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编辑人的启示——《编辑人的世界》读后
经济的全球化,将使文化的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而文化的全球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仰赖于出版业的全球化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同样面临着全球范围的竞争,只有先进文化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和繁荣。当下,中国“入世”的脚步已经临近,中国的出版业也将面对视野更为开阔的世界: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作为出版业的一个关键层面——编辑,如何面对已经日益市场化、日趋激烈的世界出版大势,以世界化的编辑角色来审视出版业的发展,做好编辑工作,已经至关重要。对此,美国人格罗斯(GeraldcjerryCross)主编的《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有益借鉴和参考。
《编辑人的世界》,台湾省齐若兰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刘杲先生写有中译本序《美国编辑怎样看待编辑工作》;主编格罗斯先生写有编者序《一位老兵的省思》。全书共分编辑的角色、编辑工作现场、类型出版面面观三大部分共38章。这本36万字、由30多位美国成绩卓著、影响广泛的资深编辑撰写并合编而成的编辑出版文集,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回答了美国编辑的编辑分工、编辑思想、编辑理念,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美国编辑人在做什么,怎么做(以下所引文字均源自本书)。
一、编辑分工与编辑态度和原则
美国的编辑分工很细,有选书编辑、策划编辑、文稿编辑、文字编辑、编辑助理等。比如选书编辑,他的任务就是选好能为出版社赚钱的书稿,必须为出版社带来利润,让出版社有利可图(当然,这是以编辑伦理道德为前提的)。这样,书稿的内容必须是新颖的,且有可观的销售市场。马雷克在谈到“如何选书”时说,“每当作家问我编辑想找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书时,我的答案是:‘我想找的是我从未看过的东西’。”可见,他所选择的书稿永远是新的、是有读者群的,那么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暗含在里面。马雷克还对编辑提出忠告,选书的过程:一是编辑的个人品位和书稿的专业品味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作为编辑,你仍然必须学着了解这类图书。二是应该选取编辑自身了解的题材,“读者会掏出钱来买这本书。”而策划编辑,处理的原则认为是介于作者和编辑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合作关系,他们的角色是这样的,双方必须很清楚各自的责任:作者的责任是尽最大努力,写出一本最好的书;编辑的责任是帮助作者达到这个目的。”而文稿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另一层关系,应该是“持久地交流,编辑不断提出问题,作者也一一回答,直到双方都觉得已经创作出一本好书为止”;即编辑“激发作者发挥他原本已有的才华”。要做到这些,编辑应该是优秀的文稿编辑。而优秀的文稿编辑都“必须先学‘沟通的艺术’”,这样才能使作者以“丰沛的创造力来回应,编出一本比较好的书”。文字编辑,是作者的好帮手,他将使文稿更臻完美。“文字编辑尽责地为作者找出用字、文法、事实上的错误或前后文不统一之处。”编辑助理,是为编辑打点一切的学徒,诸如初审稿子、跟踪出书进度等,“什么都做”。
二、编辑的角色与高科技
编辑在做些什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就是俗话说的“为人作嫁衣裳”。这种“做法”的内涵与西方是不完全一样的,相对单一。美国资深编辑威廉斯说,编辑的角色有三种:第一个角色是搜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很想拿到好书。但“假如编辑拿起一部作品时,丝毫没有任何期待的心情,或许他就不该继续呆在这一行”。这是与中国传统的编辑理念截然不同的。这种编辑理念是商业驱动和市场经济的产物。第二个功能是扮演絮聒不休的治疗师或化平凡为神奇的魔术师。这一点在宏观上与中国传统的编辑观是一致的,细微处也有差异,即编辑一定要把握住什么程度该建议作者修改文稿,什么时候该放手不再干预,这“是非常高明的编辑技巧”。他进而认为“具备多方面的品位是编辑的本质”,这与传统的较单一的编辑角色不完全一致,是现代编辑理念的体现。第三个功能是扮演双面人,即编辑既要面对出版商,又要面对作者。面对出版商时,编辑代表作者利益,说明这本书的优点和价值。即从编辑的报告到图书目录内容、封面等,都要靠编辑的最初描述来解释出版这本书的理由,使出版社对这本书和作者产生兴趣。面对作者,编辑必须向作者传达出版社的意见。
高科技进入编辑室的时代,编辑角色如何体现?电脑网络的功能已经模糊了编辑和美术设计者的界限。在美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有些出版社已经把编辑、作者、美编和电脑结合在一起。“这种由作者组成的松散团体借由电子形式来编辑文稿,他们的功能就仿佛大出版社的盟友。”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工作的定义可能演变成‘在电脑上为一本书所做的所有工作’,包括把文稿转变为五光十色的多媒体形式。”这里说的后者,在中国同样已步入世界性大潮之中。
各种编辑和文字处理软件的快速发展,为今天的作者和编辑解决了很多问题;新科技必将取代图书出版过程中所耗费的大量人力和脑力。面临这种时代变革,编辑要做的工作还有哪些?柯蒂斯认为:“几乎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编辑。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可见,今天美国的编辑工作真是包括了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活动。不仅需要编辑技巧,而且需要多种素质和能力。目前,中国出版界的编辑,大多还处在“编辑技巧”的层面,多层面编辑角色的体现正在伴随着“入世”的步伐而逐渐加快。
在美国,虽然高科技早已进入出版行业,但美国出版界包括资深编辑们并没有轻视“编辑人”的作用。柯蒂斯认为,“编辑人的许多特质是无法取代的,例如个人品位、辨别能力、情绪反映、做事的条理、决断力、投入的热情,以及温柔的关爱。在这些层面上,没有任何人或物能取代编辑的地位。经纪人无法取而代之,因为他们是局外人;电脑也不能取而代之,因为它们没有感情。”这是以人为本来主宰和利用高科技在出版行业发展。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编辑人的出版理念是一致的。
三、编辑的职业道德
从编辑多元角色的另一个层面看,中外编辑出版行业都看重一个经济效益之外的层面——“道德”。当下,中国称此为“编辑职业道德”,美国称为“编辑伦理道德”,内涵是一样的。这就叫“做得好,还要做得对”。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国,其最具代表性的层面之一,就是编辑出版业对历代优秀历史文化的选择和积淀。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箱中,集中体现了代表传统文化精华的编辑者的思想道德。古今中外文化背景不同,但在编辑职业道德这个层面却是一致的。前面我们说过,在美国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就是要考虑出版效益,要考虑为出版社赚钱,那么,这里又谈“道德”,是否相互矛盾呢?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责任与利益的关系。
美国资深编辑韦德就编辑伦理道德问题谈得让人佩服,更多的是启发。在韦德看来,理想情况下,作者的利益与出版社的利益是一致的,作者的书稿有质量,出版社就能赚钱。但事情往往不全是这样。这就有一个编辑对于读者和出版社的责任问题,即编辑的职业道德问题。对此,韦德认为:当责任与利益冲突时,“惟一的办法是遵循一个重要的真理:编辑人最重要的责任,是忠干你所编辑的那本书。假若你不能做到这点,那么你既对作者不够朋友,也有亏自己的职守。”以这个为前提,韦德认为有两种情况时,不宜做编辑:一是假如你对某本书的论点有强烈的个人信念或偏见,或者觉得对这本书的主题、写作方式或观点反感,那么你即使觉得“这本书能畅销”,也不一定要做这本书的编辑。二是假若你担心自己会因专业经验、道德判断,或因为个人品位等这些模糊的理由,你就不应该编辑这本书。”这实质上谈了编辑的行为和态度方面的一些基本原则。假若你一错再错,那么你最好改行,不要当编辑。”这既包含着编辑的素质、能力,也包含着编辑的职业道德。
话说回来,编辑的伦理(职业)道德与出版社的经济利益的获取,在深层次是一致的。编辑在处理书稿的过程中,要清醒你领的是谁的薪水?出版社为什么要付给你薪水?韦德认为:“假若你善尽职责,假若你真的对这本书有所贡献,那么你不但为作者尽了心,也对出版社尽到责任,而且也符合编辑的伦理道德规范。”韦德的这些观点,对于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化过程中的编辑,是颇具提示意义的。因为无论出版或者编辑,赚钱的前提是图书的“质量”,是图书的市场竞争力。
四、感受与未来编辑世界
《编辑人的世界》这本书,我仅是粗读,有些地方是反复读了,有一个感觉:做了20年编辑工作,作者、编辑与出版的关系没有完全弄清楚。这本被美国人称为40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美国作家公认的指导写作的最佳指南的《编辑人的世界》,读之使我多有触动。比如,中国的编辑出版层就“编辑学者化”问题,已经讨论了不少于10年的时光,时下还是一个未完的话题。《编辑人的世界》的主编格罗斯的思路的确让我们深思。他认为未来能否出版好书,完全要仰赖目前和未来从事编辑工作者的直觉、才华与编辑的艺术和技巧,因为“文化的前途有很大一部分是系于编辑人身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他一方面希望才华横溢、创造力丰富的人投入编辑这个行当,一方面又提醒人们,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从事编辑工作的。这已经回答了“编辑学者化”的问题。《编辑人的世界》里所选取的37位美国资深编辑,他们的另一重身份都是学者,有些还是著名的学者。还有,编辑的责任与利益的关系,即编辑的职业道德的问题等,都是当下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生存、竞争、发展和繁荣需要先进文化。从出版业的角度,它包容了两大特点:第一,先进文化是兼容并蓄的文化;第二,先进文化必须保持本土文化的优良传统;先进文化是有着坚韧生命力的未来文化。即中国先进文化,不是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简单重复,而是现代人在古代优秀文化、外来优秀文化基础上的融会和创新。有识之士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信息时代、在全球化时代表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是凝聚全世界华人精神财富,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牢固壁垒。”(1)中国的出版业走向世界,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面对激烈竞争的世界出版业,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既要立足于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又要将中国文化精华输送给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编辑人身上肩负着意义深远的历史重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从事编辑工作的同行们,都应该读一读《编辑人的世界》。
【注释】
(1)美国卡尔敦大学教授赵启光:《全球化时代的先进文化》,《光明日报》2001年8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