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第一个扶了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口号

宁夏第一个扶了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口号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寺堡纪事引 子罗山,是宁夏中部的一座大山。当红寺堡灌区第一片新绿发出了生命的呼唤,人们也把关注和希望的目光投向了这里。红寺堡的开发建设,是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自治区双百扶贫攻坚计划”的重大战略举措。红寺堡红色的纪事里,有了许多红火的日子。

红寺堡纪事

引 子

【解说词】

罗山,是宁夏中部的一座大山。老人们说,这大山像一位镇守边塞的将军,高高大大地站在云里雾里,注视着塞上的风风雨雨。在他的脚下,分布着许多的烽火台和古城堡。这些古城堡的故事,大都随着硝烟散失在这黄澄澄的土地上,但是红寺堡的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公元1999年,阵阵欢庆的锣鼓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红寺堡大地,宁夏第一个扶贫移民开发区——红寺堡开发区诞生了,这年的1月30日,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这是20世纪的最后一个春天,它同时又是红寺堡开发区的第一个春天。

片名:红寺堡纪事

第一部分:背景

【解说词】

红寺堡开发区是黄河水浇灌出的一片处女地。

地处额尔多斯台地的红寺堡属于干旱地区,多风少雨,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1998年,随着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实施,黄河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当红寺堡灌区第一片新绿发出了生命的呼唤,人们也把关注和希望的目光投向了这里。为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生存环境,自治区决定将生活在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带和贫困带上就地脱贫无望的农民迁移到新灌区。红寺堡的开发建设,是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自治区双百扶贫攻坚计划”的重大战略举措。

于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宁夏奋进的鼓槌首先在红寺堡的大地上敲响了第一个音符。

红寺堡苏醒了。这片大地记载着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打下的第一根基桩和竖起的第一根脚手架;在哔啵的犁声后面,落下了第一颗种子;在第一次收获之后,那第一顿用新麦面擀出的臊子面。还有第一批创业者那匆忙的脚步和颠扑的身影。

现场采访红寺堡工委书记姚建国:变迁

【解说词】

红寺堡开发区在探索着一条开发式移民的新路子。按照“分散搬迁、集中安置、统一投资、系统管理”的模式,开发区将移民安置与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相结合,脱贫致富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还林还草与充分利用新灌区有利资源相结合,加快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培育壮大县域经济上做大文章、做好文章。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把红寺堡建设成为内有凝聚力、外有辐射力、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灌区。

站在零起点上,站在一片荒芜之中,红寺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们,肩负的是一付双重的重担和双重的责任,他们须以加倍的努力,去承担那些沉甸甸的目光和热切的企盼。而当这种责任成为一种使命,成为对实现使命的渴望,油然而生的热情,便热切地拥抱了这片热土。

红寺堡红色的纪事里,有了许多红火的日子。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暖色,更让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赤诚之心。

第二部分:开创开发式移民模式

【解说词】

红寺堡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是充分体现我们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扶贫工程”。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都十分关怀和重视开发区的发展,原国家领导人朱镕基、尉健行、李岚清,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等亲临开发区视察;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及韩茂华副书记等领导多次莅临开发区视察指导工作,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设热情,鼓舞了士气。

为使移民搬得进、留得住、早致富,开发区提出了“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口号,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工委、管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开发区的建设者和移民一道,揣着梦想,握着希望,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一切从零开始,从头做起,在一片荒漠上辛勤耕耘,在一张白纸上绘制美好蓝图。

现场采访红寺堡管委会领导:移民问题

【解说词】

四年多来,开发区累计安置移民14.3万人,开发土地28.7万亩。2002年末,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2亿多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34元。开发区移民基本实现了稳定解决温饱,正在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今天,农业发展已与治理荒漠、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一片片生态绿洲,像一颗颗翠绿色的玛瑙,镶嵌在了罗山脚下的大地上。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封山禁牧、围栏封育、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的实施,使大地重披绿装。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成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和子孙们的“绿色银行”。

这些苦了一辈子的山区农民,这些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庄稼汉们,终于在新灌区里有了自己真正可留恋的家,有了这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现场采访海原县吊庄农民:田玉生

清凌凌的渠水,流淌着欢笑的日子,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春天更加美丽,秋天也更加甜蜜,这是大地对于辛勤劳作的人们丰厚的馈赠。

第三部分:招商引资与四大园区、三大支柱产业、两大专业市场

跨越式的发展,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着,犹如盛开的花朵不断超越着它们的种子。

开发区坚持生态立区、草畜强区、工业兴区、以城促区、机制活区的战略方针,积极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吸引人才。四年累计引进资金3亿多元,先后引进了绿苑、绿科、中宁乳制品、宁夏茧丝绸、宁港药谷等企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工业园区、养殖园区、菌草园区、住宅园区四大园区的开工建设,搭建了开发区经济建设的平台。

开发区因地制宜地将草畜产业、中药材产业和桑蚕产业确定为三大支柱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拳头产品。经过短短四年的开发经营和引导,开发区的农业生产实现了雨养农业向灌溉农业的转变,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清真牛羊肉和中草药批发两个专业市场的建成,活跃了流通,繁荣了经济。

现场采访红寺堡面粉厂厂长马如祥:梦想

第四部分:城市基础建设与前景展望

按照经营城市绿色城市的发展理念,遵循现代社会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开发区逐年加大红寺堡城市基础建设的投入。四年来,城市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85亿元,其中吸引社会投资2.35亿元。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三横四纵”的城市公路交通网线,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一座建筑风格迥异、富有田园风光的新型城市正在拔地而起,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这座城市天天都在长大,它会越变越漂亮。

现场采访红寺堡工委书记姚建国:展望

红寺堡,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一个生长着希望与梦想的地方,它的昨天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而它的今天更令我们自豪。

红寺堡,让我们为你的明天祝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