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出版社
群力出版社的出版标记
首先知悉在民国出版界有一家群力书店,还是看到了榛村专一著、袁殊编译的《新闻法制论》,在其封底留有一枚把“群力”两字安置在圆形中的出版标记。
把文字置于圆形之中的设计理念,普遍存在于民国的出版界,这种趋同现象充分说明偷懒的无创意性普遍的存在。如果说这类出版标记有百种的话,那么起码有六七十种属于这类出版标记。在另外的三四十种中,大概只有10%可称得上有点创意,所占比例极小。
在《新闻法制论》版权页上未留下群力书店的“轮廓”,不知地址,只知发行者“陈宪章”,至于此人“底细”浑然不知。
《新闻法制论》封面和版权页
到目前为止,笔者先后见到过“群力”版的图书大约有10种:《记者道》(袁殊著,1936年11月上海版,“新闻学丛书”)、《新闻法制论》(袁殊等著,1937年2月上海版)、《中日战争中的女间谍》(杨宝琛著,1938年2月上海、汉口版)、《德奥合并与国际形势》(蒋学楷著,1938年4月广州、汉口版)、《国际间谍》(原名《国际间谍史话》,杨宝琛译,1938年5月广州、汉口版)、《歼敌台儿庄》(陈文杰著,1938年4月汉口版)、《民众运动入门》(石群澜著,1938年5月汉口版)、《抗战军事地理讲话》(蒋君章著,1938年6月汉口版)、《儿童抗战戏剧选》(第一集,周苏著,1938年6月汉口版,“小战士丛书”第一种)、《中国之命运历史人物考》(中国之命运重要参考书籍,郑余德著,1944年1月浙江版)。
笔者在记录版本时,特意把出版地标明,如这是同一家群力书店,那么就能比较清晰地看清书店在抗战前后内迁的走向:1936年至1937年在上海出版;1938年上半年迁至汉口和广州,并在那里出版,不过上海仍在出版,属出版交叉期;后来,又发现了一家在浙江出版的群力书店,时间在1944年,笔者推测这家群力书店与由上海迁至汉口和广州的群力书店并非一家,但一直无足以说明的佐证,仍无法断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有关浙江“群力书店”的资料:1938年6月前后,时任中共嵊县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的张珂表,以抗日自卫委员会的名义,编辑《抗日自卫》周刊和《抗战快报》,开设群力书店。张珂表,又名契如,嵊州人,早年就读崇仁公学,后考入杭州商校,辍学后进嵊县农工银行当学徒……后在革命工作中积劳成疾,于1938年10月病逝。如果这家群力书店就是出版《中国之命运历史人物考》的话,那么已在张珂表逝世6年之后的事情了,同时也说明这家书店当时仍然还“活”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