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文化的缘起
一、编辑概念、编纂与编辑
编辑活动,对于当代人来说,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传导;对于后人来说,又是文化构建基础上的文化积淀。编辑工作或编辑角色,有其把关与构建的双重使命。同时,社会发展的现状,文化繁荣的程度等,都需要编辑或编辑角色式的人做好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编辑工作,以此来为后人组织和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就产生了相应的编辑组织、编辑群体和编辑主体。当然,叙述编辑概念,论述编辑角色,不能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用现代人的观念诠释“编辑”,而是要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
编辑一词,既指编辑人员,也指编辑工作。通常认为编辑的概念或者定义是:一是收集资料,整理成书;二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三是对出版物由书稿的规划、征求、选择、鉴定、校读、到加工整理等。当代学者们对编辑的一种狭义的定位是:按照一定的编辑方针指导下制定的编辑计划,以作品原稿为工作对象,进行创造性的整理编排,使之成为出版物的形态。这种具有学识性、技术性的工作即为编辑。从古典的涵义理解“编辑”,才能认识和概括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编辑思想。察中国古代“编辑”一词,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段玉裁的释义,都有“聚集、收集”的意思。因此,就“编辑”本义和引申义看,实际上呈多元状。就其近义说,有编次、编削、编纂之义;就其同义看,又有著述之义。从中国文化积淀的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编辑工作“与编纂的词义相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收集资料,整理成书”。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就是指人们以一定的文字资料(包括甲骨文字等)为对象,经加工整理汇编成册(书),用于积累和传播知识的活动。南北朝梁代萧绮在《拾遗记·序》里说:“编言贯物,使宛然成章。”陈述的就是编辑在缔构文化方面的作用和编辑活动的共性。
编辑与编纂也不尽相同。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应把编纂与编辑完全等同。编纂,指收集多种著作和其它资料,在一定的方针下加以组织编排,整理成一部书籍。纂原是收集的意思,所以与编辑词意相同。但在习惯用法上,特指辞典、年鉴等大部头书籍的编辑。
二、编辑的社会文化活动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分工,也演绎和出现了文化构建系统领域的专门职业,使编辑活动从古代编、著一体的原始落后的文化生产活动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人类文化构建过程中独立的、无法替代的创造性的环节和社会职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标志。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积淀,是取决于编辑的主体选择和创造的。我国的编辑工作或编辑活动发展到汉代,编辑“收集资料,整理成书”的编辑文化构建功能和作用已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和认同。《淮南子·修务训》已指出,古代名家文化创造的成果与显示的才能之所以能为后世知晓并得以继承,是靠了“教顺施续,而知能流通”。而“清明之士,执玄鉴于心,照物明白,不为古今易意,摅书明旨以示之”。这里明确论及:文化的传递与积淀,不但要靠著书者“知明流通”,而且需要传布者“摅书明旨”、“照物明白”,即需要借助编辑这一特殊文化人的编辑活动来最后完成并得以实现。
人类文化建构,是一项系统的宏大的工程。编辑创造及其文化构建过程,始终处在作者创造和社会认同两大环节的中间。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文化的选择和构建是由编辑来完成的。这里所指的人类文化,主要是指以语言文字符号系统为物化载体所缔结、建构起来的人类文化知识系统。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编辑的历史角色与人类文化的积累与传播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作为人类文化与文明进步的象征和缩影——书籍愈来愈成为载记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主要手段与工具。历史上重要文献和典籍的整理,文化的选择、继承和传播,科学技术的总结和推广等,这些影响中国历史和文化进程的举措,都离不开历代的编辑和编辑出版工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编辑在人类社会文明史上所建立的独特功绩,已经从多方面再现和说明了编辑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活动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