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融环境分析
金融环境本应是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金融环境是出版业进行资本运营活动所面临的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将其独立出来加以说明。金融环境主要体现为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金融中介发展状况两个方面。
(一)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它一方面能为出版业资本运营活动提供地点,让资金供、需双方接触,通过交易,实现资金融通;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市场,可以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调节出版单位融资和投资的方向和规模,促使出版单位合理使用资金,提高社会资金效益。
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部分,对于出版单位来说,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度更大,因为股份制、上市、参股、收购等诸多资本运营方式,都是与资本市场相联系的,可以说,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是出版业进行有效资本运营的重要外部环境。
根据现代金融学理论,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既包括股票市场(含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又包括债券市场;既有场内交易市场,也有场外交易市场。不同的资本市场,可以满足出版单位不同的资本运作需要。下面,我们简要地介绍一下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发展情况:
1.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截止到2005年12月底,我国境内A、B股上市公司达到1381家,市价总值达到了32430亿元,全年筹资金额1883亿元,总成交金额31663亿元。股票市场为众多上市公司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新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传播与文化产业作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出版业是其子类,这种分类结果,对推动出版企业进入股票市场融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然而,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和调控机制,因此,发育还不成熟。主要表现为:股市投机性强,短炒之风盛行;股权结构失衡,国有股一股独大;股票价格波动严重,市盈率偏高;信息不透明,内部人控制严重。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在运用股票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时,要十分慎重。
2.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但潜力巨大
长期以来,我国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迟缓。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其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2005年全国企业债券现货成交总额仅为146亿元,其交易规模与股票市场相比,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特别是目前国家已开始着手加强债券市场的建设,将推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的新政策。据业内人士分析,新政策将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涉足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将迎来一个日益规范、加速发展的新时期,这就为我国出版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空间。
(二)金融中介机构
考察金融环境,除了金融市场因素,也不能忽视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状况。金融中介机构是出版业与金融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是协助出版单位更好地进行融资。对于出版单位来说,进行资本运作所需的最重要的中介机构类型有:
1.银行
银行是出版单位融资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银行借贷是出版单位融通资金的基本方式,尽管现在融资渠道已逐步多元化,但银行对出版单位融资活动的重要程度,仍不可忽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2月统计,各类银行发放的各项贷款总计194690亿元,为企业发展输入了大量的血液。我国银行业为了发展,需要寻找好的投资领域,而出版业所拥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无疑对银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和银行业自身不断的金融创新,出版单位一定能够更加便利、更加有效地利用银行融资,开展深层次的资本运营活动。
2.证券公司
出版单位若想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就离不开证券公司的协助。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华夏、广发、中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实力雄厚、运作规范、经验丰富的证券公司,这对出版单位成功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出版业资本运作的金融环境已基本具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