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闻教育概况
在英国,大学新闻教育起步较晚。尽管伦敦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新闻教育活动,正式的新闻教育却是由原《图片邮报》(Picture Post)总编辑汤姆·霍普金森(Tom Hopkinson) 70年代早期在卡迪夫大学(University of Cardiff)开始的。城市大学的第一门新闻学课程开设于1976年,仅次于卡迪夫大学位居第二。现今,在英国高校招生办(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 UCAS)的网站上可以看到600多门新闻学本科课程,有约25所高校提供新闻学研究生项目。历史统计数据很难获得,但这些可以证明,自大学开办新闻教育以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构成已大大改变。在70年代,英国有资格进入新闻业的人口中只有大约10%上过大学,这反映在专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上只有不到10%的工作人员有或等同于大学学历。新闻培训论坛(Journalism Training Forum)发布的一份综合调查报告(2002)显示,现在98%以上在职新闻从业人员有某种必备资格证书,且半数以上有新闻学本科或硕士学位。这份调查报告还说,英国现有70 000名在职新闻从业人员,这个数字到2010年有望上升到90 000。
大多数开设有严肃新闻学课程的大学里都既有本科生课程又有研究生课程。许多大学认为,本科阶段只有新闻教育对年轻人来说还不够,他们需要一种更传统的大学教育。于是,这些大学开设了双学位课程,学生在学新闻的同时,可以同时学习另一个专业如现代史、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至少有一所大学为新闻学学生开设了考古学课程(高校招生办UCAS, 2003)。英国最成功的新闻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用性强,学生毕业后能自信地走上新闻岗位,胜任自己的工作。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新闻学学位课程不重视实践,有些媒介研究学位只注重大众传播理论研究,并不宣称他们要把学生培养成职业记者。
大多数新闻专业都宣称他们与业界联系密切,以培养满足他们需要的毕业生。但实际上,新闻教育工作者应该先行一步,预见业界的需要。成人教育界对是否有必要让学生为5年、10年甚至20年以后的人才需求做准备有很多争议(鲍德和米勒, 1996)。大多数雇主能提前大约6个月告诉教育工作者,他们想要怎样的学生来加入其公司,而对于报业和广播电视的雇主来说,这个时间限度必然还要短些。例如,假如出现像“9·11”以后广告收入下滑的情况,他们必然会调整招聘方案。1993年,也就是10年前,没有哪位雇主会料到因特网今天会如此重要,甚至不会想到因特网会出现。因此,正如其它学科一样,大学应该能够预见到雇主的长远需要——一个刚学新闻的本科生要三四年以后才能做好就业准备,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媒体雇用者的限度。
数字技术的来临并没有如90年代后期人们所预料的那样极大地改变新闻教育,并且给英国新闻教育工作者的结论——新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不太可能有很大改变——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但有两方面重要的例外:一是学生们不得不接触数字传输技术,并熟悉基础技术。所以,在英国现在大多数新闻专业课上,学生们除了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编报纸杂志外,还要制作网页。二是数字技术在很多方面已成为传统新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Quark XPress和Adobe In Design这样的桌面出版系统取代了传统的铅铸制版技术, Final Cut Pro和Avid Xpress数字视频和非线性桌面视频编辑系统相继取代了16毫米胶片和线性视频编辑系统,熟练操作这些系统已经成为广播电视记者必备的技能。大多数广播电视记者还要求能够操作简单的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相机。然而,告诉人怎样按钮只是技术性的东西,只要老师乐教学生愿学,几天就能教会。新闻教育关键是要传授基础性的原则,如关于版面编排和设计的原则,这些原则长盛不衰地经受住了时间检验,还有关于连续性、关联性和结构性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录像带和数码相机发明以前的电影时代早期就提出来了。
在英国,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识别各行各业的新闻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不管他是为哪个平台服务,也不管他是为哪家媒体工作。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懂得准确性、核查事实和公正性,都应该知道地方和中央政府是如何运行的,都应该了解诽谤法和保守秘密法。他们还应该懂得如何提问,如何建立联系人通讯簿,如何满足特定目标受众的需求。他们应该懂得写文章要简洁明快,尽管他们是为《太阳报》还是《泰晤士报》写在写法上会很不一样。他们应该懂得如何在伦理和法规框架内工作。当然,他们也必须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显然,英国新闻学院的教学注重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但是,它的某些特点使它与商业性的新闻培训不同,与进修学院的培训也不同。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大学教育的大多数定义都提及“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这样的词汇。把这一目标与实用性的职业教育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20世纪60年代,卡内基-梅隆商学院院长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讲话中提到商学院面临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包括新闻学院在内的其他学院也要面对的。他这样描述这种危险的情形:
“‘实务型’教师越来越依赖工商界,并将业界作为唯一的知识来源。他们不再是一个革新者,而变得有点像当代商业运作模式的一个过时的兜售商。”(西蒙1969, 350页)
西蒙进而指出,大学里的“实务型”和“学术型”员工应合作形成科学理论体系,强化教学工作。Schön很敬重西蒙,他建议将“思考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um)作为一种战略,并将其置于职业学院工作的中心,以此构建业务和学术之间的桥梁。Schön指出,通过这种方法,职业学院中学术和业务培训之间的矛盾就有可能得到解决。
对新闻教育中的思想层面的重视和价值提升仍然任重而道远。目前成人教育领域的研究着眼于探究学生实际经验的价值以及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的途径,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新闻教育中的思想层面的价值。
正如鲍德和米勒所说:“学习者的每一种经验都会受到他过去和现在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只能适应世界的某些方面而不适应其它方面,这会影响到他的注意力和反应。尽管其他人可能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他们还是会试图自己来解读事件。经验的意义不是固有的,而是解读的结果。对学习者建构经验的方式的主要影响来自于个人和文化史的累积效应。”(Boud and Miller 1996, p. 9)
懂得影响个人对共同经验作出不同反应的各种变量有助于我们解释为什么在教学中仅仅提供共同经验是有问题的。把学生派出去做报道,甚至是报道一些共同经验比如记者招待会,然后按照外在标准评价他们的报道,这样的做法确实是很好地模拟了实际的工作环境,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却是个问题。
上述过程有助于培养思考型实务工作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Schön指出,思考型实务工作者应具备一系列的技能或品质:
“思考型实务工作者应致力于现象的研究,擅长描述所见所闻,敢于提出大胆的有时甚至是非常简陋的经验模式,能创造性地试验自己的模式,并使之与现有的背景协调一致。”(Schön, 1987, p. 322)
简言之,思考型实务工作者有能力对其实践过程进行清楚地批判性分析。
通过让学习者对构成新闻教育重要内容的实务练习进行结构性思考,培养懂得新闻活动过程和效果的毕业生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不需要牺牲基于实践的新闻职业教育已经公认的成功。
清晰的结构性思考也可用于强调在现有课程的时间和资源限度内提高新闻实践的技术成分。例如,借助互联网从事新闻研究的班级可以按照经验性学习模式的思路进行专门设计。有个例子体现了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面对计算机技术的情感问题(缺乏信心,恐惧,不信任)在教学过程的早期就被发现并获得解决。这使得学生们能尽快攻克技术问题,进而学习更重要的内容。一旦对技术的信心建立起来,就可以更直接地致力于结构性和公信力的问题。
由此可见,中英两国的新闻教育体系有相当多的共同点——两国的新闻教育都植根于实用的职业培训,新闻报道、写作和编辑是代表性的核心课程,都要求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