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宁海城豆奶事件的教训

辽宁海城豆奶事件的教训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辽宁海城豆奶事件的教训2003年3月19日,辽宁鞍山市海城兴海管理区所属站前、前教、后教、钢铁、铁西、兴海、银海、苏家8所小学3936名学生、260名教师分批集体饮用了由鞍山市宝润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乳营养学生豆奶”。这次危机事件中,海城政府“拖延、瞒报”的问题备受媒体关注。

一、辽宁海城豆奶事件的教训

2003年3月19日,辽宁鞍山市海城(海城隶属鞍山市管辖)兴海管理区所属站前、前教、后教、钢铁、铁西、兴海、银海、苏家8所小学3936名学生、260名教师分批集体饮用了由鞍山市宝润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乳营养学生豆奶”。上午10时20分,部分学生陆续出现了腹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到4月11日中午,有2556名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44名学生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85名学生到外地接受治疗。4月11日下午,鞍山市政府面向部分媒体召开“情况通报会”,通报了有关专家对海城8所学校学生饮用豆奶发生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阶段性调查结果,确认海城2556名小学生出现的不良反应是由饮用豆奶引起的。在记者招待会上,市政府官员宣布,经过专家鉴定,4月4日死亡的海城铁西小学六年级女生李洋的死因已经查明:死于“一氧化碳中毒”。李洋的父母表示:“绝对不接受这样的鉴定结果!”

img22

图片说明:海城豆奶事件中,部分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

据当地媒体报道,4月4日早晨,铁西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洋突然抽搐、口吐白沫,送到医院前就已经死亡。正因李洋之死,其他家长开始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危,才有了“上百学生进京求治”的一幕。李洋死后,在家属同意之下有关部门进行了尸体解剖,随后告知家属:“结果要三周以后才出来。”北京媒体的记者多次就李洋之死与海城卫生、教育部门联系采访,得到的答复都是:“正式的调查结果还没出来,但李洋的死跟喝豆奶没什么关系!”记者反问:“既然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为什么那么肯定地说李洋之死与豆奶无关?”对方告知:“这些问题找领导去。”

img23

图片说明:2003年4月9日,辽宁省海城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自3月19日当地8所小学的学生课间饮用豆奶引起不良反应以来,截止到4月8日晚,2500多名学生出现了腹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这次危机事件中,海城政府“拖延、瞒报”的问题备受媒体关注。按照国家2000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第7条规定:“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海城学生豆奶中毒事件发生在3月19日,但直到20天后因有学生进京求治媒体才获悉此事,而卫生部、教育部等则通过媒体报道才知道此事。海城市政府秘书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事发第二天,我们就上报了鞍山市。”记者追问:“为什么没有上报卫生部?”他回答:“因为先期豆奶检测没有问题,因此无法确定是否是食物中毒,所以没有上报。”

“海城豆奶事件”予以我们若干反思和启示:

在海城豆奶事件中,海城政府对中毒学生的冷漠使公众相当不满,在面对媒体时,也并没有表现出对生命应有的关心,导致媒体的愤怒和公众的质疑,使当地政府陷入被动,最终自毁形象。一位家长气愤地说,“这么多孩子中毒,有人最先想到的却不是怎么救这些孩子,而是怎么把这事捂住。”许多家长向记者表示,最让他们不满意的是,海城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就孩子为什么会中毒、中的是什么毒这些问题作出正面回答。4月1日,市里和兴海区有关领导曾召开过一次家长见面会,当时市里某领导说,海城、鞍山两级卫生防疫部门都做了检测,豆奶没有问题,还说孩子们出现的症状跟豆奶没有关系,但“有一定影响”。4月4日,李洋死后,海城召开了第二次见面会,会上公布的死因是“致病因子不明的食物中毒”。家长们开始准备带着孩子去北京、上海、大连等地求治。当地媒体披露了一份海城有关部门《服用学生豆奶患者的就诊办法》,上面写着:“饮用学生豆奶的患者,因病情确实需要转诊的,经市中心医院会诊同意后,方可转上级医院;未经市中心医院同意擅自去外地医院就诊者,后果自负。”家长告诉记者,“没想到市里专门派人到火车站,不让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求医,说不能把这事情闹大了,可是他们又说不出中了什么毒!”记者与海城市卫生局、市中心医院联系,双方互相推脱,记者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记者拿到不少孩子的化验报告,很多孩子在海城市中心医院检查化验结果都是正常,但到了北京、上海等地却发现血液、尿液中含有正常状况下不应该有的硝酸亚银、苯和锌。

海城当地政府在危机发生20天后因媒体曝光才向上级报告情况、对外发布消息,信息传递严重滞后,遭到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海城当地政府缺乏与媒体的积极合作,反而进行信息封锁,为记者采访设置重重障碍,导致许多媒体采访了一半就愤然而去。4月8日,北京媒体因上百名海城家长带着孩子进京求治开始关注此事。由于此时的消息来源只来自家长一方,为了更全面了解事件情况,有记者打电话给鞍山、海城方面做进一步核实。当时鞍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处答复说,到当天为止,没有一个学生因此次中毒事件死亡,中毒人数也绝对不是先前媒体所报的“3000余人”;海城市教委也向记者“证实”:整个中毒事件无一人死亡,8所学校的学生总共加起来还“远远不到3000人”。4月9日,记者得知,由于兴海区教委的“推荐使用”,包括铁西、站前等区内8所小学都安排饮用了“宝润营养豆奶”。这8所小学中,规模最大的是铁西、站前两所小学,这两所小学一到六年级都是4个班,每个班45—50人不等,规模稍小的兴海小学共有20个班级,每个班也在45人左右,仅此3所小学人数就已经超过了3000人,8所小学总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4月10日,新华社披露目前已经有4400人次、超过2500名孩子入院治疗。拿着这两个数字,记者再次致电鞍山有关方面,得到的回答是“先前的数字是下面报上来的”,而海城市教委则拒绝“再次回答人数问题”。

海城当地政府这种信息封锁使媒体不能即时获取权威信息。在危机处理中,海城当地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通报情况,不与媒体充分合作,不接受记者的提问,媒体无法从主渠道政府那里得到确切信息,只能从社会公众那里获得一些只言片语的消息,因而无法提供有关危机的确切报道。4月9日,由于各大媒体记者纷纷赶赴海城,市政府召开了一次“说明会”。但会上仅由海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丹照稿宣读了长达8页的材料,宣读完毕后即宣告会议结束。这使得在场众多记者面面相觑。当大家强烈要求追加答记者问时,被告知此会并非新闻“发布会”,只是“说明会”,不接受记者提问。随后与会的政府官员——海城市卫生局局长、市教育局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等,都迅速离开了会场。同时,由于海城当地政府自己堵塞了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致使各种不实的信息获得了传播空间,使得公众对当地政府失去信任,当地政府也为自己危机传播的失误陷入舆论批评。因此,为有效处理危机与引导公众舆论,地方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媒体战略,通过政府记者招待会等便捷、有效的形式,保证政府的声音通过媒体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公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