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报的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契机

党报的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契机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4.3 党报的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契机我国报业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管理体制使得报刊的管理权限被分割成相互封闭的条块,也使得报刊经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难以在跨地区经营上取得突破。一批在市场中成长、发展的传媒集团或企业将获得业内的领先地位,改革滞后或一味依靠政策扶持的传媒集团将失去原有优势,这也许就是传媒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利益动因。

6.4.3 党报的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契机

我国报业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管理体制使得报刊的管理权限被分割成相互封闭的条块,也使得报刊经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难以在跨地区经营上取得突破。然而报刊的跨地区经营有利于报刊之间的资本流动和资源互补,如果仍然不允许报业尝试股份制经营,仍然不允许报业进行跨地区兼并,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报业集团是不可能出现的。

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新京报》,就是一种以资本为纽带,探索跨地域办报的尝试。这种尝试无论效果如何,本身就是对于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的传媒资源配置的一种突破。

此后,风起云涌的跨区域跨媒体办报的尝试,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按照市场利益驱动的原则,开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报,屡屡有面貌一新的报刊出台。《陕西日报》与《重庆日报》联手打造《当代女报》斥资千万,发行以西安市场为主。此前,《重庆日报》主办的《新女报》创刊3个月单期发行量突破15万份,创刊9个月实现全面赢利。此次《中国周报》首次实现跨地域经营,是借《新女报》的成功经验和实力的东风,为《当代女报》添加活力。到2003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面世,这已经是新闻出版总署推进的,第四家跨地区联合办报试点,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3家合作。《第一财经日报》在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同步上市,覆盖中国最具消费力的高端主流人群,并逐步发行至全国主要经济区域。近1亿的读者可以在身边的报摊方便地购买到报纸创刊号。据该报总编秦朔介绍,《第一财经日报》的目标读者为中国“最具决策力、最具消费力、最具影响力”的三最人群。《第一财经日报》的出炉打破了广电与报业两大系统之间的界限,完成了跨媒体财经资讯传播平台的初步搭建。

跨地区办报成为我国报业的发展趋势。华商报社已经采取和当地媒体合作的方式实现在五地同时办报的尝试。《华商报》(西安)、《华商晨报》(沈阳)、《新文化报》(长春)、《重庆时报》(重庆)、《大众生活报》(天津)华商报系五报已经开始统一经营在京广告业务。因为单独在异地办报与我国媒体的管理“属地”管理政策不符,因此选择当地伙伴联合办报成为很多媒体跨地域办报尝试的首选。

跨国办报方面,《羊城晚报》发行已经遍布82个国家,并在悉尼创办了《澳洲新快报》,由侨鑫集团出资,《羊城晚报》提供品牌和内容。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等也开始走出国门办报纸地方版。

可以看到,报刊作为市场主体的独立属性得到强化,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传媒的地缘关系开始转向经济区域。过去以地域行政为主导的办报方向,将逐渐向资本资源合作的方向转化。相关管理部门的态度是加强引导,稳步推进,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还将积极推动报刊社参与其他媒体形式如图书、广播影视、网络等的经营,并争取有所突破,真正形成立体化经营的跨媒体集团。

利用集团的资源优势,实现报业的区域拓展,实现经营的更高平台,将成为党报的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一批在市场中成长、发展的传媒集团或企业将获得业内的领先地位,改革滞后或一味依靠政策扶持的传媒集团将失去原有优势,这也许就是传媒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利益动因。

总而言之,党报作为历史悠久的报系,在我国长期的新闻宣传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各级党报面临政治引导和市场经营的双重重担,尤其是省级党报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市场压力和困境。党报的双重性质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变,我国目前的中央、省级、地市级的三级党报体系在一段时间还将存在。有实力的党报在报业集团成立之后,规模迅速壮大,正在逐步寻求政策支持,向行业外地域外发展。在壮大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党报还必须通过改革实现报纸本身的转变。严肃大报形象的回归,是党报当好集团龙头和舆论领袖的首选之路。随着政策的松动,党报报业集团在功能区分、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实现集团内部的报群整合,并依靠报业资源,拓展多元化经营,吸纳资本和开展双赢合作,都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带来良好的市场收益。在宏观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省级党报如果随势而动,大胆改革,必将迎来党报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丰收。

(本章撰写:梅明丽)

【注释】

[1]在这100家报纸中,日本报纸最多,有20家,中国大陆次之,美国和印度分别有18、17家,居第三、四位。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仍为日本的《读卖新闻》,日均发行量达1408.1万份。荣登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的中国报纸中,大陆19家,香港1家。

[2]林万国:《报纸自办发行网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3]杨磊、孙业:《我国省级党报的现状与走势——全国省级党报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上)》,《新闻记者》2001年第8期。

[4]翟玉勋:《实事求是与党报地方特色》,《新闻前哨》1994年第2期。

[5]胡祥修:《省级党报如何在报业竞争中确保“龙头”地位》,《新闻前哨》1999年第4期。

[6]《寓教育和引导于“谈天说地”之中——关于办好报纸周末版的思考》,根据《新闻前哨》1994年第1期“报纸周末版”的讨论摘录。

[7]罗以澄:《关于党委机关报走向市场的思考》,《新闻前哨》2001年第3期。

[8]宋汉炎:《畅想2000——改版扩容套彩以新面貌跨入新世纪》,《新闻前哨》2000年第1期。

[9]陆永初:《机关报社会新闻的价值取向及操作特点》,《新闻战线》2003年第5期。

[10]《喜看中央级党报进报亭》,光明网http://www.gmw.cn。

[11]魏永征:《党报和都市报的依存关系》,《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第4期。

[12]杨磊、孙业:《我国省级党报的现状与走势——全国省级党报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上)》,《新闻记者》2001年第8期。

[13]杨兴锋:《高度决定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4]吴林红:《“主流媒体”的当代中国语境》,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http://www.cjr.com.cn。

[15]吴林红:《“主流媒体”的当代中国语境》,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http://www.cjr.com.cn。

[16]喻国明:《国际文化传媒产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分析》,史坦国际http://finance.tom.com。

[17]《人民日报获得中央补贴》,《传媒经济参考》2004年第18期;《人民日报取消形象广告》,《传媒经济参考》2004年第20期。

[18]李良荣、林晖:《试析双重压力下党报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传媒学术网http://www.academic.mediachina.net/。

[19]杨磊、孙业:《我国省级党报的现状与走势——全国省级党报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上)》,《新闻记者》,2001年第8期。

[20]杨磊、孙业:《我国省级党报的现状与走势——全国省级党报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上)》,《新闻记者》2001年第8期。

[21]丁柏铨:《新一轮报刊治理与党报发展》,《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

[22]丁柏铨:《新一轮报刊治理与党报发展》,《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

[23]《关于党报版面数量变化的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年鉴2000》,中国新闻年鉴社2001年版,第265页。

[24]《跨世纪党报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中国新闻年鉴2000》,中国新闻年鉴社2001年版,第163页。

[25]翟玉勋:《以报业集团构架全面推进改革》,《新闻前哨》2000年第1期。

[26]老愚:《变身到强身:武汉晚报个性化发展之路》,中记传媒网http://www.mediainchina.com。

[27]《湖北省新闻事业发展概况》,《中国新闻年鉴2004》,中国新闻年鉴社2005年版。

[28]《复星集团投资武汉晨报》,《传媒经济参考》2004年第21期。

[29]《从统计数据看我国报业集团现状》,《传媒经济参考》2004年第24期。

[30]《三级党报结构体制目前不会改变》,《传媒经济参考》2004年第33期。

[31]方汉奇:《十四大以来的中国新闻事业》,《兰州师大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2期。

[32]李良荣:《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传媒学术网http://www.mediachina.net。

[33]《中国传媒投资巅峰论剑》,北京晚报网站http://www.bjd.com.cn。

[34]《深圳报业集团社长:在竞争中发展党报集团》,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004年6月8日浏览。

[35]杨兴锋:《高度决定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36]杨兴锋:《高度决定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370页。

[37]杨兴锋:《高度决定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38]黄升民、周艳、齐涛、王颖:《中国传媒市场大变局》,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页。

[39]董天策:《新闻传播策划对报业运作的重要意义》,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

[40]杨步国、张金海等:《整合——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41]喻乐、朱学东:《集团化苦旅——上篇破冰之旅》,《传媒》2003年第9期。

[42]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页。

[43]《从统计数据看我国报业集团现状》,《传媒经济参考》2004年第24期。

[44]《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整合报刊资源》,新华报业网http://www.xhby.net。

[45]丁柏铨:《新一轮报刊治理与党报发展》,《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

[46]《报业市场浪卷改革风光无限——点击2004年报业市场关键词》,《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12月28日第6版。

[47]《盘点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走向》,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48]彭姣时:《解读南方日报改版新理念》,《新闻业务研究》2003年第1期。

[49]《40传媒品牌入选全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传媒经济报道》2004年第18期。

[50]《南方报业:核心竞争力怎样炼成的?》,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

[51]《2003年中国报业广告经营8大现状(下)》,《传媒经济参考》2004年第2期。

[52]《报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中华广告网http://www.a.com.cn。

[53]《报业市场浪卷改革风光无限——点击2004年报业市场关键词》,《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12月28日第6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