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公开为党报内容创新提供全新的信息环境

信息公开为党报内容创新提供全新的信息环境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信息公开将是党报今后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信息环境。党务公开还要求各级党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代会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党的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党的代表大会提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信息公开为党报内容创新提供全新的信息环境

img32

郭洪新

信息公开是党和政府提高和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选择。党在执政过程中的信息化意味着党和政府的决策信息公开,意味着党和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信息网络等渠道为社会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服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多次提到这个问题,比如“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可见,信息公开将是党报今后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信息环境。如何面对、适应信息公开这一新的信息环境,进一步发挥好党报新闻宣传的优势作用,是党报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政务公开为党报内容创新提供的信息资源优势

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是指按照党和政府的有关法规的规定和各地实际情况,除依纪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其他所有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公开,以不断增强党和政府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使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政事务。党务公开还要求各级党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代会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党的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党的代表大会提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1.信息公开为党报创新提供了政策保证和信息支持

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对以传播党政信息为工作重点的党报工作者而言,获得和运用的信息资源将会前所未有地增多。党报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强大的新闻报道和信息解读能力,及时地对各级党政部门的政务信息进行集纳、整理、加工和发布,报道好、解读好这些权威信息资源,使党报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主导国家、地区的重要政务信息,就一定能够使党报打开一片新闻报道的新天地。

除此之外,还要看到,正如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毕政所说,党报还拥有“独有的信息资源。党委机关报,带有党政机关的性质。这种独特的报纸定性,决定了我们能够掌握独特的信息资源,能搜集到我们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比如像省厅的一些重要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文件、对一些问题的相关分析等;和一些重要部门如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以及其他研究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样针对一些热点、热门问题,我们能够很容易搜集到各方面的材料,也有能力召集各方面的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1]这些独有的信息资源,加上公开发布的党务和政务信息,从信息资源上看,党报获得了创新报道内容的政策保证和信息支持。

2.党报的独特地位为党报引领舆论导向巩固权威性奠定基础

党报和党政各部门长期保持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具有党和政府所具有的立足点和宽广视野,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得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掌握舆论导向的走向,主导新闻的观点。这些都是其他报纸所无法比拟的。党报应当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政治信息资源,奠定自己在媒介中无可动摇的地位。

由于党报尤其是中央级党报的特殊地位,他们经常可以和新华社、中新社同步获得这些新闻,在一些重大新闻报道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同时,党报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它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分析、评论能够获得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党和政府新闻宣传资源的配合支持,从而影响其他媒介的议程设置。这也在无形中强化了党报的权威性,有助于提升党报的竞争力。因此完全不必借助对重大党务政务信息的独家垄断。

3.党政网络系统将成为党报内容的主要信息资源

“信息就是资源,就是财富,就是力量”。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的信息网络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各级组织的神经系统。瑞典在运用网络进行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瑞典政府各部门负责新闻工作的人员都有瑞典通讯社、报社和外国驻瑞典记者的通讯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平时发布的新闻公报一般以传真方式发给各新闻媒体,方便而快捷。近年来他们还在因特网上设立电子信箱,其发布的新闻全部储存在里面。因打开其电子信箱的口令是公开的,各新闻媒体和公众随时可以调阅这些公报。并且设计了常见问题的对话和计算机软件,采用政府机构24小时电子自助方式提供信息服务”。[2]

近年来,我国信息公开的网络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和政府的网络电子平台,涵盖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新闻发布、工作论坛、重要文件查阅、干部培训等各项工作,从而构建起一个涵盖范围较宽、功能较全、权威性更强的党务政务网络系统。为党报新闻工作者获得和运用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党报工作者要看到未来我国信息公开的趋势,要提前判断未来党报工作者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即能够在政务信息直接面对党员、干部、百姓的传播环境下,依然能够发挥好信息桥梁的作用。不能满足于简单地把政务信息原封不动地或稍微加工后搬到报纸上,而要能够更加深入、具体地阐释,要从更高层面上,在信息的把握、解释、分析等方面,为党和政府部门、党报受众群体当好称职的新闻信息服务工作者。

二、目前党报在内容提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梅宁华社长在《中国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报业发展格局的重新思考》一文中提到,“目前很多报纸并没有做到位,比如,正面宣传报道不到位,成就报道没亮点、没分量,宣传报道不得要领,浮皮潦草;舆论监督不到位,要么不敢拿起批评的武器,要么在批评时把握不住问题的实质,打不中要害,没有力度;新闻策划不到位,报纸策划不出生动、有趣、可读性强的新闻,很多记者撞上一条是一条。这样的报纸当然不能跟读者有效沟通和形成共鸣,所以读者就不愿意看,不愿意买。”目前的党报在新闻内容的提供上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信息公开的新形势,应该说,为我们发挥好党的优势作用提供了更好的信息环境。

1.传统内容结构设计束缚党报信息表达

传统党报的内容设计和运行程序,束缚和阻碍了党报信息表达的潜力,使得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过去,编辑部写、编、审一条龙,文稿是层层的单向传递,总编辑不能及时掌握稿源情况,终审大样只是就稿论稿”。[3]这是在传统信息环境中,报纸版面有限,信息发布和稿件运行程序的必然选择。另外,各媒体都简单依据新闻报道的领域,设置时政新闻部、财经新闻部、社会新闻部、工商新闻部等等,把党务政务信息归口分类报道,当然,时至今日,这种分类分工依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应当补充的是,对于信息公开的整体环境,新闻报道实际上应当立足于信息对社会的综合影响进行考虑,不能拘泥于部门和报道类别。从本质上讲,这是限制党报出有深度的大稿,使党报只能疲于报道会议消息、告知性新闻,新闻内容面面俱到和内容平淡的重要原因。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党报的信息能力,也就是党报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获取、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是,传统的采编观念和运行流程,对于党报信息能力的发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跑口”记者供稿不能适应庞大信息公开的政务需要

任何对重大新闻发布权的独占,必将导致新闻报道方式的单调,进而损害新闻的传播效果。但是,我们现在的新闻采访的方式,基本上是以“跑口”记者来对专项党务、政务部门,或者是专项领域负责报道的。这是一种传统的报道方式。“跑口”记者报道的优势,是保证对相应报道部门和领域比较熟悉,不漏掉重要的新闻。但其劣势同样明显,就是记者容易单兵作战,报道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很难融入到报业整体的报道体系之中。容易出现不稳定、不深入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跑口”记者更不能适应多层次、大批量新闻信息服务的要求。在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化的今天,“跑口”记者个人供稿的方式,只有结合专题报道组、政务信息报道策划编辑体系,才能发挥好整体和个体良性互动的作用。

3.党报不能完全模仿都市报的报道方式

面对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看到都市报、晚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比较好的广告、发行业绩,阅读率持续上升,有些党报工作者把党报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归结为党报自身,认为“老百姓就是不爱看党报”,提出“一版交给党、二版交给市场,要闻版交给党、其他进市场”的错误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蔡雯谈到党报的优势时,她认为,党报具有人才资源的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品牌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但是,如果党报放弃了自身的优势,而去与都市报争夺眼球,既不符合报业机构设置的要求,也未必就能在报业市场上取得成功。多年来,许多成功党报积累的经验表明,党报要占领市场,就必须打好党报的“信息牌”和“品牌牌”。正如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毕政所讲,“我们的经验是:深度报道在选材上一定要选择那些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不要猎奇,不要走偏方向。当它们的确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时,才能引起共鸣,才能产生好的社会效果,才能提高报纸的权威性。”[4]

三、发挥党报资源在网络时代打造内容的优势

党报有着非党报无可替代的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党报权威性的确立,要看党报在重大新闻、突发新闻、党务政务报道、典型报道及广大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报道上的报道作为。如果在这些方面的报道水平与质量提高了,发布这些信息的时机把握好了,党报的权威性在报业竞争中就能凸现出来。

1.创新党报内容结构,构建政务信息背景下党报的全新内容

过去党报的结构比较固定,党务信息和政务信息基本刊登在有限的国内新闻、本市新闻等专版上,这样就造成了比较僵化的内容结构。有重大信息发布,则空间有限就成为制约新闻报道的瓶颈;而无重大信息发布,则成为填塞杂七杂八信息的“万能之筐”。另外,对于有限的版面,一些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和有分量的评论,缺乏足够的发布平台。

在信息时代,人们更渴望知道深层的、核心的信息,这也是在网络时代,党报增强其自身舆论影响力、社会公信力的必然选择。另外,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使得党报对于信息的初级发布和告知,失去了原来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面对消息灵通的读者,版面数量有限的党报在信息规模上相对处于不利位置,要出奇制胜,就只有在报道内容的选择、加工和价值提升上做得更出色。这不仅取决于新闻记者和编辑的素质,更重要的是靠新闻生产管理者的运筹帷幄和组织协调”。[5]因此,党报必须善于采撷、筛选、整合、加工信息,搞好分析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承担起释疑解惑和引导舆论的职责,帮助读者从深度和广度上把握社会脉搏的跳动,认清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发展方向。

2.打造党报新型采编系统,为党报内容创新提供程序上的保证

党报的报道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是比较固化、僵硬的。虽然按照过去分领域设置报道体系的做法,仍然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合理性,但是,对于新型的党务和政务机构,对于网络化时代报纸竞争的新形态,报业必须相应地设立若干以内容策划为重点,以随时随地应对突发公共信息报道为职责,能够把内容做精、做细、做出观点的新型报道机构。

实际上,在报业实践过程中,有的报纸已经在专题策划、专版制作上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版之所以能够在“新”与“深”之间寻求平衡,除了有比较强的策划意识外,更重要的是其创新了采编体系,形成了编辑和记者的良性互动、能够打机动仗的人力运行程序。“绝大多数稿件都由编辑主导,因而对编辑的专业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有较高要求;记者如何根据编辑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稿件,既考验编辑与记者的沟通机制,也考验记者的报道能力”。[6]这些经验对新时期的党报在打造新型采编系统时能够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3.积极采用网络手段,运用数字化方式推进党报内容的采编

主动运用好网络资源也是党报创新内容的重要方面。目前,党报工作者有条件通过数字化网络渠道,在第一时间掌握一般性的政务信息,从而更好地促进策划机制的运行和深度报道的开展。由于网络媒体的冲击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党报要想在这种新的生态环境中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就应及时调整自身功能,迅速做出应对之策,能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进行信息整合对于报纸价值的提升尤为重要。因为,网络时代的报纸编辑记者,应该是既具有较高的新闻素质,又掌握电脑和网络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已经是目前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共识。

〔郭洪新: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

【注释】

[1]褚凰羽:《深度报道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问题——访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毕政》,《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0期。

[2]曹爱民:《瑞典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独到之处》,《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1期。

[3]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4]褚凰羽:《深度报道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问题——访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毕政》,《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0期。

[5]蔡雯:《集优势资源打造主流媒体——对党报改革的思考和建议》,参见郑保卫主编:《论传媒改革与发展》,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6]甘露:《在“新”与“深”之间寻求平衡》,《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