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传播学

互联网传播学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互联网传播学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互联网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传播媒介截然不同的新特征。互联网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互联网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因而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一经问世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重视和普及。

第四节 互联网传播学

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而每一次革命又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互联网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传播媒介截然不同的新特征。互联网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不仅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传播,更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传播。当信息面对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传播可谓大众传播工具,而单个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又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互联网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因而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一经问世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重视和普及。当前,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首先,互联网的出现减少了人们对传统大众媒介信息的依赖性。当一桩新闻事件发生时,感兴趣的团体可以马上在网上张贴信息供他人看。这个过程代表了传统新闻业的一种转变。在传统新闻业中决策是自上而下流动的,编辑决定报道什么,并派遣记者收集事实。现在,新闻是从底层开始的,由接近于这个新闻主题或对此有兴趣的人所创造。

然而,网络传播的特性又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的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例如,我国台湾日前公布了一项名为“网络十大罪状”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外遇、垃圾邮件、网络谣言、网络上瘾症、网络色情、网络并发症、网络赌博、网络购物狂、网络疏离症、网络假民主为网络十大罪状。

概括而言,研究者关心的网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把关人的缺失

大众媒介中有把关人,而在网络中却缺乏把关人,计算机信息服务——如美国在线——只有极少数把关人。缺乏把关人有几种含义。首先,不需要的、不请自来的、琐碎的、无关联的、无价值的、不重要的讯息提高了系统超载的危险。传统媒介中的把关人承担着信息评估员的职责,报纸编辑和电视新闻导播会考虑潜在新闻源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如果系统正确运行,假新闻信息、未经证实的谣言与虚假信息在发表或广播之前会就被剔除出去。然而,从网上获得的信息并没有什么保证,有些可能是准确的,有些则可能是虚假的。

2.信息过量

如果人们知道如何使用和理解它,那么互联网可以说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信息检索工具。在网络诞生前,学生做研究必须查找课文、参考书或百科全书,而今天,学生可借助网络获得所需的信息。然而,当网络搜索不加选择地显示上千种“资料”时,新闻组回复的信息的可信度便可能引起争议。屏幕上的每种资料看上去都具有相同的可信度,即使某些可能源于科学文献而其他的来自连环画册。

例如,在做研究时,我使用一个流行的搜索引擎来查找有关“虚拟现实”的参考资料。我的搜索得出了17033种相符合的条目,包括的内容中有些是关于虚拟现实游戏的,相当多的是XXX级的,很多来自生产虚拟现实软件的多媒体公司,还有些描述的是技术背景,甚至是关于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制造炸药或舞蹈训练的信息(当然,我可以使用某些高级搜索方式来缩小搜索范围,但事实仍是这样:网上的东西太多,以至于虽然它让人无法抗拒但却缺乏实际用处),如以下为Google搜索2004年度十大热门英文关键词(7):

①Britney Spears(小甜甜布兰妮,女歌星)

②Paris Hilton(帕丽斯·希尔顿,艺人、希尔顿集团继承人、性爱录影事件女主角)

③Christina Aguilera(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女歌星)

④Pamela Anderson(帕米拉·安德森,女星、《花花公子》封面女郎)

⑤chat(聊天)

⑥Games(游戏)

⑦Carmen Electra(卡门·伊蕾察,女演员、模特)

⑧Orlando Bloom(奥兰多·布鲁姆,英国男影星)

⑨Harry Potter(哈利·波特,会魔法的漂亮男生)

⑩MP3

3.对隐私的担忧

我们知道,没有把关人也就意味着没有审查制度。互联网也同样造成了人们对隐私的担忧。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收集某人的详细档案需要花费数天乃至数周来查找散落在许多地方的纪录。今天,有了计算机数据库,一个人只要用鼠标点击几下就能完成同样的事情。以下这些只是在这种发展中出现的部分问题:

●1997年,美国社会保障署(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开设了一项在线服务,以便让美国人获得有关自己账目的信息。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很快就有人指出,一个人只要获得少数几条关于其他人的基本信息,如出生地、娘家的姓氏以及社会保障号码,就可以查出那个账目的信息。这意味着爱打听的邻居、私家侦探、债权人、亲戚和前配偶,还有其他人,都能够找出某个人从1951年开始每年的收入。于是社会保障署很快加强了站点的隐私保护。

●盗窃身份。一个人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某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与出生日期,然后用来申请信用卡、贷款,甚至以甚他人的身份作案。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受害者甚至可能并不知道他人盗用他的名字干了些什么。

4.管制的必要性

怎样管制互联网,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在这里,技术发展的速度再次超过了立法的速度。互联网的总体法律含义仍然模糊不清,版权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United Nations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1997年会议提出的新的指导方针覆盖了数字形式的著作、音乐和美术品,但这些方针并没有得到160个与会国家的认可。即使有了这些方针,问题仍然存在。如果版权持有者被授予专有的电子版权,他会不会对任何一个访问这一材料的人每次都收取使用费?如果要收,又怎样收取这笔费用?或者假设你的网站与另外一个含有非法使用的版权资料的网站相链接,该怎么办?你是否要承担侵权的责任?

此外,对互联网的担忧还涉及其他问题,例如互联网会不会主张沉湎于消遣的逃避主义?有些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或金钱从事网上聊天、网络游戏、在线购物等活动。随着越来越多有趣的东西来到网上,我们是否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上网呢?当虚拟现实变得比“真实”的现实更吸引人时,又会发生什么?我们中的许多人会不会为了媒介世界的嬉闹而抛弃与社交相关的追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规模迅速扩张,它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学术界立刻形成了对互联网评价、研究的热潮,新闻传播学者亦对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的变革性影响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只有当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时,该媒体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界限标准的大众传媒,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互联网只用了5年。

从1995年起,我国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始在网上建立网站。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传播学者开始将互联网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网络的功能等方面。网络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新闻传播学者的一个研究新领域,国外不少极具代表性的相关著作在国内外形成了很大影响,且大多被翻译成中文。其中包括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辜正坤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埃瑟·戴森的《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尼尔·巴雷特的《数字化犯罪》(郝海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唐·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陈晓开、袁世佩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查克·马丁的《数字化经济》(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等。无论就哪个角度而言,关于互联网的传播研究都已经成了国内外传播理论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之一。

扩展性读物:

1.[美]理查德·波特、拉里·萨莫瓦尔:《跨文化传播》,闵惠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美]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刘利群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法]洛特非·马赫兹:《世界传播概览》,师淑云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版。

4.段鹏等:《电子商务通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J.Curran,D.Morley,V.Walkdine(1996),Cultrual Studies and Communications.London:Edward Arnold.

6.J.Carey(1989),Communication as Culture.Boston,MA:Unwin Hyman.Van.

7.E.van Zoonen(1994),Feminist Media Studies.London:Sage.

思考题:

1.请结合现实谈谈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意义。

2.列举主要的国际报纸与广播电视机构的名称,也许你会发现美国的媒介产品在别的国家随处可见。请结合国际传播的理论分析这种现象。

3.什么是发展传播学?请简述其核心理论。

4.列举你所知道的门户网站,查一查其中能获得的一些新闻组。是否应该有某种权力来控制可获得的内容?

【注释】

(1)[英]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陈芸芸等译,中国台湾韦伯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46、147页。

(2)Edited by Michael B.Salwen and Don W.Stacks(1996),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P182.

(3)[美]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刘利群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6—10页。

(4)Edited by Michael B.Salwen and Don W.Stacks(1996),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pp.187—189.

(5)[美]叶海亚·伽摩利珀编:《全球传播》,尹宏毅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页。

(6)[英]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陈芸芸等译,中国台湾韦伯文化国际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111页。

(7)资料来源于http://cul.sina.com.cn/s/2005-01-05/104113.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