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86】 比如说呢?——穷追不舍挖掘细节
采访提问是个技术活儿,在人物采访中,如何能访谈到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成了记者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在2006年11月的《杨澜访谈录》中对韩寒的专访,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韩寒17岁休学,当了作家、赛车手。他特立独行的举动,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博客上他舞文弄墨,揶揄名人,嘲讽权威,在公众面前激情迸发,让很多人赞叹不已,也让不少人极为反感。
【杨澜】有的人说,叛逆是一个从15岁到20岁的年龄段,所有的孩子都不同程度全都要叛逆,有的人是骨子上就是叛逆,所以他一辈子都会很叛逆,你觉得自己是哪一种呢?
【韩寒】我也真没觉得我自己骨子上有多叛逆,我其实挺能够接受别人意见的,虽然到最后……
【杨澜】是吗,说说看。你怎么接受别人的意见?你身上有什么传统的部分?
【韩寒】我觉得我各个部分都挺传统的。
【杨澜】比如说呢?
【韩寒】哦,我肯定会结婚,没有意外的话。然后该做什么的我觉得也会去这么做,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人家一直说我叛逆,这点是我一直不明白的。
在人物专访中,受访者面对话筒,也就相当于面对大众。一开始往往会隐藏自身的锋芒,回答就容易流于四平八稳。而对于韩寒这个有争议性的采访对象,要深挖细节,展现出他锋芒的个性,就需要考验记者的采访功力了。
从案例来看,杨澜显然是打断了韩寒的话,就同一个问题深入提问,一句“是吗,说说看”。就是要让被访者就细节做充分的补充。接下来关于是否传统的解释,也许举几个例子,更能说明问题,于是有了“比如说呢?”这种直接问细节的问题。
单从这几个问题的构架来看,看似随意,聊到哪儿问到哪儿,但仔细推敲,你会发现,杨澜的提问方向相当明确,目的也很清晰,如果你想让对方吐露更多有价值的细节,就让“比如说”来挖掘吧。
资料来源:
《韩寒:柔软的坚硬》,《杨澜访谈录》,东方卫视,2006年11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