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光出版社

国光出版社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光出版社国光出版社的出版标记国光出版社,是抗战时期桂林的一家出版机构,社址在桂林穿山村宝塔山下,创办于1942年。在所见三种版本中,唯独《文艺笔谈》封底印有一枚“国光出版社”的出版标记,总算让后人见到了它的“真面目”:地图加书籍加文字“国光”,以十分简洁而明了的手法确定了自己的版权归属。

国光出版社

img230

国光出版社的出版标记

国光出版社,是抗战时期桂林的一家出版机构,社址在桂林穿山村宝塔山下,创办于1942年。两年后1944年桂林疏散时结束,经理蓝昌农,此人是1949年2月武汉成立的民建地下小组发起人之一。

到目前为止,笔者所见“国光”版图书少得可怜,仅三种:《文艺笔谈》(胡风著,1943年3月版)、《太平洋的暴风雨》(羊枣著,1943年5月版,“二次大战国际问题研究丛刊”第二种)和《怎样研究国际问题》(韩幽桐著,1943年6月版,“工作与学习丛刊”第二种)。

img231

《文艺笔谈》封面和版权页

据笔者所掌握的信息看,国光出版社曾出版过四套在当时颇有影响的丛书和丛刊,如上面提及的“二次大战国际问题研究丛刊”,曾约请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著述,有张铁生、张友渔等人的著作,可惜只见《太平洋的暴风雨》,其他均未见到;“世界文学名著文库”,只见其名,未见其实,到如今从未见到过一种版本,据说是由著名翻译家选译的世界古典和近代文学名著,如焦菊隐译高尔基的《布利乔夫》等;“工作学习丛刊”,只见《怎样研究国际问题》一种,据说品种不少,主要是针对抗战时期青年的工作与学习、生活和修养的问题,约请青年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家撰写,据说有柏寒的《青年修养问题》,其他还有什么,不知;“现代创作文库”,一本也未见到过,所见全是中央书店与万象书屋出版的同名文库。一般讲,在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留存下的图书相对要少,桂林时期虽有文化的短暂平静,但之后的动荡也让桂林版图书很少留存至今。

在所见三种版本中,唯独《文艺笔谈》封底印有一枚“国光出版社”的出版标记,总算让后人见到了它的“真面目”:地图加书籍加文字“国光”,以十分简洁而明了的手法确定了自己的版权归属。然而,这种“国光”归属并不是唯一的,因据笔者所知还有国光书店、国光印书局、国光印书馆,甚至还有神州国光社等。

在《文艺笔谈》的版权页上,所印“国光”的地址与笔者原先掌握的不同:桂林中北路192号。这个门牌号,是否就是那个地址的模糊概念:桂林穿山村宝塔山下?笔者不明白,如今的桂林人是否清楚,不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