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知国情,外知世界

内知国情,外知世界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内知国情,外知世界政府官员需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从而从容应对记者招待会上的记者提问。美国总统卡特具有丰富的知识,他擅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列举事实和数字,其精确度让人信服。回答者若能对此类提问进行得体回应,有利于扩大该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四是敏感问题。

三、内知国情,外知世界

政府官员需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从而从容应对记者招待会上的记者提问。媒体记者同样如此。美国总统卡特具有丰富的知识,他擅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列举事实和数字,其精确度让人信服。里根则不同,他设法敷衍不准备回答的问题,在应答中出现了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他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肯尼迪总统曾派遣战斗部队到越南去,事实上是约翰逊总统派遣的部队。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言人焦扬认为,“新闻发言人要深入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本地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决策,以及发言人被授权发布的领域内的专业政策,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知现状,也要知历史、知发展,真正融会贯通。”传播学理论认为,信源的吸引力会影响传播的效果。在这里,吸引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受众所欣赏的品质特征,二是与受众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较大。其中,相似性指在生活背景、宗教信仰、教育水平、思想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共同点。事实上,受众通常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并容易接受其影响。因此,问答双方应该充分了解本国的国情和文化,在海量的信息里及时掌握国情民情的最新资讯,并把国家精神和民族文化融入表态口径中,才能增加个人及所代表的政府对公众的吸引力,达到记者招待会的说服效果,较好地起到顺从民意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在记者招待会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政府官员应随时跟踪国际信息,积累相应的国际地理与世界历史知识。具体说,需要准备以下材料:一是大国关系。因为,大国是国际政治的中心,大国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国际形势的走向;二是热点问题。这是舆论关注的重点,也是记者提问的聚焦;三是突发事件。回答者若能对此类提问进行得体回应,有利于扩大该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四是敏感问题。其中,应该重点关注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是否在一定的时期重复出现或有新的变化。尤其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或国际上出现新的外交动向时,更应考虑相关的敏感问题是否可能重新成为热点。朱镕基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举出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事实,用林肯反对分离的做法,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作类比,在美国公众中取得了很好的说服效果,连克林顿都承认他“被林肯击败了”。

问答双方需要分析本国与他国的文化异同,以熟悉外国媒体和国际受众的特点与偏好,可以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进行跨文化交流。面对不同国家及不同价值观的外国记者,政府官员可以从其文化背景、历史、社会中寻找共同点,运用类比或比喻等修辞手法应答。作家梁晓生访美时,有记者问:“西藏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中国为什么不把西藏还给西藏人?”梁回答:“据我所知,印地安人祖祖辈辈生活在美洲大陆,你们为什么不把美国还给印地安人?”梁晓声的应答正是遵循了不同文化求同存异、交流沟通的原则。如果只是一味强调中国在西藏问题的原则立场,就会显得刻板单薄,美国受众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从记者招待会的特质和现实可操作性入手,提问与回答成为记者招待会研究中的重点,而互动性则是问答环节的核心内容。但严格地说,在记者招待会的受众期待和舆论反响上,提问的艺术性和回答的策略性只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前提,语义信息而非审美信息才是公众关注的相对侧重点,政治因素而非审美因素则是促使记者招待会发展的更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发布信息的政府和传播信息的媒体,需要实现分析媒体受众特定的信息需求、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尽可能通过明白晓畅的语言形式、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亲和亲民的政府形象,尤其是以抓住信息事件政治兴奋点的方式,调动媒体和受众的期待情绪,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注释】

[1]以上评论来自《解放日报》1999年4月23日、《新民晚报》1999年4月9日。

[2]闵惠泉:《电视的介入与政治传播》,《现代传播》,2004年2期。

[3]Philip Nobile,“Covering Yourself:From Bureaucrat to Beat,”New York,30 March 1981,pp.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