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重在关注民生
周颖
2006年4月24日起,葫芦岛电视台社会生活频道全面改版,倾力打造了40分钟民生新闻《零距离》。在这档新闻节目中,舆论监督类新闻是重头戏。那么,如何让重头戏做得出彩,做得深入民心,我认为,舆论监督重在关注民生。
一、搞好舆论监督,一定要深入实际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事新闻舆论监督的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调查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及知情者,核实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一直深入进去,探察、核实、总结,进而了解事实真相,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整个调查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认真听取涉及新闻事件双方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事实的真相和问题的实质,才能保证新闻舆论监督不失实。
《零距离》开播不久,适逢全市春耕备耕的大忙季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就在这时,兴城市旧门乡村民打电话向我们反映,他们村很多村民与金种子公司签定了育种合同,但金种子公司却不让那些没签合同的村民种地,致使上千亩土地就要误了农时。农民就靠土地生活,不种地哪行啊!当我们深入调查采访后却发现,导致上千亩土地即将搁荒的原因,既有金种子公司负责人解释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更多的则是农民对育种工作缺乏科学的认识。因为整块地已被批准作为育种基地,那么育种基地周围的散户种什么就需要听从育种基地的统一管理和安排,否则,育出来的种子不纯,这些农民就要负责赔偿金种子公司的损失了。看了《零距离》栏目客观公正的报道后,金种子公司和村民都觉得在理,双方代表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很快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地种上了,农民放心了,金种子公司也轻松了。由此可见舆论监督一定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客观公正,否则很容易导致报道失实,自己成了被告不说,还会激化矛盾,引起社会动乱,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这样,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民众不负责任,更是对社会不负责任。
二、搞好民生新闻,要把握好“度”
所谓“度”,就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程度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舆论监督形式。对触犯党纪国法,严重侵害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和一般性工作中的问题,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舆论监督形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6·29洪灾,连山区很多乡镇河流两岸村屯因为桥洞泄洪不畅被淹,村民损失惨重。那几天,《零距离》栏目热线不断,受损村民认为连山区交通局的桥梁设计不合理,希望《零距离》栏目记者从舆论上支持他们,要求连山区交通局赔偿他们的经济损失。在强大的民声面前,作为记者,一定要客观、冷静、理智,从大局出发,将村民受损的主要原因放在天灾而不是人祸上。这样,几篇报道出去后,村民们也逐渐冷静下来,纷纷投入生产生活自救中,力争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反之,如果这时记者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而是“煽风点火”,就很容易挑起村民的不满和怨气,双方闹作一团,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干扰了地方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同样是6·29洪灾时的事件,由于水利部门的某些领导玩忽职守,在洪水面前不采取积极措施,而是听之任之,导致一家木器厂被淹,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万元,而且事发后,责任人还“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严重损害了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和信誉。对这样严重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新闻舆论监督绝不能手软,更不能置若罔闻,一定要监督到位,否则舆论监督就不是关注民生民意,就起不到舆论监督的应有作用。
三、搞好舆论监督,要注意监督的“形式”
所谓监督“形式”,就是根据所监督问题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公开或内部的方式。舆论监督一定要认清形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进行。因此,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不要一味地抢时间、抢速度,特别是一些重大批评报道或重大主题的报道,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要慎之又慎。该公开报道的一定要公开报道,以弘扬正气,化解矛盾,树立党的形象。一些敏感的重大问题,如果公开报道反而可能会激化矛盾,引起社会动乱,那么,就要采取内参的形式进行内部报道。因为,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舆论、为曝光而监督,而是通过监督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希瑞集团因为违章排放工业废水,导致附近的颜屯村地下水受到污染,村民只好买水喝。《零距离》栏目对此公开报道后,引起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勒令其停产整改,什么时候达标,什么时候允许生产。同时,《零距离》栏目对希瑞集团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该批评时批评,该表扬时表扬,既给希瑞集团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也还当地百姓一个明白。在这个问题上,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可以说发挥得既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在希瑞集团问题报道之后,钢屯镇水污染这个烫手的山芋又摆到了《零距离》栏目记者面前。我们知道,钢屯镇是辽西地区钼业大镇,前几年,由于钼的盲目开采和加工,致使地下水严重污染。这个问题如果公开报道出去,会给市委市政府增加太多的压力:停产吧,短期内也无法解决水污染问题,还将失去一个举足轻重的纳税大户;不停产吧,百姓会认为领导不作为,不关心百姓的生活,极易引起群访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该报道以内参的形式发表,效果非常好。市委市政府一方面着手解决钼矿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积极上马一个自来水工程,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由此看来,无论是公开报道还是内部报道,只要处理得当,一样能起到舆论监督作用,一样能解决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搞好舆论监督,重在解决问题
舆论监督是党和国家赋予新闻媒体的权利,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帮助人民群众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做好舆论监督,就是要通过舆论监督,实实在在地帮助百姓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接到观众的质问电话,诸如:“我们反映的问题,你们采了、发了,可是怎么没解决问题呢?”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回答说:“我们记者只能帮助你们反映问题,至于解决问题,还得找有关部门。”听了这样的回答,老百姓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不太满意。而那些被我们曝光的单位更是牢骚满腹,怨声连连。这样的事经历多了,我开始反思,怎样既能做一名好记者,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又能像大多数百姓期待的那样,借助媒体即舆论监督的力量解决问题?
前不久,我采访了这样一件事。4年前,农网改造的时候,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要求线路改道,这样一来,整个设计方案都要改,损失太大。作为施工方的农电局不同意,于是老人拦着不让动工,无奈之下,施工方只能放下这一户,继续前方的施工。就这样,老人因为农网改造,家里由有电变为没电。4年后,老人后悔了,要重新安电。可农电局说,农网改造已经结束,现在安电不能享受那时的140元优惠价,而是要掏近2000元的材料费。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将当事双方请到一起,反复做工作,最后,农电局表示可以退一步,为老人优惠装上电,但条件是这个事件不能在电视上曝光,否则,对农电局的形象会有影响。请示领导后,同意了该方案。有电了,老人的心里舒服了,很感激我们,多年的矛盾化解了,去了一块心病;农电局的领导认为我们不是“瞎曝光”的记者,对我们的工作也就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
从这件事上,我认为,舆论监督不能为采访而采访,更不能为曝光而曝光,只要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就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样即使自己枪毙自己的稿子,又有何妨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舆论监督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以舆论监督为纽带,架设起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多帮政府忙,解决群众事,真正做到让党放心,令人民群众满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