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的采访与写作

的采访与写作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录音新闻(消息)的采访与写作说起来,每一个对新闻理论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从狭义上讲,所谓新闻,就是指消息。目前,广播在中国新闻奖的评奖体系中共有八项,即为:消息、专稿、评论、访谈、系列报道、现场直播、新闻编排和栏目。外来工他是以工会委员会的名义出现的。签订集体合同,这是工会依法维权的一个有力武器。

第二章:录音新闻(消息)的采访与写作

说起来,每一个对新闻理论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从狭义上讲,所谓新闻,就是指消息。

《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的作者,美国著名新闻理论家布鲁斯·D·伊图尔和道格拉斯·A·安德森认为:新闻报道有软硬之分。他们所说的硬新闻,也是指消息;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被称之为软新闻的特稿、专题或评论。欧美的某些媒体人和新闻理论家,有时也将消息称为简体新闻。他们之所以将消息称为简体新闻,意在说明消息具有其它新闻体裁少见的迅速和简洁,对于广播的消息来说,还要加上“易懂”两个字。所谓迅速,是指消息比其它新闻体裁更追求时效,特别是广播反映的就更加快捷;简洁是指消息的写作,在文字上必须简明扼要;易懂是指广播消息的写作要时刻为听众着想,因为它是“为耳朵所写”的。

说起来,任何新闻样式的构成,都需要六个要素,即: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为何、如何。只不过在消息中,这六个要素体现的更为明显、更为充分罢了,因此它也就成为新闻报道的主力军,也是广播报道中最常见的新闻题材之一。

消息的种类,可以从不同的报道角度来划分:

以新闻写作特点划分,可具体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

以报道对象划分,可分为:人物新闻、事件新闻;

以报道内容划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和社会新闻等;以新闻产生的动因来划分,它又可以分为:突发性新闻和非突发性新闻。突发性新闻,是不可预知的,如非典事件、汶川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等;非突发性新闻是可以预知的,播出内容也是可以策划的,如:“北京奥运会”、“神八上天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上海世博会召开”等重大政治、经济事件;

以篇幅长短来划分,又可以分为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等;以报道形式来划分,还可以分为,录音新闻和文字新闻等。目前,广播在中国新闻奖的评奖体系中共有八项,即为:消息、专稿、评论、访谈、系列报道、现场直播、新闻编排和栏目。这说明,虽然消息比较短小,内容也比较简单,但无论是在日常播出中,还是在上述评奖体系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录音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一事一报。就这一点而言,它与平面媒体的消息标准相同。一事一报,就需要抓住一个让大家听来眼睛一亮的“新闻眼”,并把受众最急需知道的、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尽快写出来。这样你才能写出好的消息来。消息在实际播出时,常常没有题目名称。下面这篇长消息,播发于十年前,当时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和劳动报酬常常得不到保障。这篇消息力图以其特有的新闻价值——通过创新和规范农民工的用工制度,来维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正因为此《全国第一个农民工劳务队集体合同在天津诞生》(该报道曾获2003年度中国广电学会经济广播新闻一等奖和天津市好新闻三等奖。)才变得十分有意义。如果再能通过这篇报道,达到由点及面,推而广之的目的,则更尽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好,我们来看下面的报道:

播听众朋友:眼下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了积重难返一个的顽症,但今天它却在天津市政一公司找到了突破口,来听记者刘明泉采写的录音新闻《全国第一个农民工劳务队集体合同在天津诞生》。

(以下为音频)

以往这样的劳务合同只在国有企业订立过,而今天一份关系到农民工权益的劳务队集体合同,却在天津市政一公司第一项目经理部卫国道建桥工地破土而出。在工地,市政一公司工会主席张光甫向记者披露了这份合同的相关内容:

(录音:我们这叫两方三边,甲方就是外来工、老板,连带责任方就是我们项目经理部。外来工他是以工会委员会的名义出现的。这个合同一共涉及八个方面:劳动报酬、工作条件和休息、生活福利等,涉及到外来工最基本权益的几项都涵盖了。)

这份合同的出现,在全国建筑业40万个项目经理部、9000多万农民工来说是件破天荒的大事,对于这份农民工集体合同的意义,全总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郭稳才是这样评价的:

(录音:市政一公司签订的集体合同,目前在全国还是第一例。他们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签订集体合同,这是工会依法维权的一个有力武器。通过签订集体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来维权。这是从源头上,制度上,来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

这份合同是在市政一公司成熟的农民工工会基础上诞生的。早在1995年,这家公司所属的道路分公司,就对农民工的建会工作做了初步尝试。率先签定集体合同的第一经理部农民工工会的工作,更是搞的扎实有效。今天,农民工集体合同签定了,来自山东的农民工刘世祥和他的伙伴感到心里很塌实:

(录音:我们的权益和以前不一样了。过去我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牵扯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也不敢说话,一说话就怕被老板炒鱿鱼。加入了工会后,我们签订了集体合同,集体合同上面有明文规定:老板不得无故辞退我们,所以说我们民工就敢说话了。劳动安全方面和其它方面我们也敢向老板,敢向公司提了,权益上也不一样了。)

其实这份集体合同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作为集体合同的一方——劳务队老板李文贵当初就对签订集体合同明确表示反对。各级工会干部认真地对包括李文贵在内的劳务队老板,讲清签定合同的法律依据和各方所具有的权益,积极协调劳资关系。农民工工会主席罗荷根则和其他工会委员手拿着《工会法》,比照着国有企业合同,与其他两方一起协商,总共修改了八次,才把合同条款定了下来。就这样在上级工会与劳动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全国第一个农民工劳务队集体合同终于坎坎坷坷地诞生了。罗荷根还告诉记者,为了使合同条款落在实处,他还将会同其他两方代表一起,参加合同履约检查小组的工作。他们将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向工地的20个工会小组,发放《农民工劳务队集体合同履约情况检查表》,最后再把履约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进行审议。

这样工地上300多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就有了契约上的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儿,在这里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下面这篇消息力求以小切口来报道民生话题,并希望由点及面,将一种创新养老模式推而广之,以回答市民关心的将居家养老规范化的问题。其中的音频素材大多是谈话式的,但我们还是在节目开头使用了“虚拟养老院”成立的现场演示音频,力图使这篇报道能更生动地表现和升华主题。

请看下面的录音新闻:《本市首家虚拟养老院昨天挂牌》(这篇作品获得天津广播电视学会二等奖)

昨天(0920),天津第一个虚拟养老院在西青区正式挂牌。这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将会使辖区内每一位居家养老的老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这是本市为实现“十二五养老事业规划”、破解养老难题、创新养老模式的有力之举。请听记者刘明泉、陈沛和于乐发来的消息。

(以下为音频)

(现场演示声音压混……)

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工作人员为人们演示了“虚拟养老院”的工作流程。“虚拟养老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而是模仿养老院的管理模式,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养老院所能提供的所有服务的一种家庭养老模式。

为了与服务对象逐一对接,相关部门为老人们免费发放了移动和座机电话,上面的按钮分别对应医疗、配餐、家政、代购、维修、查询六大功能,服务项目多达1200个。老人在家中只需按下一个按键,系统就会自动识别老人的姓名、住址、健康等全部信息,然后根据老人提出的要求立即派出相关人员上门服务。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对虚拟养老院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录音:把社会化帮助和照顾引进到养老领域,这和过去家庭养老有着不小的差别。虚拟养老院,能够让老人在家里享受到和实体养老院一样的服务。是一种既经济实用,又方便快捷的养老服务方式。)

说到虚拟养老院的“虚”,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实体机构;但它却又很“实”,综合了“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三大养老模式,而又有所创新,为老人们提供了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刘云珍老人是西青区第一位接受这个服务的受益人,她切身体会到了虚拟养老院为自己老年生活提供的有效保障:

(录音:我买米、买面,一个电话就给送来了;有时候给我们量血压、试表,在家里就解决了。确实是不错,太方便了。原来那有那么方便啊,就得麻烦孩子,现在成立了这个,他们工作也安心了。)

虚拟养老院的首批受惠人有8000名,预计今年年底范围将扩大至西青区所有60岁以上老人,依据相关标准他们每月还将获得100到200元的资金补贴。

目前本市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176.4万,占总人口的17.91%。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很难解决老人们对医疗、养老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而现有的养老院又人满为患。虚拟养老院的出现,为破解养老难题开辟了一条新渠道。天津市老龄委主任常振宗认为:

(录音:虚拟养老院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西青区在16个区县中是首家,给我们开了一个先河,它的开通必将对下一步我们在全市开通这项工作起到示范作用。我相信老年人能够通过虚拟养老院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

常振宗还透露,到2012年底,本市其它区县也将相继建立这样的机构,以适应老年人日益增多,老年人养老需求日益提高的大趋势。

地方台的消息报道和其它新闻样式一样,都应找准定位,不要总试图小马拉大车——总是想把稿子往大处做,寻找高屋建瓴的感觉。比如,2008年,笔者曾接到有关部门的邀请,去报道位于浙江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这座大桥是由浙江的民营企业集资兴建的,当时为世界第一跨海大桥。大桥开通时,央视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当地的广播、电视、报纸都试图发挥各自优势,以大手笔报道这座大桥的建设过程和建成后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和交通效益,及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我们如果人云亦云地从宏观上报道这类内容,显然只能炒人家的旧饭,根本不会写出自己的特色来,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经济广播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对新闻进行巧妙的本地化处理。

在大桥工地采访,我们了解到,天津市政部门也有队伍参与大桥的建设,而且还承担了大桥中心地段钢桥面铺装环氧沥青的铺装工程。相关专家告诉我们,在强潮汹涌的杭州湾钢桥面上铺装环氧沥青是个世界性难题。在距这座大桥不远的宁波,就有一座很短的桥梁,因无法经受海潮的袭击且铺装工艺不过关,经常出现沥青路面飘移,不但造成交通隐患,且多次修补也没能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对这些正反案例的深入采访和剖析,一篇现场感很强的录音新闻就形成了。(该报道获得天津广播电视学会二等奖),来看下面的案例:

播听众朋友:昨天,5月1号晚11点58分,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正式通车,本市参建队伍——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公司的建设者被大桥工程指挥部授予“筑路先锋”称号,请听记者刘明泉、王栋发来的录音新闻《天津蓝领攻克难关,技术领先世界第一跨海大桥》

刚刚开通的杭州湾大桥全长36公里,长度相当于21座武汉长江大桥,工程量相当于8个国家大剧院,被誉为当今世界第一跨海大桥。

在世界三大强潮湾之一的杭州湾建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其中在钢桥面铺装环氧沥青,对防水、气温、风力和施工工艺要求都极为苛刻,是世界性难题。若铺装技术不过关,沥青在钢桥面就可能出现漂移,严重影响大桥整体质量,还极有可能产生交通事故。当时,全国掌握这项技术的施工企业仅4家,天津五市政公司投标胜出后,承担了大桥最关键的南、北航道钢桥面的沥青铺装工程。负责技术攻关的蓝领黄玉海告诉记者:

(录音:我们投标胜出后,最迫切地任务就是让施工人员深入现场,准确了解这项工程的难度,发动大家群策群力,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的方案。)

为了能在世界第一跨海大桥一显身手,天津五市政派出了50多名技术过硬的蓝领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后,他们一边开展岗前培训,一边反复进行铺装试验。成功后,施工人员正式开始了钢桥面的环氧沥青铺装。为攻克这个世界性难题,五市政的蓝领工人共进行了两项技术创新,在施工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丁淑军说:

(录音:我们有两个创新点,一是设备研发上采用侧向喂料机,二是在施工工艺上采用四幅沥青摊铺方式。这样就可以延长钢桥面的使用寿命。)

丁淑军所说的侧向喂料机,是天津蓝领在现场试验成功并投入使用的,而四幅沥青摊铺方式,则保证了钢桥面铺装的沥青不被碾压移动。两项新技术的采用,使南、北航道的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压实度均达了99%,其它指标也大大超过了设计标准。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朱瑶宏评价说:

(录音:这个说实话,钢桥的铺装工程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在强海潮的自然条件下施工就更困难,眼下在全国能达到天津城建集团水平的可能不多。)

天津蓝领的技术创新,在赢得“筑路先锋”称号的同时,也赢得了来自美国、以色列等国专家的高度赞扬,使得天津蓝领的铺路技术名扬世界第一跨海大桥。

大家知道,每条新闻都有自己的“新闻眼”。所谓,“新闻眼”,就是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的那个“点”,那个让你听了眼睛一亮的东西。一个新闻事件中或者说在一条消息中,必定有一个“新闻眼”,那么,抓住这个最重要的“新闻眼”并为之画出点睛之笔,就要依靠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采写能力了。当然,年轻记者切忌好高骛远,更忌贪多嚼不烂,因为录音新闻的容量有限,记者只要下力气要抓住了这个新闻眼,也就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就可能写出好稿来。下面这篇录音新闻,恰恰是由一个年轻记者采写的,也恰恰准确地抓住了一个新闻眼,也因此写出了一篇好稿来。(该作品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播听众朋友,在招商引资力度逐渐加大的今天,政府的办事效率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环境,今年3月份,天津市南开区经济服务中心推出了超时默认并联审批制度,这项制度推出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喜人效果,使政府在审批中,给自己也念上了"紧箍咒",请听本台记者朱旭采写的报道《超时默认,政府给自己念上"紧箍咒"》

(以下为音频)

张信芳是天津环太平洋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准备在南开区注册一家快餐店。8月18号,她到南开经济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估算着等拿到执照,怎么也要学校开学以后了。没想到,从她走进经济服务中心,到办齐了所有手续,只用了3天时间。(录音:我们前后可能也就是3天,后头呢,我们在9月份的时候,类似的项目我们又办营业执照,结果我们在那个地方弄了45天。)

3天和45天,类似的项目不同的地方注册,需要的时间怎么差这么多呢?

这几年,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一些新的审批方式不断出现,最开始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将工商、税务等所有相关部门集中在一个地方,结束了企业跑断腿的现象,但这十几个公章还是需要一个一个地盖;于是,并联审批又呼之欲出,十几个部门同时受理一项申请,办事效率又提高了一步;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执照同时受理仍无法实现同时审结,"木桶效应"影响着整体效率。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为企业服务呢?今年3月份,天津市南开区经济服务中心经过研究改进,推出了超时默认的新方法,为每个部门念上了“紧箍咒”,办事效率又大大提高了一步,中心的刘建国主任介绍说:

(录音:超时默认的意思,就是超过了时限,自动承认审批责任,原来我们的审批规定是15-93天,幅度很大,而现在实施超时默认后是三天内必须办结,特别事务一天内审结,我们自己给自己念上了“紧箍咒”。)

(出录音:提示音)

记者在南开区经济服务中心也切实感受到了“紧箍咒”的厉害,现在这个“紧箍咒”连中心的计算机也学会了,一天、两天、如果到了第三天,系统软件中就变成了红色,“紧箍咒”马上就念了起来,这样每隔30秒响一次,时时刻刻提醒你抓紧办,别超时,第三天过了还没办,那别后悔,计算机自动生成盖了红印的批准文件,法律责任产生了。

超时默认推出后,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也不一样了,南开区文化局市场管理科于凯:

(录音:以前本来多干10分钟能干完的,有可能就拖到明天,现在企业一办许可证就有这么3天,我们这耽误了,本身也就给企业其它部门也都耽误了,时间比较紧,对我们的压力比较大。

有了这个"紧箍咒",各职能部门行政审批得到了提速,从今年3月中心实施超时默认以来,批准的122家企业,到目前没有一例审批超时的现象,据了解,南开区经济服务中心前8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招商任务,中心的刘建国主任告诉记者:

(录音:政府呢是服务型政府,企业呢是要求我们办事快,这样的话就全推动了,都往前赶了。)

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效益,勇于赶超时间,就能获得时间的奖赏,落后于时间的脚步,等待我们的只有“紧箍咒”了。大家知道,录音新闻就是包括采访音响和叙述语言的消息。它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迅速、简捷地报道新闻事件,非常有利于发挥广播的传统优势。下面这篇报道,成功之处就在于迅速、简捷地报道了一个极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新型动力电源在天津问世,而突破纯电动车发展瓶颈,并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正是本市引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领衔的科研团队。更为重要的是,这项科研成果对于环境保护和汽车工业的发展,都会带来革命性变化。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事件的自身价值,决定了这个报道的价值,但前提是记者必须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能够及时地捕捉到瞬间即可能脱钩的大鱼:

播听众朋友:昨天(1号),天津市政府宣布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在天津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请听记者刘长虹、杨志刚的报道:

(以下为音频)

(出录音:我们在这里举行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产品发布会,旨在公布周国泰院士团队的研发成果……压混)

昨天,副市长王治平代表天津市政府对外宣布,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在天津研制成功,并已完成中试开发。

电动汽车已被世界公认为取代燃油汽车的新一代交通工具,但近年来,电动汽车始终受到最核心部件——电源技术的瓶颈限制。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都将研发下一代电池技术作为重点突破方向,力求占领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的战略制高点。

由天津市政府去年引进的我国材料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三年多时间,成功开发出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取得了纯电动车动力电源领域的重大突破。日前,经过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专家鉴定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评价说:

(出录音:(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物理储能的原理和化学储能的原理优点融合在一起。我们现在有些电池因为充电时间长限制了它的使用的范围,这个充电时间短,(充电)10分钟可以充完整个容量的95%;可提供的电流大,(对)汽车起动力大。)

世界著名科学期刊《探索》杂志曾把超级电容器列为2006年世界七大技术发现之一,认为超级电容器是能量储存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发展。

周国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将活性碳材料引入镍氢电池负极,使普通的超级电容器同电池结合为一体,开创我国动力电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局面。

按照超级电容国家标准检测,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循环寿命达到5万次以上,如果每天充放电两次,可以连续使用68年;使用温度范围可达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70摄氏度。搭载这种超级电容的电动汽车充电10分钟,可以连续行驶100公里;充电时即使过充或者短路也不会燃烧,使用安全;生产材料无污染,可以全都回收利用;而且,性价比高。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研发项目技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介绍说:

(出录音:用于纯电动车的全寿命费用仅为锂离子电池的三分之一,超级电容器的价格比铅酸电池高一倍,但这个的寿命比化学电池高10到100倍。超级电容器的电池可以密封,免维修,使用维修成本很低。我们的目标是为电源应用领域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储能产品,让电源不再成为行业应用的瓶颈。)

昨天,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展示出搭载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的大巴车、中巴车、小轿车和电动自行车。记者选择了小轿车进行试驾。

(出录音:(记者)踩油很深,但是没有轰鸣的感觉。(工作人员)你就正常地开车,把车悠起来以后加高速档,都没问题。(记者)就可以了?(工作人员)对……压混)记者感到,驾驶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轿车同普通汽油发动机轿车动力性能几乎没有差别,反而能够避免发动机的噪音影响。

据介绍,天津市将率先在公交系统逐步推广高能镍碳超级电容车辆,探索纯电动公交车的新型运营模式。同时将致力于推动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产品实现规模产业化,形成产业化基地。

(该作品获得了2009年度天津好新闻奖三等奖)

笔者认为,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非常需要有力的观点支持,而取一个好的标题也就准确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无论是消息,还是专稿,亦或是新闻述评,都会以主观的评述,或客观的报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与众不同的新闻解读,而这些对于一篇创优稿件来说正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这篇录音新闻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创全国社区管理新模式:以社工站取代居委会,彰显知识化专业化优势,不仅全面提高了社区工作站的办事效率,而且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而全国20多个城市的民政部门多次来开发区实地考察取经,说明“泰达社工模式”正产生辐射全国的效应。来津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说:“泰达”以社会管理的新成效造福于民,促进和谐,值得推广。无疑佐证了这个观点的正确。

下面是记者王栋、实习生田晓曦采写的消息的正文。

(该作品获得2010年天津广播电视学会一等奖)

目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常驻人口超过16万,其中10万多人居住在7个社区,结合开发区的人口特点,为发挥自己管理居民事务的知识化专业化优势,开发区泰达社会服务中心倡导在社区创办社工站的服务新模式。一年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区城市管理局已经拨付400多万元社工专项服务金。7个社工站的60多名社工,每个人承担起400户人家的日常事务。开发区泰达社会服务中心主任钱堃告诉记者:

(录音:社工队伍,35岁以上的人员不超过10人,其他都是35岁以下的,平均年龄27岁。70%以上都是本科。我们这个现代社会,整个这套管理趋于数字化,信息化,这方面年轻人都是非常适应的。就社会管理而言,挖掘社会工作者的潜力,更多的使用专业的人才,肯定会事半功倍。)

翠亨社区在开发区最早建立起社工站。在8名社工中,25岁的社工靳家莉首批加入社工组织,并逐渐融入居民的生活。目前由她管理的居民有474户、900多人。昨天记者跟随社工靳家莉走进了翠亨社区居民王志福老人的家,敲开房门,老人家收获了一份冬日里的感动:

(录音:敲门声……王大爷,祝您生日快乐!谢谢,谢谢!今天给老人送鲜花,表示对老人的关怀吧!)

翠亨社区工作站站长刘红霞告诉记者,年轻的社工们工作热情细致,解决了以前居委会工作人员老化无法应对的问题,消除了住户燃气泄漏重大隐患,办起夏令营解决双职工子女的学习和照料难题,指导社区老年人网上购物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眼下社工的服务内容正在不断延伸,涵盖了户籍管理、婚姻登记、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卫生防疫、房屋租赁、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200多项内容。受益于社工服务的社区居民王毅对此深有感触:

(出录音:我就愿意在翠亨这里住,特别关心我们这个大家庭,以前居委会的人岁数比较大一点,现在都是比较年轻的,有什么事打完电话随叫随到,一句话都不愿意离开这个社区。)

与国内外社工主要从事心理辅导和病人照料等工作不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入的社工管理社区新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了百姓的多项生活,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大亮点和重大突破。在今年10月召开的“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全国经验交流会”上,天津开发区做了典型发言。中央领导在考察滨海新区时,对泰达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也给予充分肯定。

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修通后,引来了国内外许多关注的目光,京津之间也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同城效应。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刚刚落幕,许多奥运观众并没有因为闭幕式的结束就给自己的奥运之旅画上句号,很快就来到天津观光。交通的便利不言而喻。经济广播抓住这个时机,推出了“关注城际高铁系列报道”,当时还是实习记者的朴燕宁,准确抓住了这个新闻眼,采制了录音新闻《看完奥运闭幕式,打个铁的“游津城”》。这篇报道不但实效性强,“打铁的”的比喻也比较生动,稿件的名称取得也比较准确鲜明,凸现了这篇报道的主要观点,而一篇好稿恰恰需要好的观点支持,因为它不但可以阐明主题,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稿件的内容走向。来看这篇报道的正文:

昨天下午,记者沿着海河边,从北安桥、大沽桥、解放桥的桥头一路走来,看到很多人手举相机,选取着合适的角度合影留念。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昨天在北京看完了奥运闭幕式,搭上京津城际“高铁”来天津旅游的。

(出录音:甲:我们是黑龙江的,昨天晚上看了闭幕式就来了,看着这海河特别漂亮,心情特别舒畅。(乙)我们都是从河南过来的,在北京看完了奥运比赛就来天津了,想来看看这几年的变化。我们来天津以后就觉得,天津太美了。)

这些朋友虽来自不同的省市,却都是奥运闭幕后,搭着高铁,从北京来天津的。他们说,京津交通那么便利,如果光看了闭幕式,不来天津瞧瞧,一定会留下遗憾的。

记者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正在河边儿的空地上奔跑、玩耍,而她的妈妈,就撑着花伞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她。灿烂的阳光,孩子脸上的汗珠和母亲温柔的笑容相映成趣,让人觉得那么舒心惬意。记者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她们来自北京。

(出录音:我们是北京的,看完了比赛想来参观一下天津,看天津变成什么样了,现在想来就可以来,十分钟一趟,不分周六周日,我们觉得特别好。)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游客不少是北京人,看完了奥运比赛,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于是天津就成了短期休假的首选之地。他们有的是朋友结伴,有的是拖家带口,还有的是几十年后的故地重游,记者就碰到一对来自北京的古稀老人,他们对天津有着特殊的感情:

(出录音:我们是64年前结婚的时候跟这儿过的,在狗不理吃的包子,现在想故地重游一下,变化太大了,做城际火车很快,过去来天津困难了,现在半小时就到了,在北京城内转一样,坐一路车也的半个多小时,这半个小时都到天津了。我们祝福天津越来越美。)

不仅是外地的游客,连外国的朋友都乘着奥运之风,特意来天津转转,在候车大厅记者碰到了一位来自伦敦的朋友,提到北京的奥运,提到天津的美景,他都称赞不已。

(出录音:(翻译)非常好的感觉,这次北京奥运会组织的也很好,天津的各种城市设施也很好很现代,我很期待下届伦敦奥运会能见到天津、北京的朋友。)

新的城际列车开通,运输量的骤然增加,给乘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服务,同时也对这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已在这里工作了30年的铁路天津站的客运值班主任卢家俊,充满了信心。

(出录音:昨天奥运会就结束了,我们要用奥运的精神来激励我们,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这样,要保持永恒服务的热情,用优质的服务来迎接四面八方的旅客。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为旅客服务。)

高铁的开通使京津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很多乘客还把这趟高速列车简称为“铁的”,说明京津之间的简捷方便。卢家俊告诉记者,很多人打“铁的”就为了过来吃个正宗的狗不理包子。甚至还有人希望成为打“铁的”到北京的上班一族。因为他们觉得铁路部门如果能开办“高铁”月票,在价格予以优惠,就比在北京租房子划算多了。

据了解,为了满足往返京津上班族的需求,铁路部门已经着手制定“铁的”月票的相关政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铁会真正实现服务百姓日常生活的作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铁路的士。

以上选用的案例,都是长消息,好的短消息题材真的很难找,更很难写好。以笔者为例一直未写出过像样的短消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以笔者几十年的行文经历,说句实话,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写短了都很难。按照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规定:长消息在4分钟以内,短消息在1分半以内,日常播出时可能对时间要求的不会太严格,但平时努力按照中国新闻的规范要求来采写稿件,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并习惯成自然还是应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