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近十年我国文化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伟大的蓝图总是得益于先进的思想观念。从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把握越来越全面,认识越来越深刻,措施越来越得力,文化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一种科学的延续,这是一种智慧的彰显,这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中结出的思想硕果。
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既反映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愿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必然选择。
“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十年来,从把握文化的双重属性到确定文化发展的双重任务,从划清“公益性”与“经营性”的楚河汉界到促进“事业”与“产业”的比翼齐飞,到推动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到把握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我们党不断实现着对文化建设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推动了文化发展实践上的重大创新。通过坚持不懈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领域整体面貌和发展格局焕然一新,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十年探索,最根本的突破是观念的突破。我们在创新中发展、在探索中总结,深化了对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发展动力、文化发展战略等概念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这些新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日益转化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气象,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十年间,我们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手壮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政府十年来的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是此前几十年的总和,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成。到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国有文化企业1万余家,约有40%诞生于2003年以后的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近150个国家与我们展开政府间的文化合作,近400所孔子学院走出国门……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文化发展规律、引领文化繁荣昌盛,是一条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文化强国之路。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在新世纪的深化和升华,是改革开放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望未来,让我们以更加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握文化发展的难得机遇,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