还是叙事型的谈话节目,都离不开对明星的访谈。以美国最著名的两档电视谈话栏目为例,《拉里·金现场》与《奥普拉·温弗瑞节目》均有对明星、名流的访谈。在前者的选题中占到了约46%,在后者的话题选择中虽然所占比例并不高(约12%),但由于它的播出频率固定(每周一位明星嘉宾),播出单元固定,播出内容固定(对明星名流的访谈),因此,对观众来说,仍有较高的辨识度。

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中的采访对象,尽管就当前看来已不再是引人注目的公众人物,但他们都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可以说是见证了一个历史时代。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可以更好地深入历史,去寻找记忆中被遗忘的东西。在话题选择策划上,凤凰卫视“注意对某一段历史中的人物集中采访,这些人作为不同的个体组合在一起,从而还原了一段完整的历史记忆”。[19]从采访我国前世界乒乓球冠军庄则栋开始,许多那个时期的历史人物走进了《鲁豫有约》:乔冠华的夫人章含之、毛泽东的儿媳刘松林、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胡风的夫人梅志、赵丹的夫人黄宗英、传奇文人张贤亮、吴法宪的夫人陈绥圻、大寨村的郭凤莲、知青榜样邢燕子、陶铸的女儿陶斯亮等等。通过对上述历史名人或与之相关的亲人的访谈,《鲁豫有约》栏目开创了“口述”历史的先河,不仅造就了节目的影响力,也为我们的时代留下了一部宝贵的历史片断。[20]

b.新闻事件和焦点事件中的人物话题。这类话题在话题选择原则中已有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c.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弱势群体的情感生活的话题。

以这类话题定位的栏目成了我国当代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流,湖北卫视的《往事》应视为此类节目的首创,其“小人物、大命运”的定位语,高度凝练了这类栏目的精神。此后,中央电视台的《讲述》,讲述的是平民阶层人士的朴素而又生动的典型故事。而凤凰卫视中与《鲁豫有约》相对应的栏目《冷暖人生》,则以另类的话题选择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感染力:

十年前在一场大火中幸存的打工妹、“苦力大军”一员的张老汉、“乞丐大学生”小李、艾滋家庭的大学之梦、抗日战争幸存的国民党军官“老兵”等。《冷暖人生》就是要记录这样一些生存与生活的故事,通过小人物呈现大时代,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物记录一段段真实鲜活的历史。在这些选题中,最让人难忘的是《老兵》。

老兵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军人,曾经是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做过师长,也当过囚犯和强制劳动的工人,30多年以后才回到他的家乡。如今已经90多岁的老兵现在是陕西的一个普通农民。

陈晓楠轻声对老兵说:“我们应该称呼您为将军。”

老兵用他浓重的陕西腔说:“实在不敢称将军,我实在担不起那么一个高尚的名称,只是抗日战争一个幸存的老兵。这就够我光荣的啦。”

老兵谈到自己人生的起落,从威武的将军到屈辱的囚犯,都是笑谈,但是说到当年牺牲的兄弟们时,老人哽咽了,他用苍老的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没有死,我没有达到我的目的。几千人跟着我干,跟着我送了命,我自己怎么能不难过。都是睡在一起的兄弟,受伤三四次,回来仍然战斗。”“我说中国人民有这样的好儿女,中国亡不了。”

老兵的妻子和他做了30年夫妻,但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年。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千里迢迢来到丈夫的故乡等待他的归来。等到老兵回去时,妻子已经死了。谈到妻子,老兵痛哭,觉得太对不起她。摄制组知道老兵五年没去上过妻子的坟,就叫了一辆出租车,载着老兵来到半个多小时车程之外的墓地。老兵在妻子的坟头放声大哭:“今年有香港(凤凰)卫视的几位把我带这儿来,我今生没有再拜你的时候了,这是最后一次,我到你坟上来看你,我对不起你……”闻者泪下。

在夕阳的剪影中,老兵敬了一个军礼,一个本来身体佝偻,耳朵也听不清的老人在最后敬军礼的时候又显出了军人的风采。这就是《冷暖人生》,在偏远的陕西径阳县龙泉镇,抢救下了一位老兵的苦难人生。老兵的命运纠结着每个观者的心。[21]

不久,突然从凤凰卫视传来消息,“老兵”在陕西“悄然而逝”。为此,《冷暖人生》又为“老兵”做了一期节目《老兵不死——仵德厚》。节目是这样解说的:

解说:2007年6月6日,陕西径阳县龙泉镇雒仵村的一个老人在家中去世,老人的去世让这个宁静偏僻的村庄突然喧闹了起来,每天都有数百人自发地从各地赶来吊唁。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写下了“民族之光”四个字托台湾商人送到村里;冯玉祥将军的后人也送来了花圈和挽联。数十个记者先后赶来采访报道,一时间雒仵村挽幛无数、花圈林立。村里的老人说,这样的场面,雒仵村百年未遇。

村民:在村里是个普通的村民,九十多他还下地(干活)哩。

村民:他是雒仵村这样的一个人(竖起大拇指)。

解说:这位在村民眼里就是一个普通农民的老人叫仵德厚,享年97岁。

陈晓楠:仵德厚,陕西泾阳县的农民,曾蹲过三十年的监狱,曾经当过十几年的工人,最后落叶归根。在三年以前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位在村子里长时间沉默着的老人其实还有一重身份,他是当年台儿庄战役的敢死队队长,他是那场战役活下来的最后一位指挥官,他是一个将军。三年之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们有幸发现了这个名字,也有幸在之后记录下了关于老人跌宕起伏的冷暖一生。那个时候我们其实还无法完全料想,节目播出之后,老人的故事所辐射出的力量如此之巨。他的话语、他的身姿、他的表情,被重新嵌入了那一段关乎民族命运惊心动魄的历史,而同时被写进那一本历史的,也被人们开始口口相传的,就是老人从将军到农民这传奇而悲凉的一生。因此三年之后,当仵德厚将军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心情一时难以用语言说得清。我想我们真的很庆幸吧,在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随着一个个生命的消失渐渐变得模糊的时候,你们还真能有幸抓住了这最后的机会,获得如此鲜活的记忆和证明。而与此同时,可能对我们来讲更重要的是如果因了这样的相逢能够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上,卸下些许遗憾,我们更会感觉到无比的荣幸。如今老人走了,此刻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愿意做的,就是重温。重温那一段历史,重温那一个人。

……

解说:当已是80岁高龄,身体虚弱的杨凤鸣得知师长去世的消息后,一个人就偷偷地离开了家,从百里外的西安辗转赶到了雒仵村,执意要为师长守灵,送师长最后一程。

记者:站好最后一班岗。

杨凤鸣:哎。

解说:老兵杨凤鸣在师长的棺木旁守了一夜,一夜无语。第二天出殡,四五公里的路,老人一个人走在了最后。

杨凤鸣:师长,我来送你最后一程。

(2)以事件为主的话题

从谈话节目大量的话题选择中可以看出,许多话题来源于多种社会事件,包括政治事件、社会热点事件、普通人物的事件,甚至也包括一些娱乐事件。在这些具有较强新闻性的事件访谈中,侧重于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以事带理,以事议理,辩论与讲述并重。一般来说,这类话题应具有争论性,嘉宾对话题所涉及的问题存在分歧,有一定的讨论空间,这样才能增强节目的气氛,使节目一次次走向高潮。

在美国,为了追求高收视率、获取更高的商业利润,电视谈话节目推出了大量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曾有研究者对美国部分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做过统计分析,认为美国常见的以事件为主的话题有:性和暴力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多涉及社会伦理;医疗保健问题等。

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多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婚姻家庭和子女教育问题。如浙江钱江都市频道的获奖节目《谈话·我的孩子不完美》,其选题就涉及子女教育问题,具有现实普遍性。节目围绕是否应追求孩子的完美问题展开讨论,围绕怎样面对自己不完美的孩子、怎样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而展开谈话。通过讨论谈话,围绕孩子完美问题显示出不同的态度,如宽容、无奈、理解等,结论是:对子女的要求应是“好不累、坏不罪”(专家观点);对家长要求“爱孩子、懂孩子”(教育者观点);对孩子的看法应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主持人观点)。

实际上,无论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话题,还是以事件为主的话题,两者都不能绝然对立分开,在社会事件中必有人物,在人物访谈中必有故事才能支撑节目运行。

二、谈话人

话题确定之后,谈话人就成为谈话节目成功的决定要素。谈话人包括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

1.主持人

主持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核心,也是节目最有效的“金字招牌”。谈话节目依赖主持人的个性色彩和个人魅力而获得成功的保证,主持人的反应能力、主持风格都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因此,主持人是节目不可或缺的“灵魂”。

主持人作为现场谈话的谈话者,应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嘉宾,向嘉宾提出问题,共同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适时对嘉宾的发言进行总结或评点。主持人又是现场谈话的组织者,他(她)是通过提问、暗示等技巧调动嘉宾的情绪,控制谈话的走向,调节谈话的节奏,并按方案诱导嘉宾谈话。主持人还是现场谈话的调度者,通过利用影像资料来设计悬念,加深观众与嘉宾对话题的了解、引发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场内讨论,并利用热线电话与网络,把场外观众引入节目中。主持人更是谈话节奏的控制者,节目依靠主持人现场控制能力、语言激励来营造气氛。首先,主持人要具备亲和力。奥普拉·温弗瑞决不以展示、挖掘嘉宾的痛苦隐私、悲惨往事为节目的卖点。相反,她用自己的体态语,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传达这样的一个信息——我和你们一样,我是真的理解你们。

在《如果一个儿童猥亵犯是你的邻居,怎么办》这期节目中,奥普拉紧紧围绕生活,探讨儿童猥亵犯的心理、识别和防范的方法以及社会对有过犯罪记录的人的相关政策。其谈话就像日常生活中的聊天,不以揭露和羞辱困境中的人为乐事。而是想办法抚慰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好一点,从心灵出发,自我改善。为那些受到心灵折磨的人群开掘一个出气孔,让他们痛快地把压抑释放出来。

2.嘉宾

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选择有特点、有说服力的嘉宾是一大看点。

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经过收视率分析认为,一个栏目的高收视率创造,除了依靠嘉宾的高知名度外,特色鲜明的嘉宾和具有“与众不同的经历的嘉宾”容易创造高收视率。如画家黄永玉、科学家钱伟长等。

《大家》栏目于2003年5月18日开播于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2005年9月进入央视综合频道的晚间黄金时段,取代每周二22:39播出的《实话实说》栏目,成为与《新闻调查》、《艺术人生》、《幸运52》、《曲苑杂坛》、《同一首歌》、《开心辞典》并列的央视七个精品栏目之一。

《大家》栏目所有的谈话都围绕着这样的基本问题展开:是谁影响了我们的今天?是什么造就了他的非凡的人生?——他的家世如何?父母对他有怎样的影响?他怎样选择专业?又如何选择职业?他的人生有哪些重要转折点?什么人或什么事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如何面对苦难、寂寞、荣耀与生命等等,力图做到在时代背景下追寻个人的人生轨迹,从个人的人生道路中反观时代的风云变化。

通过对《大家》栏目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播出的节目分析,证明人物的话题与收视率的对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即节目开端话题围绕嘉宾设置悬念,能迅速吸引观众眼球;能够体现嘉宾独特之处的话题容易带动收视;能体现嘉宾智慧的话题容易带动收视;能体现嘉宾坦诚的话题容易带动收视;能体现嘉宾真情流露时的话题容易带动收视;能表现嘉宾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典型事件容易带动收视。[22]这些分析、总结,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对嘉宾的选择,应强调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格魅力。

如果是讨论型谈话节目,应选某一问题的专家和与话题有密切关系的人。如是叙事型谈话节目,则应尽量邀请到当事人。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在嘉宾的选择上不拘一格,只要是愿意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又有故事内容可挖的嘉宾都可坐在嘉宾席。即使有过犯罪前科的人,只要给予真诚和人文关怀,他就能够突破心理的和社会的各种障碍,自愿开诚布公的交谈。

总之,一个成功的脱口秀,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从选题到嘉宾选择,再到主持人的完美“脱口秀”,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谈话方式

谈话方式因栏目而异,也因制片人的风格而有所不同,但从形式上看,无非有两种模式:

1.群言模式

即有现场观众参与,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的“三结合”的大场面谈话节目,属于“脱口秀”(Talk Show)的范畴。在这一模式中,主持人对场面的引导和控制尤为重要。既要启发、活跃场面,又要对表现欲过强的嘉宾和现场观众进行适当的控制。

下面以《拉里·金现场》栏目为例,分析“脱口秀”节目的一般流程。

表8-1 《拉里·金现场》节目谈话流程

img8

续表

img9

2.对话模式

(1)一对一模式:《面对面》

(2)一对二模式:《锵锵三人行》

(3)一对三人模式:《三个女人一台戏》(湖南长沙女性频道)

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新闻频道)即是典型的一对一模式。

该栏目宗旨:“我们相信,新闻是由人来构成、人来推动的,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所以,我们试图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我们渴望了解那些新闻中的人——他们知道什么?做了什么?隐瞒了什么?影响了什么?为什么?”

《面对面》秉持的创作理论就是面对面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碰撞和面对面的印证。栏目的嘉宾都是重量级的,他们中有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有新闻话题中的权威人物,有时代变革中的风云人物,有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通过记者对嘉宾一对一的专访,完成对新闻人物新闻性和新闻背后的人的魅力挖掘。

《面对面》的风格:如主持人王志所说,“您想知道的,您应该知道的,您从其他渠道无从知道的,都可以从步步紧逼的追问中得到答案”。冷静、质疑、深刻、尖锐是王志的风格,而这也是《面对面》的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