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与一般的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一)知识化
文化产业的最基本的特征便是知识化。文化产业的基础是文化产品,而文化产品则是各种形态的知识的结晶。人类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智慧和技能,经过创意的整合,便形成一定形态的文化产品,人们为了保存、传播、运用、丰富和发展知识,便通过市场对这些文化产品进行交易和买卖,将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形成文化产业。可见,文化产业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这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标志。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其后又经历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再后来就进入了20世纪后半期以服务业为主的商业经济阶段。随着当代世界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全球趋势就是以知识产业为主产业的阶段——知识经济阶段的来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未来经济要改变和超越现在这种以技术为驱动的发展模式,即改变片面地追求产品技术的极致、追求单一商品生产规模的极大化,而转向把知识作为主要的内驱动力。[3]
知识经济是经济与文化一体化驱动下的新经济形态。经济学专家认为,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动力。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与定义之后,很快将文化产业纳入到知识经济领域中。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在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令人们关注。
(二)高新技术化
高新技术化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现代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广泛的应用。高新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尤其如此。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与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兼容性。高新技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拉动文化产业从传统产业形态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业升级、嬗变,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又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服务,推动高科技进入大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两者互相渗透、日益融合,成为这个时代显著的特征。
在我国,文化产业的高新技术化的重要表现便是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2009年,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322部17万分钟,比2008年增长31%,原创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票房过亿元,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网络游戏市场规模258亿元,比2008年增长39.5%;数字出版总产值750亿元,年增长50%以上;国产电纸书、电子阅读器销售量71.6万台,承载图书3000多万册,销售总额超过25亿元;网络视频市场规模5.83亿元,网络视频用户近2.4亿户;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市主流的商业数字电影银幕已达2000块,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全面推广。[4]
(三)集聚化
集聚化是文化产业在空间和结构上的重要特征。现代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决定其对高端创意人才和高技术人才需求比其他任何产业都要大得多,而高端人才却是产业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和要素。仅此一点,就意味着现代文化产业不可能遍地开花、撒胡椒面式的发展,而只能围绕人才和技术,在空间和结构上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只有集聚化发展,才能整合稀缺资源,优化产业要素,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形成乘数效应,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注释】
[1]文化产业蓄势,成都礼品展把握新机遇,四川新闻网:http://www.newssc.net/。
[2]蔡武2010年4月2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3]惠永正:《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人民日报》,1998年3月31日。
[4]蔡武2010年4月2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