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平晨报社

北平晨报社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平晨报社北平晨报社,在北平宣外大街181号。到8月又复刊,改名为新晨报社,出版《新晨报》,到了1930年9月休刊。北平晨报社的出版标记北平晨报社章笔者曾在拙著《民国出版标记大观》中介绍过“晨报出版部”实际就是在介绍“晨报社”,也就是北平晨报社的前身,读者想了解的话可参见。1930年9月被聘为《北平晨报》社长兼总主笔。

北平晨报社

北平晨报社,在北平宣外大街181号。从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看,这是一家有点“历史”的报社(出版机构):最早的名称是晨报社,1916年创办。1928年6月休刊。到8月又复刊,改名为新晨报社,出版《新晨报》,到了1930年9月休刊。12月16日,张学良把《新晨报》改办为对开大报,改名《北平晨报》,改晨报社为北平晨报社。1933年,张学良下野,直到1937年10月又把报纸之名改了回来:《晨报》。之后《晨报》又经历了休刊和复刊,直至1943年12月才折腾结束,彻底停刊。

img69

北平晨报社的出版标记

img70

北平晨报社章

笔者曾在拙著《民国出版标记大观》中介绍过“晨报出版部”实际就是在介绍“晨报社”,也就是北平晨报社的前身,读者想了解的话可参见。在此,为了把晨报社与北平晨报社“区别对待”,故在此仍单独介绍。

到目前为止,以晨报社或晨报社出版部出版的图书较多,而以北平晨报社名义出版的图书仅见两种,均为日本人所著,属“北晨丛书”:《日本法西斯运动》(1933年4月版)和《苏俄军备与日俄战争》(1932年11月再版)。在两书封底,均印有一枚图案为双翼翅膀“抽象鸟”的出版标记,“鸟”身印有“北晨”两字,“晨”字,是把“辰”与“日”拆开,把“日”搬到了“辰”字下面,整个出版标记图案感很强。除了封底的出版标记外,在版权页“版权所有”处,还盖有一枚朱文版权印,印文是“北平晨报社章”。一书既有出版标记,又有版权印,是一种加强版权归属的做法;同时又有另一种可能:出版标记“北晨”是“北晨丛书”的标记,而版权页上的版权印,则是北平晨报社的出版标记,这虽是一种可能,但笔者仍吃不太准。

img71

《日本法西斯运动》封面和版权页

在笔者的“信息库”里,与北平晨报社有关的人物还是有几个,不妨“罗列”一下,以供有兴趣者进一步探究:

陈博生,1918年12月任《晨报》总编辑,与林仲易合办《晨报·副刊》。1930年9月被聘为《北平晨报》社长兼总主笔。此人生于1891年,字渊泉,福州人,早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后游学欧洲,入英国伦敦政治学院进修。抗战爆发后任中央社总编辑、《中央日报》(重庆版)社长兼主笔。1949年到台湾,病逝后台湾新闻界设“陈博生奖学金”。

另一位是与陈博生一起合办《晨报·副刊》的林仲易,此人曾任《民言日报》社长,后任北平晨报社总经理兼总编辑,还兼任燕京大学讲师、民国学院教授等职。

1937年1月之后,《北平晨报》由罗隆基任总编辑,报纸以大篇幅刊登抗日舆论。

梁实秋也曾主编过《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1937年3月《北平晨报》第十一版新辟副刊《风雨谈》,沈从文在上面发表过四篇文章。《风雨谈》是《北平晨报·北平学园》之外的又一副刊,方纪生主编。方生于1908年,笔名月华生等,早年留学日本,致力于民俗学研究和日本文学译介。

还有一位姜书阁,1936年曾任《北平晨报》主笔,撰写过社论近百篇。

于非厂是北平晨报社的编辑,比张大千大11岁,但把张视为同道,曾多次在《北平晨报》撰文推崇,从而使张的名声在北平响了起来。于非厂,即于非闇,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号闲人,山东蓬莱人。1930年,他曾作《祝寿图》送给林仲易的母亲,在题跋中写道:“庚午十月写祝,愚晚于照。初识仲易兄在五六年前,先神交,继以文字,已深契其人,既把晤,相见慨然晚……”

另一位是著名报人范长江,他从1933年下半年起,向平津报纸投写新闻稿件,1934年底首用“长江”笔名,在《北平晨报》发稿,并担任该报特约通讯员,可以说这是他从事新闻生涯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