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民间乐器艺术及其民俗
画面:贺兰山·六盘山·古长城·古诗句,均出字幕
【解说词】
宁夏在古代有“塞上”之称。
塞上是古代边塞诗的发轫之地。我们今天朗读这些边塞诗,既可感受那铁马金戈的猎猎旌鼓,也能倾听到边关明月的袅袅余音。唐太宗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诗中有“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的诗句。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有“不知何人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诗句。据专家考证,诗中所提及的羌笛、芦管,均是诗人亲临古代宁夏灵州,对当时当地流行器乐的记述。
画面:宁夏大地·黄河·文物古埙
【解说词】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从宁夏境内出土的泥埙证明,宁夏在春秋时期就有埙出现。宁夏当地的回族群众把埙称作“哇呜”。
画面:回族·民间最原始的哇呜、咪咪、口弦·宁夏乐器卷
【解说词】
宁夏回族约形成于元代。宁夏回族群众在长期的文化创造和实践中,传承了宁夏古代地域原生态乐器、西北边塞古乐器、回族先民的土乐器,形成了自己的哇呜、咪咪、口弦等回族民间乐器。我国考古工作者、历史学家和宁夏文艺工作者,根据宁夏出土的“古埙”和历史文献,考证出宁夏现存的回族民间乐器哇呜、咪咪、口弦,分别是古代曾在宁夏流传的古乐器埙、羌笛和芦管以及簧的遗存或流变。
现今,这些乐器还在宁夏的回族群众中流传着,他们都被收录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宁夏卷》之中。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宁夏回族民间乐器传承较好的有三类,分别是口弦、咪咪和哇呜。
画面:哇呜种类·咪咪种类·口弦种类·回族文化特征
【解说词】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种类多样,其中哇呜有泥哇呜、牛头呜、牛格格、泥口琴子;咪咪分芦管、双管、单管、单簧咪咪;口弦又分竹制和铁制。
这些乐器制作工艺具有鲜明的回族文化特征。比如,乐器形制如凤翎、似牛头、似小羊,喜欢镶嵌本民族艺术图案、线条,雕刻阿拉伯文书法等。
画面:哇呜演奏·咪咪演奏·口弦演奏
【解说词】
宁夏回族民间的乐器“把势”不但是制作民间乐器的巧匠,而且是演奏的高手,他们用“高音哇呜”可以吹出快速的颤音和鸟鸣声,以表现乐观向上的情绪;低音“牛头埙”可以吹出悠长深沉的旋律,表现了回族人虔诚、持重的品格。双管咪咪的双音、复调,口弦的“口弦令”、“口弦语”都有十分杰出的表现力。
画面:外景群众·演奏音画实录,字幕说明地点
【解说词】
由于这些乐器音色优美、形制优雅古朴、易学易用和便于携带,因而在宁夏回族中世代相传,成为回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都可以在家中、户外自娱自乐和表情达意的媒介。
画面:回族女性弹口弦音画实录,字幕说明地点
【解说词】
回族女性弹口弦的风俗由来已久。过去回族妇女是“青丝不见青天”,不能在外抛头露面。所以,在家中弹口弦便成为回族女性排遣心情的方式。一首“花儿”唱道:“三寸竹片片,两头扯线线,一端口中衔,消愁解麻缠。”因为要说的都是些私密的话,于是就形成了只有女伴之间才能听懂的口弦歌或口弦语。有些回族女性还把制作精美的口弦带在身边作为装饰。
画面:回族群众演吹哇呜、咪咪音画实录,字幕说明地点
【解说词】
回族群众吹哇呜、吹咪咪的风俗与生产劳动以及节气相关联。在柳树返青时,牧童的柳枝咪咪便会四处传扬;大麦长成时,人们会在田间地头吹起燕麦咪咪;在芦花飘荡的季节,割芦苇的人们又会吹起芦管咪咪。而黄河及古渠边的庄户人会用黄胶泥捏出不同形状的泥哇呜。宁夏民谣有“哇呜唱,庄稼长;咪咪吹,牛羊壮”。
画面:中央电视台弹口弦的回族演员,字幕说明
【解说词】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已成为宁夏回族文化的标志和象征,身着回族服饰、手弹口弦的回族女性,被公认为宁夏回族的艺术形象。所以,对宁夏回族民间乐器的保护,是对宁夏回族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画面:塞上江南
【解说词】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口弦、哇呜与咪咪,对于民族乐器学和民族音乐学研究,都是难得的实物和实证;他们独特的音色和旋律,对于丰富当代宁夏回族音乐元素和创造回族艺术形象,对于丰富中华民族器乐宝库,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画面:回族群众自娱自乐
【解说词】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以及以这些乐器表情达意、自娱自乐的良好风俗,在回族群众中有着广泛认同感和潜移默化的亲和力。他们所产生的价值将不仅仅限于他自身的文化价值。
画面:续上·报文
【解说词】
如同大部分原生态文化所面临的状况一样,宁夏回族民间乐器艺术及其民俗的生存土壤正在迅速消失,原生态器乐的传承也正面临着危机,亟待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系统的保护体系和保护机制。
2005年8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实施《宁夏回族民族民间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宁夏回族民间乐器艺术及其民俗的保护,已经列入了该《保护工程》。
画面:边塞诗画
【解说词】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与古代边塞乐器埙、羌笛、芦管以及簧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他们的遗存、传承或流变。对宁夏回族民间乐器的保护,将使得古代边塞乐器传承得以延续,也将使得宁夏回族民间乐器得以发展。羌笛悠悠、芦管咪咪、口弦叮咚、哇呜回响的塞上诗画,将重现于长城关下、传扬于黄河两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