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宁夏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宁夏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一)基本情况宁夏回族自治区属西部欠发达省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在大的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形成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自觉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一、宁夏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基本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属西部欠发达省区。2013年,全区总人口6301350人,其中少数民族2231938人(回族2190979人,占34.77%),农村人口3283003人,占总人口52.10%;自治区辖5个市22个县(市、区),有乡镇187个(乡94个,镇93个),村委会2374个。2005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599.4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9.78亿元,农民平均年收入2508.8元。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全区文化事业,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98至2005年,中央、自治区投入农村乡镇文化中心建设1343万元。截至2005年年底,全区有地县级公共图书馆20个,藏书400多万册;群艺馆、文化馆2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心)203个;村级文化室900余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40个;宣传文化中心200余户;有博物馆、纪念馆1440多个,文管所22个。全区有文化、图书流动车7辆,文艺大篷车4辆。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90%镇乡有文化站、50%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建立了以市、县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文化站(中心)为枢纽,以村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到2005年年底,全区达到部颁三级标准以上的文化馆(群艺馆)10个,占总数的43%,有15个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占总数的71%。有8个县区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3个县区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到,全区农村文化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是各地对农村文化建设普遍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没有明确的经费投入规定和要求,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成为软任务。

二是投入偏低。据文化部2004年5月12日《文化统计信息》反映,2003年,全国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收入(即财政拨款)比2002年增长12.3%,但这一年宁夏文化事业费财政拨款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2002年减少1.2%,按年度增长百分比排位次,在全国居第28位。即使比往年有增加,也仅是增加了人头费,文化事业费实际上为负增长。全区公共图书馆年购书经费在1万元以上的不到1/3,没有购书费的占48%,全区人均购书费只有0.18元(全国人均购书费0.287)。固原市所属各县(区)图书馆已10年没有购书经费,其他各县图书馆大多数每年也只有一两万元书报刊费,购书很少。曾被评为县级“国家一级图书馆”的原州区图书馆,每年也仅有2万元的报刊征订费。绝大部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事业经费与活动经费没有保障,影响正常活动的开展。

三是设施普遍陈旧落后。大部分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限于当时的经济水平和能力,所建规模较小、档次较低、设施陈旧简陋,有的屋顶漏雨,没有上下水或暖气不通,冬天无法使用。在已建的图书馆、文化馆中不达标的比例较大。目前,全区仍有1个地级市、2个区无文化馆、图书馆,一半以上的乡镇文化站急需新建或扩建、维修。截至目前,全区没有建立一个县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至今没有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作之中,与其所担负的社会功能极不相称。

四是农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调查了解,宁夏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70%以上农民群众喜爱和欢迎反映农村题材影视、娱乐等文化载体能进入农村,企盼“农民写、写农民、农民演、农民看”的文艺节目越来越多,渴望有自己的演出队,有政府认可的农民艺术大师和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机制。

五是相关文化经济政策未得到很好的落实。2002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基础文化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基层文化建设的决定》(宁政发[2002]115号文件),该文件对自治区、各市县(区)财政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等作了明确规定。如“每年安排一定文化专项资金,用于对基层文化单位的维修、改造和设备添置。自治区发改续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不少于500万元”,“各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的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事业、活动经费(除全额工资外)不得低于所辖地区人均0.8元的最低标准。山区图书馆每年购书1000册以上,订报刊100种以上;川区图书馆每年购书2000册以上,订报刊200种以上,经费由当地财政解决”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很差。

六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筹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社会、个人及境外资金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局面尚未形成。

上述这些困难和问题,有的是过去长期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几点对策和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农村文化建设迎来新的机遇。多年来工作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农村文化建设在着力点上应该在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导的基础上“向内转”,充分注意面向农村的文化建设举措在当地文化中的“可衔接性”。

1.加强领导,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乡村为重点、农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结合宁夏具体实际,即实现“一个主体,两个下移”。“一个主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广大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两个下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区文化工作重点下移,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下移。要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化”要求,把文化阵地进一步推进农民生活的深处,应把重点放在自然村这个层次。

2.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状况

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事业的重要标志。要广泛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化先进乡镇为载体”的创建活动,切实抓好“一县两馆”“一乡一站”“一村一室”的建设。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在大的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形成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自觉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要调整文化设施建设思路,资金投放、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确实能发挥效益的地方。要依法管理文化设施建设,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要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标准明确文化建设的投入比例,列入预算,足额到位,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正常开展。

3.开发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农民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主体。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发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激活农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引导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

4.改善投资体制,建立各级政府专项资金,因地制宜,积极开拓农村文化新领域

具体来说,就是以阵地为载体构筑坚实的网络,以节日为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团体为龙头带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以品牌为特色提升影响力,以活动为主线推动先进文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