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试论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广播影视;产业;创新;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包括广播影视等在内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试论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创新体系建设(1)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庞井君 陈共德

内容摘要:在文化经济时代,竞争是建立在文化资源基础之上的。而软实力的竞争,其实质是文化创新水平的竞争。广播影视创新是文化创新的主要组成部分。广播影视产业创新,是以节目创意为起点,继之以物质生产手段及生产方式创新,最终完成于节目创意含量更高的新产品的创造过程。广播影视内容创意产业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广播影视产业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等诸多方面。文化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决定了其必须充分依靠市场的力量。同时,政府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创意产业。国家要对广播影视创新进行必要的支持和扶持,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促进广播影视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引导广播影视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广播影视;产业;创新;体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包括广播影视等在内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作了总体部署和具体工作安排,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意见》进一步强调,“推进文化创新”,“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应用先进科技手段,推进内容创新,使原创性文化产品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高中国文化创新能力,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创新成果”。

一、我国广播影视创新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

1.参与国际软实力竞争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科技加速度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国与国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软实力的竞争。国家之间软实力的竞争取代了传统的军事对抗,经济竞争的焦点从生产、市场领域向文化创新与知识创新前移,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功能在国家文化创新体系建设中显得更加重要。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世界将进入一个文化经济的时代。各国纷纷提出“文化立国”战略。随着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战线明显前移。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乃至国家间的竞争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基础上的,谁拥有更多更好的自然资源和资本,谁就占据优势地位;竞争的焦点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品品种及其质量。然而,在文化经济时代,竞争是建立在文化资源基础之上的;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文化的无国界性和无限供应性以及非独占性三个特点又决定了文化经济必然是一种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各种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而是各种文化活动的成果。作为影响最大的文化活动,广播影视的影响力也是世界各国软实力竞争的应有之义。

而软实力的竞争,其实质是文化创新水平的竞争。文化经济,是创意经济,也是创新经济。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国家文化整体创新水平的竞争。在创意经济形态中,个人的智能创造、创新与创意作用日益突出,因而尊重个性、尊重独创性、追求特色成为这种经济的主要特征,进而自古以来就内在于劳动与生产活动中的“创新性”被提升为一种自觉的国家意识层面的发展观念,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文化政策的价值导向,转化为国家发展战略。

同时,文化创新不但要发挥好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作用,还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功能。政府以特有的职能从总体上加强对文化创新的生产、扩散及其应用的规划和指导。文化创新,不仅仅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而且扩展到国家层次上的创新体系。文化创新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2.实现国民经济战略转型的需要

随着土地资源稀缺、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水和矿产资源税上调、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收支失衡、环境成本内部化等问题迅速升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保证经济增长速度,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国际经验表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关键。近10年来,随着经济、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文化创新经济越来越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有发展潜质的产业。与传统的三大产业分类不同,文化产业作为创意经济在本质上是文化性的,注重的是人的文化性需求与自我发展,这种新生的事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已经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得到证明。英国自从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以来,一举打破了原来经济发展的瓶颈,伦敦现在已经成为西欧的创意之都;英国的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布莱尔政府也突破了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在经济方面获得人们的认可。因此,文化创新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是巨大的。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要提升,必须提高其中文化元素的含量,必须加强文化创意与制造业产品的融合。文化产业创新并不是文化产业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质量提升和整个经济文化涵养提升的问题。

3.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创意产业是精神生产的凝聚形态,本质上是主观精神的活动和创造。创意产业的消费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借鉴西方国家研究所显示的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其消费指数将发生较大变化的论断,基于我国2008年人均GDP为3 266.8美元的事实,我国国民文化消费能力必将有大幅度的提高。现在,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与之相比,我国传媒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传媒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对于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独特的作用。如,在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下,传媒作品能够起到凝聚人心、安抚人心的作用,产生口红效应,比如中国电影产业相对于往年有显著增长。

4.促进广播影视与科技结合的需要

科技创新是广播影视创新的一个主要环节。科技进步是广播影视产业创新源动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对传统的广播影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没有科技的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不可能取得超越。但是,旧的科研体制使得科研开发主要在独立的科研机构及大学,而技术的应用则是由企业来完成的,由此常常造成技术成果转化的困难,技术优势难以变成经济优势,形成经济技术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创新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通过推动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同时加强官产学研之间的紧密结合,使得技术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各个环节能彼此协调,从而加强了经济与科技的结合,达到利用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的目的。

二、我国广播影视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1.经济创新理论

熊彼特第一个从经济学或企业经营的角度系统提出了创新概念。在他看来,创新就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一是创造一种新的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四是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给来源,五是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2)20世纪30年代熊彼特对创新的开创性研究曾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极大轰动,并且至今一直被视为对创新的经典性论述,其主要原因就是熊彼特的“创新”一开始就是一个带有“集成”形式的表述——尽可能广义的创新,它既包括技术创新,又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供应链创新等形式的非技术创新。

按照习惯的分类,国外对创新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流派:(1)技术创新经济学派。其主要观点是,企业创新是一个“技术——经济”的概念,它是将科技成果、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中去并首次实现其商业价值的技术经济活动。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等概念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参与并影响经济过程,而后者不一定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技术创新的本质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2)制度创新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企业创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指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而应该理解成满足市场需要而将技术用于商业化过程的所有创新活动,包括技术创新(狭义)、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等。本课题研究将借鉴该理论,结合广播影视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广播影视产业创新的研究范畴和一般规律。

2.文化创意产业理论

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3)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和创意产业被视为性质相同的产业。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它改变了过去时代的产业发展的静态平衡,而趋向于一种发展的动态的平衡。

在各国不同的定义和范畴界定中,我们可以归纳创意产业有三项共通的核心构成元素:一是以创意为产品内容,二是利用符号创造产品价值,第三是知识产权受到保障。创意产业是一个与个人创造力、与知识力产权相关的概念。虽然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创造性,但在一些传统的行业或领域中,创造性只是一种附属品而不具有产品的核心地位。而在文化产业中,创意或创造性成了其产业方式的核心。创意产业是处于价值链上游的高端产业,同时可以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相互融合。

创意产业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产业发展逻辑的颠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软驱动取代了硬驱动。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注重有形资源和客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资本的构成中硬性资本占据了主要地位,驱动其发展的主导要素是自然资源、土地、资金、机器等;创意产业则强调无形资源和主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级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技术资本和文化资本等软性资本成为其核心驱动要素,其中特别注重人的创造力,强调文化要素的推动力。第二,价值链取代了生产链。从理论上看,创意处于产业阶段价值链的最高端,形成以创意为中心,生产、销售环节为外围的同心圆产业组织结构,各个环节之间具有反馈效应。第三,消费导向取代产品导向。与传统产业注重改变产品功能价值不同的是,创意产业主要通过改善产品的观念价值获得市场和利润。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关注顾客价值,特别对文化的认同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特征。因此,从产品导向到消费者导向的变化体现了创意产业“消费者为王”的发展思维模式,其意义在于通过产品的创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潜力,引导消费时尚,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同时提升社会品质,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其增长的代价是自然资源逐渐消失和环境不断恶化,因此,资源环境约束和资本约束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创意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是激发个人创造力的无穷释放,这种释放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冲破了传统资源的硬约束,因为通过创意能够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运营,为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通道和空间,这是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长方式转变的特有模式。创意的贡献在于对时间效能的提升,对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对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经济增长模式。

完全通过开发人脑这个主体资源,实现“无中生有”和“有中生优”的创意转化,用无限的创意突破有限的资源约束,促进经济增长向软驱动方式转变。这种模式最典型的是创意与科技的结合,以及创意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美国迪士尼就是创意典型。迪士尼在近百年的发展中,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注入创新思想和科技含量,成为世界著名的娱乐品牌。英国的《哈利·波特》系列则是“有中生优”的创意典型。文学创作自古就有,《哈利·波特》系列却成功地成为财富集聚的当代神话。关键在于创意内容能够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能够与现代市场紧密结合,并进行产业化运作,衍生出多种系列产品,彼此间形成产业链,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如运用高科技展示其内容的电影、VCD、DVD、游戏等数字产品以及玩具、服装等日用品。据一项粗略的统计,《哈利·波特》系列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

3.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就是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用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换回机会成本较高的产品,这样可以同时提高参与贸易活动的福利水平,而且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愈高,它们各自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也愈大。也就是说,哪怕你样样落后于他人,但你总有机会成本比人家低的,这就是你的比较优势。只要认准了自己的比较优势,落后地区不但不会被挤掉,抓住机会照样能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经济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是一个霸权的时代,一个恃强凌弱的时代,而是一个各尽所能,各自展现自己比较优势,提倡双赢的时代。

我国文化产业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还很落后,就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原理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是基础。我国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渊源的大国,传统文化繁星浩瀚,且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对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而言,中国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库。第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保障。与发达国家比,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成本上的优势,加上这几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又逐年提高,素质优势也已显现,加强技术型剩余劳动力输出,融入全球化竞争,也是很有优势的。三是政策优势。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这几年来,我国政府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政府形象工程来大力抓好。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大力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以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产业竞争力发展阶段理论

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四个发展阶段是由不同的四个要素推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为要素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资源、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等,这是我们现在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阶段。第二个发展阶段为投资驱动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大规模的投资和大规模的生产。我们现在也在经历着这样的阶段。但是我们在大量投资驱动的阶段,有相当一部分的投资是外资。所以大家都感觉到外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作用。第三个发展阶段为创新驱动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等创新性的因素。我们现在提出创新型的国家,通过创新的能力,提高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也在希望能够追求这样的阶段。第四个发展阶段为富足驱动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人们富足的生活,追求富足的享受、个性的全面发展,追求艺术、保健、休闲等生活享受。这个阶段,精神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西方发达国家现在处于第三阶段,他们正在往富足驱动阶段发展。所以他们更多的要追求生活享受和精神需求。这样一来,在这些发达国家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他们的文化产业才会超过汽车成为第一产业。而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多数都属于人们精神享受领域的范围。就中国整个状态来说,中国应该还是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因为它还是要素推动和投资推动。但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正在向第三、第四阶段迈进,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正处于发展中。

5.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英国著名学者费里曼在1987年考察日本时发现,日本的技术创新主要不是来自于正式的研究开发,其创新以渐进的创新为主,创新者主要是来自生产部门的工程师、车间里的技术工人。他们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日本的通产省也在技术的追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从一个长远的、动态的视野出发,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产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使日本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使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工业化大国。正是在对日本考察分析的基础上,费里曼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于1987年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中首次使用。弗里曼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和扩散。”弗里曼对政府政策的作用、企业及其研究与发展努力的作用、教育与培训的作用以及产业结构的作用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并强调在剧烈的技术变革的情况下,将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和社会创新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创新的成败取决于国家调整其社会经济范式以适应技术经济范式的要求和可能性的能力。弗里曼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已为OECD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接受,并于1996年的报告中提出了与弗里曼的定义大致相似的定义:“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地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其主要活动是启发、引进、改造与扩散新技术,创新是这个体系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我国广播影视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

1.广播影视创新的基本形态

广播影视产业创新,是以节目创意为起点,继之以物质生产手段及生产方式创新,最终完成于节目创意含量更高的新产品的创造过程。创新,不同于纯科学活动,而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作为经济活动的物质生产与科技研发,因而技术研发和创新的状况,不仅仅与研发者的创新能力等精神品质相关,而且与主体进行创新活动体现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机制密切相关。

广播影视产业的创新,包括了四大形态:

一是原始创新。也就是原创。它立足于精神内涵的开掘,体现在广播影视产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原创方面,在运作过程中表现为独立的创造,在成果形式上表现为原生的价值。如2004年奥斯卡的最佳动画片《海底总动员》,自上映以来,在全球影视界获得了大量票房,被评论界赞为“在动画片领域中的一部大胆而新颖的独创之作”。它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两条热带鱼马林和尼莫的父子亲情,折射出当代人类社会的强烈不安全感。这在动画片的拍摄史上具有强烈的创新意义。

第二是组合创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广播影视生产体系,它既包括内容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也包括组织创新,它是各种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活动。广播影视产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复合性,不但需要“硬资源”,而且也需要“软资源”,还特别需要新的产业形态、营销模式、商业操作。或许,它们采用的技术不是最新的,采用的服务方式也不是原创的,提高的内容不是拔尖的,但是,一旦用新的生产模式组合起来,就可以提供远比过去更丰富的广播影视产品、更便捷的服务、更低廉的成本、更快速的市场扩张,这同样是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中的创新。这种创新,同样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

第三是延伸性创新。由于广播影视创新的核心价值是广播影视内容,它作为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可以移植引用到其他的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为其他产业提供丰富的附加值。这就是延伸性创新。许多的广播影视产业的经营者,从获得最初的创意之后,会迅速地把它移植到其他相关产业,去开发后续产品。比如,为了进行全球市场的扩张,迪士尼公司不但开发出大量的动画片,塑造出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小矮人等动画形象,而且有意将米老鼠国际化。早在70年前,一家铅笔制造商以200美元获得米老鼠形象专利使用权,如今在全球购得迪士尼形象专利使用权的商家已多达4 000多个。通过这些全球营销网络,迪士尼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从文具、玩具、服装、手巾,包括食品以及价值2万美元的手表,迪士尼集团每年从迪士尼专利授权开发方面获得的收入,就超过6亿美元。可见,把上下游的开发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前后联动的产业链,也是广播影视产业的创新之道。

四是再生性创新。即把原创性的广播影视作品的内容,根据后续市场、区域市场、目标市场的需求,进行一次次的改编和改造,创新出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服务更专门的广播影视产品。这也是广播影视产业领域中的主要创新模式。只要改编工作既传承了原作的精华,又增添了创新的内容,那么,后来的观众、听众还会在欣赏中,用自己的体验来丰富产品的主题和内容。如,美国迪士尼公司在1998年出品的第36部动画长片《花木兰》,是对中国民间传说的创造性改编。又如好莱坞善于向其他国家购买版权,重拍和翻拍一些经典电影。

广播影视产业创新能力,就是广播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即创新能力是指广播影视单位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能力,并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将核心能力解释为“一组先进技术的和谐组合”。(4)具体到广播影视领域而言,此处的技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它既包括科学技术,又包括管理、制度、组织以及营销等方面的技能,更包括开发设计、创意;同时也不是单个分散的创意和技能,而是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创意及发明群体。这些创意的结合方式和创意的先进水平共同决定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广播影视开发新产品、挖掘新市场的潜力,体现着竞争优势。

广播影视产业的创新能力一般分成两类:一类是广播影视获取各种“创意”以及将其集成转化为广播影视技能或产品的能力,即创意力和技术力;另一类是广播影视组织调动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使广播影视各环节处于协调统一、高效运作的能力,即制度力和组织力及环境力。

此外,理解广播影视创新能力还需正确地区分创新能力与创新产品。创新产品是创新能力的载体,它是一种或几种创新能力的物质体现,同时也是创新的市场体现。创新产品是最终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创新能力与最终产品的纽带。我们可以将创新能力、创新产品、最终产品的关系作个比喻,即广播影视产业犹如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树枝是创新产品,树叶、花和果实就是最终产品,提供养分和稳定性的根部系统就是创新能力。

2.广播影视创新的基本特征

广播影视产业创新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是扩展性。广播影视创新能将能量不断地扩展到最终产品,是广播影视通向未来市场的大门。如迪士尼公司在显示创意方面的创新能力使得其可以参与动画、电视、电影、主题公园、衍生产品等多个市场领域。可见,创新能力是联系现有各项市场业务的黏合剂,也是发展新业务的引擎,它可以开发设计出许多奇妙的最终产品,创造出众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场,是广播影视产业竞争优势的根源。

其二是独特性。广播影视产业创新应使广播影视具有独特的竞争性质,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如果某种能力为整个行业普遍掌握,就不能称之为创新能力。另外,广播影视创新能力的独特性还表现为将公开的创新、技术和不公开的创意、技术有机地综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例如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构成元素已经不是秘密,然而美国大片的商业模式却一直是美国电影公司的创新机密。所以,任何国家的电影大片都不能靠简单模仿美国好莱坞而建立自己的创新能力,应靠自身的不断学习、积累和创造乃至在市场竞争中的磨炼,建立和强化独特的创新能力。湖南卫视创新节目“越策越开心”尽管其节目形态可以为其他台模仿,但作为其节目核心元素的主持人风格和湖湘文化却是别人所无法拷贝的。

其三是可叠加性。一种创新能力可以作为创意及技术成分,成为更高层次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例如,美国许多电视节目形态依靠收购英国公司的创意,获得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收购将其纳入自己的创新能力体系,进而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既能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又能缩短创新能力的培育时间。1998年11月22日,央视二套(当时的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推出了由李咏担当主持的“幸运52”。这是一档在借鉴国外同类节目形态(英国BBC制作的“GOBINGO”)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加以本土化改造的新型节目样式。

其四是动态性。广播影视创新能力是广播影视在长期实践中以特定方式,沿着特定的内容创意及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并因此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由于广播影视创新能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广播影视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因此,当它们发展变化时,广播影视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变是客观必然的。过去的创新能力可能会演变成基本能力。例如,“互动性”这一创意,在20世纪90年代堪称中央电视台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的创新能力,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但随着电视的发展,“互动性”几乎成为所有电视节目竞争的基本前提条件,参与竞争的各电视谈话类新闻节目都必须具有“互动性”的能力,该能力在行业中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四、我国广播影视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1.实行内容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相结合

广播影视内容创意产业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科技创新是促进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广播影视内容产业的发展。一个好的内容资源、一个优秀的内容创意要变成内容产品,必须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所以,科技创新为广播影视内容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前,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创新,主要是全面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推动广播影视升级换代。

广播影视创新还包括有关非技术创新的内容,如重要的有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等诸多方面。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既是日本企业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是企业创新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日本不仅依靠持久和富于激情的技术创新成长为技术强国,而且在商业模式(客户至上、全程化服务等)、管理(准时生产、精益制造等)、组织(年功制、终身制等)、文化(学习组织、团队建设等)、体制(国家创新体制、产业政策)等非技术方面也引领着创新的潮流,从而造就了日本企业在这段黄金时期持续的竞争力。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大力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进行制度创新,旨在重塑市场主体、推动政府转型,形成新的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格局。坚持体制创新,实现体制机制突破,是推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进行创新的关键。体制机制创新,是广播影视发展不竭的动力。不进行体制创新,不在体制上突破,不可能推动广播影视内容创意发展和运行创新,不可能消除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广播影视产业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要构建宏观调控适度有效,文化管理决策多层次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文化管理机制,要培育实施自主经营的文化产业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增强广播影视事业主体和文化产业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制度的先进性和科技创新达到什么程度,各大创意因素的匹配和谐达到什么程度,决定了广播影视创新的水平,也决定了广播影视产业的竞争力。

2.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制

文化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决定了其必须充分依靠市场的力量。广播影视产业作为高科技和内容创意的结合体,具有高度的行业风险。高度的竞争和淘汰率使得对广播影视创意产业的过度行政干预,极易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建设让广播影视产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高效率交换的市场,让市场去选择、辨别和推动广播影视创意产业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政府的职能定位,则更多地是去推动这些要素市场的发展,营造外部环境,完善法律法规,维持市场公正等。

市场的第一要素是主体。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广播影视创新体系,培育具有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播影视企业和企业集团,提升中国广播影视产业的整体创新水平。中国的广播影视创新体系建设,要坚定市场化的方面,按照市场规律经营。要改革原有的文化产业机制,应该以市场为基础和导向,通过文化市场的逐步完善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广播影视文化单位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文化完全市场化的误区。发展文化产业毫无疑问地要立足于市场,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许多行业要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选择,但是由于市场固有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市场需求都是合理的;因此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必须处理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文化中那一部分无法、也不能完全推向市场的文化事业,如电台电视台等播出平台,不能简单地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国家要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加大对电台电视台的扶持力度;要通过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促进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在始终把社会效益与社会全面进步放到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

总之,我们不应该将文化装到产业的平台上去就以为是在搞文化产业了,而是要用产业的手段来经营文化,这才是正确的文化产业运作方式。说到底,这是一个以文化为主的产业平台,而不是一个以产业为主的文化平台。

3.实行政策机制引导

广播影视产业有别于一般的产业经济,最根本点就是不确定性。加之广播影视产业原始创新风险高、投资规模大,且科研活动市场化运作难,初始成果商业化转化壁垒多。国家基于安全战略需要,要对广播影视创新进行必要的支持和扶持,承担一定的创新风险,并对广播影视创新进行必要投资,此举不仅有助于增强广播影视创新能力,促进广播影视创新的持续发展,而且通过广播影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内容支撑,并不断提升广播影视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

特别是,政府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创意产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际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开始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制订各自的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并成立专门机构进一步加以统一指导、落实和推进。遵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应当把广播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4.正确处理好引进与消化的关系

我们强调创新,并不排斥技术引进和利用外资。加强创新,并不是要求一切都从头干起,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推进科技创新。不过,同时,我们更要鼓励广播影视产业大胆进行原始创新。模仿只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有效,特别是在与世界领先企业之间存在巨大技术差距时更是如此。随着跟随者与领先者之间差距的逐步缩小,模仿的积极作用在减弱,消极作用却不断增强。因为,一贯的模仿战略将使后进企业对领先企业形成依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领先者并不会把最新的理念和管理知识提供给模仿者的情况下,后进者将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当前,全球超过70%的先进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全球超过80%的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形态是美国和英国人所创造的。跨国公司依靠其掌握的核心内容元素,通过建立产业技术标准、构筑产业进入壁垒、垄断高端产品市场、收取高额专利技术使用费等方式,在全球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为了打破这一格局,中国广播影视企业必须背水一战,加大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在跟踪、学习的基础上开发出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内容形态,获得相对持久的竞争优势。例如,在影视动漫发展上,中国主张实现从“盲目引进”到“自主发展”的转变。2004年4月20日,中国《关于发展中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支持和鼓励国内影视动画产业与境外动画产业开展广泛有益的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吸引人才,吸纳资金,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培养队伍,拓宽市场,从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借鉴、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动画创作理念、制作技术、研发方式和运营模式。这些政策都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为加速国际化、提高创新能力、打造民族动漫品牌铺平道路。

5.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最有利于实现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既不是单纯的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也不是纯粹竞争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而是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作共生的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有:一是企业市场有关系的寡占性。行业中存在少数较大规模和技术创新实力的龙头企业,它们在生产运营、技术创新和产品销售等方面,既形成较强的竞争关系,又在某方面进行一定的合作;二是企业协作关系的网络性。产业市场中,除了存在处于寡占地位的若干家大企业外,同时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为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营销产品,从而形成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或企业网络组织,如企业战略联盟、产业集群与合作创新组织等;三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复合型。寡占市场上的大企业具有复杂的内部组织结构。通过科学的职能划分和流程再造,特别是借助于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这些大企业较好地兼顾了大企业组织与中小企业组织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

针对当前中国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小且散且弱”的局面,强调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做强做大做优”的方向是对的。中国广播影视产业组织总体上还处于低级阶段,生产能力分散,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小而散的现象严重,规模经济实现程度低,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企业间分工协作程度低,制约了广播影视产业优势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广播影视产业企业集团,要培育一批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带动优势产业的形成。必须引导广播影视产业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使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形成稳定的专业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形成协作配套产品的专业化,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效益,促进优势产业的成长。大型产业集团作为创意产业的主导性力量,对实现中国内容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产业集团在中国创新过程中的优势已初步显示出来了。

应该说,集团化的方法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方式之一,也是现代产业的组织形式之一。同时,应该看到和承认,国内一些搞得好的文化产业集团,由于先发优势和独特的政策优势,在文化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行的文化产业集团,是原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组合,不是符合公司法要求的公司,也不是按照公司法要求组建的现代企业法人。因此,这样的集团的身份是不确定、不明确的,也是不正常的。它们不能合法有效、公正的参与市场活动和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壮大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广播影视产业集团。这些产业集团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它们不只是规模大,更主要的是内容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强。

当然集团化发展也不是唯一的模式。中小企业也是创新的生力军。要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在西方,政府往往更多的是把着眼点放在扶持中小企业上。这是因为,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市场竞争的弱者,需要政府援之以手。另外,大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众多中小企业作为支撑和依托。还要看到,众多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实际上,由于中小企业机制活、成本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一些产业甚至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可大大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依靠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完善广播影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提高与文化大企业的配套能力。

6.推进广播影视产业融入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体系

对中国广播影视业说,产业的有效升级一般有两条路径:一是沿着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即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从模拟向数字化演进,这是众所周知的产业升级路径。二是沿着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价值链提升,即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从生产普通零部件到关键的核心部件的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集群创新升级模式。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产业创新集群能够获得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报酬递增、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合作创新等优势,从而成为具有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升级模式,进而促进整体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正如波特所指出的,经济的增长和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促进和发展创新集群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网络的发展。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由于区域和全球化的联系日益增强,产业创新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要与其他地区和全球产业价值体系相融合,使创新要素在跨区域和全球流动。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也必须与全球产业链或全球市场的大背景相结合,只有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中国广播影视产业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中国各级政府在构建广播影视产业创新体系时,要积极实施开放互动战略,开展跨区域科技合作和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广播影视产业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

广播影视特别是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嵌入全球合作生产体系,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但是需注意的是,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单纯依赖跨国公司的创意外溢是不足取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设置生产体系以及向当地企业链条转移创意,目前是为了延长创意、产品的生命周期,保证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营效率,以赚取更大的利润。其转移的底线是不损害其创意垄断地位,其所转移的创意一般是成熟性创意而不会是最先进的核心创意。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恰恰是这种核心创意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要取得核心创意,只能依靠企业的自主内容创新。广播影视要通过与国内外企业结成一定的内容创新联盟,进行合作创新,不断提高内容创新能力。

7.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创造精神

广播影视创意源于个人的创造力,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的第一生产力,把壮大创意阶层作为政策鼓励的方向,会为创意产业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营造适宜创意人才的生存环境,致力于创意阶层崛起应是积极扶持创意产业高瞻远瞩的战略举措。

实践证明,广播影视创新人才的产生和成长,既离不开自身的艰苦努力,同时创新人才赖以生存的土壤和周边环境也极为重要。各级政府对此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一是要提供公正公平的事业发展机会,又要注重将有限资源向创新人才集聚。内容创新人才往往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各类项目招标和评审制度,加快构建和完善广播影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多创新人才提供公平的事业发展机会,使创新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要防止有限的资源分散投入,坚持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创新人才为核心,聚集创新资源,给予优秀创新人才更多承担重大项目的机会,力求产生最大的创新效益。

二是既要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又要在物力、财力、人力方面给予必要授权。内容创新领军人才必须依靠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建立健全项目、经费和用人管理制度,规范创新人才的职责、权力和行为,防止个人凌驾于团队之上,避免个体意识泛滥、任人唯亲等弊端;另一方面要给予创新人才必要的科研指挥权、经费使用权和人事聘用权,保证创新人才及时合理地调配团队资源,形成团队统一意志,提高团队绩效。

三是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又要创造宽松、平等和自由的学术氛围。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能够增加广播影视创新领军人才“必要的紧迫感”,强化其推动内容创新与进步的责任意识。但过于量化的考核指标,容易导致科研行为的短视和学术交流的缺失。无数成功的事例表明,创新的火花往往在宽松、平等、自由的学术交流中迸发,创新的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产生。当前,广播影视管理部门及整个社会要进一步认识内容产业发展的规律,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为创新人才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给予他们持续的支持。

8.创造中国文化的世界标准,获得国际文化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当前,中国广播影视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创意能力、创新能力的差距,说到底也就是文化标准的差异。由于在文化标准上缺乏话语权,中国的许多广播影视产品形态还是依靠引进和仿制,甚至抄袭。在低端产品层次可以靠引进提高创意水平,当与外国企业在高端产品形成竞争时,人家是不会把核心创意转让给竞争对手的,日本和韩国等实施追赶战略的经验恰恰表明:在进入高端产品和接近国际市场档次的市场竞争时,必须依靠创新来促进产业升级,真正形成长期文化竞争优势。

仅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中国是一个人均占有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但是如果从人文资源的角度看,中国却具有五千年不间断发展的文明及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和极具特色的文化风俗,这些文化资源将会越来越具有经济开发的价值。在文化经济时代,中国将再一次有资格成为“资源大国”。但是,在目前的文化交流中,出现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文化对历史短暂的文化的交流逆差。这种情况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变得愈发严重。这说明,文化资源的优势并不能自然地转化为经济的强势。

我们应该将文化积淀与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转化为富有商业价值的文化精品,把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使我们民族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过渡。为了发展和壮大自己,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发扬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也要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纳外来的先进文化;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全球化条件下在国际市场上保持我们国家的文化优势、保持我们国家对文化的领导权,最终实现新时期、新环境下的中华民族崭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立。同时,我们不应沾沾自喜于文化领域里的“中国制造”,而应注重文化领域里的“中国创造”、“中国标准”。我们要仔细地分析现有发展文化产业做法中一些不当的和空白的地方,有选择地集中力量构建一批创意及技术水平高、国家利益大、涉及面广和非常急需的内容制作标准、收听收看标准及产业创意与技术标准、审美标准,同时积极推动广播影视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发展。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adia and Telerision Industry Innovation System

Pang Jingjun Chen Gongde

Abstract:In the cultural economic times,competition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resources.The essence about competition of soft power is of cultural innovation.Radio and television innovation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cultural innovation.Radio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innovation is based on pro-gram ideas as a starting point,followed by the material means of produc-tion,and finally completed in the program to conta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new products of the creative process.The creative industries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are inextricably associat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innovatio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con-site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system innovation,service innovation and other aspects.It is importance of Cultural innovation to rely fully on market forces because of its mode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eanwhile,the Government must think much of creative industries highly from strategic.State would like to sup-port innovation about radio and television,to develop a targeted industrial policy,to constitute stratagem tactic of radio,film and creative industries,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planning,to guide radio,film and creative industries,to achieve sustained,rapid,coordinat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Key words:radio and television;industry;innovation;system

【注释】

(1)本文为2006年国家软科学项目研究成果。

(2)阮青:《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学习时报》2008年9月2日。

(3)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4)普拉哈拉德、哈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