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是特地从太原来找你的——强调“特地”示真诚1993年8月20日,山西省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张喜忠只身挤入二三十厘米宽的地缝中,历时4小时55分,将一个2岁的幼儿从40米深的地方救了上来。接着记者又在问题中进一步表明“我是特地从太原来找你的”,这句话说得恰到好处,进一步揭示了记者对受访者的重视程度。
【案例64】 我是特地从太原来找你的——强调“特地”示真诚
1993年8月20日,山西省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张喜忠只身挤入二三十厘米宽的地缝中,历时4小时55分,将一个2岁的幼儿从40米深的地方救了上来。山西省某记者抓住了这个热点事件,“趁热打铁”,采访了矿山小英雄张喜忠。
【记者】你好,是喜忠吧,我是特地从太原来找你的,当时怎么那么大勇气下去?
【张喜忠】看见好多人着急,小孩他妈妈一直在哭。
上面的采访提问体现了记者的真诚,问题中记者的提问一开始就用“是喜忠吧”这样亲切的称呼来表明自己的友善,减少了受访者与记者的疏离感。接着记者又在问题中进一步表明“我是特地从太原来找你的”,这句话说得恰到好处,进一步揭示了记者对受访者的重视程度。通看整个问题,记者的问话中彰显着对受访者的真诚。如果做到了以诚待人,一般是不会遭到受访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此时受访者在面对记者时可以做到倾心交谈。这就给我们新闻记者提供了一种小方法:我们在接到一个采访任务时,不妨通过了解受访者的生平,在问题的语言组织中显示自己的真诚,对受访者以诚相待或许会收到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案例来源:
童宁著:《电视记者新概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