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视新闻故事化的特点
(一)真实的新闻故事
电视新闻必须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真实客观,迅速及时,有新闻价值,必须是先有故事的事实,后有新闻的故事。因此,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故事”与文学、电视剧等艺术作品中的“故事”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电视新闻故事化创作借助了故事化的表现手法,但绝不能像文学、电视剧那样进行虚构,电视新闻中的“故事”必须完全真实、自然,否则就会导致电视新闻报道失实。而且,电视是一种声画并茂的直观真实的艺术,任何虚假造作都会引起受众的警觉,所以在故事介入的方式上要充分遵循电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原则。当然,在电视新闻的采制过程中还要把握故事介入的技巧,讲究技巧的目的是为了把真实典型的故事讲得更具情感,更容易让受众对新闻事实产生共鸣。从电视新闻故事化成功的实践来看,故事介入报道的技巧有:要么通过记者客观的叙述与真实画面结合来反映“故事”,要么让报道中的人物自己来述说“故事”。切忌强加记者过多的主观观点和摆布,以免画蛇添足,使真实的报道给受众造成失真的感觉。美国《60分钟》创始人、制片人唐·休伊特明确指出,《60分钟》的成功是因为它继承了一种“叙述传统”:“不是处理事件,而是讲述故事。”[3]故事使新闻的可看性和感染力增强,而新闻真实的内核使故事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故事化电视新闻大多采取纪实手法,截取了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段流程,捕捉真实的生活,展现生活的原汁原味,也就是将生活原貌中有意义的精彩部分摄录、剪辑下来了,反映百姓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更加突出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二)明确的主题
新闻不是文艺作品,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脱离新闻主题的故事是不成功的新闻故事,故事化新闻在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同时表现了一个明确的主题。电视新闻的故事讲得是否成功,关键看故事是否反映新闻的主题思想、是否有新意。在电视新闻的故事中,要围绕主题挖掘百姓生活中鲜活生动的事例,用故事化的手法处理敏感、真实的新闻事实。电视新闻故事化离不开人物、事件的报道,对人物和事件的选择都要围绕新闻主题进行取舍。一般来说,人物的材料繁多,尤其是先进人物的材料比较繁杂,要拍得好看、感人,必须有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筛选过程,在电视新闻中把人物的经历及与之相关的诸多素材,用生动活泼有代表性的故事讲出来。那么,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应善于发现那些“一滴水中见太阳”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小故事,一个个小故事整合在一起总体反映这个人物的思想,共同表现新闻主题。
事件性新闻的故事化处理较易把握,非事件性新闻由于时间跨度长、空间范围广,用一般的新闻手法来表现往往使受众缠绕在一大堆事实、数字和材料中,很难引起受众的注意。用故事化手法表现新闻主题,能够把严肃的政治事件、专业性的经济事件融合在一起,把它们的共性寓于生活化、情趣化的故事中就会使受众眼前一亮,主题也就更加清晰明确了。
(三)曲折的戏剧情节和细节
矛盾冲突是电视新闻故事化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魅力所在。故事化新闻在揭示主题的过程中尤其强调趣味性、人情化和矛盾冲突,尽可能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情节和细节,通过设置悬念紧紧抓住受众的注意力,通过矛盾冲突给受众制造越来越强烈的期待情绪,受众在满足好奇的需求中愉悦地把节目看下去。有些事件虽小,但由于富有情节,有矛盾冲突和悬念,能刻画得细微传神,能够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可谓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用故事化形式来报道,能使受众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报道也更有效果。
电视新闻的故事能打动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中有细节。一些富有特征的细节,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条新闻如果能抓住细节,其传播效果就大不一样。故事化电视新闻善于通过镜头,展示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牢牢地吸引观众,于无声处见真情。电视新闻能够充分运用镜头的现场感特点,捕捉事件中的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细节,结合画面对周围环境、事物等进行纪实式记录,将故事情节进行工笔式描述,使受众能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需要指出的是,故事化新闻不是简单罗列事件的“流水账”,由于电视新闻长度受到时间的限制,无法将事件中的所有细节及背景进行展开和交待,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必须具有较强的驾驭和组织能力,对故事情节进行有度的取舍,准确地抓住矛盾点、冲突点,对无关大局的旁枝末节进行大胆删减,情节穿插得当,笔法简洁凝练,采访准确到位,以免影响新闻主题的故事性效果。
(四)鲜活的人物形象
人是新闻的主体也是故事的主体,同时还是欣赏故事的主体。因此,故事化新闻是以人的视角来写故事的,用人物来引领和推动故事的发展变化,强调新闻故事的生活化、人性化,努力捕捉人物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把人的情感因素融入故事的理性思维中,能够使受众产生共鸣,增加受众的认同感。故事化电视新闻关注焦点自然离不开人,每一篇新闻报道必定会有一个人物主角,人物的活动推动事件的发展,在事件的发展变化中逐步展示出人物的性格、思想及精神品质等。同时通过新闻中的人物言行,以人的视角去关注事件,关注事件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也能够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精神和平民意识。央视《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就是从生活中挖掘普通人身上闪烁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正如传媒学者李希光所言:“传递信息的新闻报道仅仅是完成了记者的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在这篇报道里讲一个能深入读者或听者灵魂的好故事……用人性的观点和一套娴熟、敏捷、精确的手法采写你的作品。”[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