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知情度调查分析
笔者在2010年3月20日以“编辑”、“学术期刊”为关键词检索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0~2010年为期显示信息1785条(下面均为检索此数据库,时限也相同),以“审稿人”、“学术期刊”为关键词信息显示133条,以“作者”、“学术期刊”为关键词检索信息显示3237条[1],说明学术期刊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研究为一个热门领域,其中对作者的研究排在首位,其次是编辑,再次是审稿人,进一步分析对作者的研究大都是编辑对作者自上而下辅导性论著较多[2]~[6]。在组合研究中,以“编辑”、“审稿人”、“学术期刊”为关键词信息显示48条,以“编辑”、“作者”、“学术期刊”为关键词信息显示227条,以“编辑”、“审稿人”、“作者”、“学术期刊”为关键词信息显示6条,[1]说明编辑、作者及审稿人三个关键词同时出现的论文很少,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以“知情度”、“学术期刊”关键词检索显示信息为0。说明还没有作者涉及这方面研究,至少在概念上还没有人提出。知情度是指编者、作者及审稿人相互之间的了解程度。鉴于学术期刊的特性,了解有关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的知情度的信息对期刊的学术质量、期刊定位、编辑工作的方式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减少隔膜,对编辑和投稿有所帮助。和影响因子相比,知情度是一种主观感受,在期刊领域属无形资产,因此,对于学术期刊编辑的研究,除了以影响因子为代表的数据分析外,知情度调查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克服影响因子研究为主的编辑理论和实践研究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状况,使其研究更全面,本文即是这方面调查的论文[2][3][4][5]。需要说明的是本调查的问题对编辑、审稿人及作者基本相同,只是问的角度略有不同,目的是关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本调查由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辽宁高职学报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负责联络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为信函、邮箱及编辑协会年会等机会找各自编辑、审稿人及作者发放调查表各共100份,各编辑部合计发放编辑、审稿人及作者调查表各300份,三项合计总共发放1200份。收回850份,去掉20份无效表,实际收回830份,收回率69.17%。下面是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 基本情况
1.1 期刊的基本情况
表1 期刊的基本情况 单位:%
注:单选题的选项百分比之和为100,多选题的选项百分比之和大于或等于100,下同。
1.2 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的高学历高职称情况
表2 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的学历职称比率 单位:%
说明:三者的学历基本一致作者略高,审稿人的职称明显偏高。
1.3 所属专业
编辑所属专业,文科及编辑有关的学科占61.29%,和刊物学科有关专业38.71%。
2 刊物宣传和作者了解刊物的途径分析
1)刊物宣传以发放征稿启事为例,目前常用和可行的发布方式见表3。
表3 编辑部发布征稿启事的途径 单位:%
说明:35.67%的刊物不发布征稿启事,刊物平均发布1.98次。发布较多的是网站和随刊刊发的征稿启事,宣传手段相对简单和低级。
2)作者获得征稿启事的途径见表4。
表4 作者获取征稿启事途径 单位:%
说明:作者平均获得征稿启事的机会为2.84次。刊物网站上挂网页和投到作者邮箱的征稿启事是目前作者获得征稿启事的重要途径,其中在刊物网站上挂征稿启事和各期刊编辑部的做法一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事介绍和见到样刊项主要是刊物长期办刊的结果。其中比较有效的是向目标作者邮箱投放和报纸及大众期刊刊登征稿启事,其中费用较低的是邮箱投放,但此举必须平时多收集作者邮箱地址。在大众媒体(报纸和期刊)上发布征稿比率是6.67%,收到的效果却是30.33%,说明选择合适、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发布征稿启事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此举需要编辑部有一定的财力支持。
3 抄袭和重复的认定和处理
3.1 抄袭和重复的认定
经过谈访得知,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下称检测系统检测)一般不再复制标题、关键词、摘要、全文等在专业数据库(如知网)进行手动检测(该方法以下称专业数据库检测),同时编辑阅读检查原创也不再进行,该方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在下表中列入“检测系统检测”栏;没有启用“检测系统检测”的先进行“专业数据库检测”,有问题的编辑阅读初审检测,另有先进行编辑阅读初审,有问题再进行“专业数据库检测”,以上二项在下表均列入“专业数据库检测”栏,对于阅读过程中仅注意论文质量不进行以上两项检测的列入“不检测”栏。对以上诸项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5。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抄袭的认定各刊物标准也不一致,核心期刊高于复制率50%认定为抄袭不予发表,20%~50%认定为重复较多需要修改,20%以下才准发表,而普通刊物30%以下即可发表,30%~50%认定为重复需要修改,50%以上不予发表[7]。
表5 抄袭和重复检测表 单位:%
说明:一般来说编辑阅读主要是查看论文的结构和思路来认定是否原创的,如太过完整的论文被怀疑是否原创、即某些段落太过完整而整体零乱的有可能是抄袭等,而审稿人主要是掌握学界论点尤其是核心论点论著来比较是否原创的,因此,具有互补性,可以有效克服论文的抄袭和重复。但是,自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问世后,过于依据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认为其客观公正,对于论文的抄袭认定过多的依据重复率,似不知软件的数据也是值得分析和需要更多的指标来认定的,[7]同时对于数据库没有收录如近期发表的论文没法检测。由于18.90%编辑将原创认定的责任交给审稿人,而40.95%的审稿人不进行原创认定,这样就存在着漏洞为18.90%40.95%=7.74%的论文没有进行原创认定,对于阅读检测的检测率和编辑及审稿人的责任性有关,也不是很可靠的,这部分占28.45%(50.45%+40.95%)=26.00%,这就是,抄袭的论文屡屡发表,重复发表的论文较多的原因。
3.2 抄袭和重复的处理
表6 抄袭和重复的处理 单位:%
说明:编辑对抄袭的态度要严于审稿人,一般能坚持原则退稿占97.3%;对于重复他人的论文编辑比较慎重,重修的比率大于审稿人,这是因为编辑比较容易体会作者写作的不易;对于作者重复自己的论文审稿人比较容易放行,这主要是因为将作者重复自己论著认定抄袭的意识较差及妨于面子不好说等。
4 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的相互了解程度
4.1 编辑、审稿人对作者的了解程度
编辑、审稿人对作者的了解程度分4等见表7。
表7 编辑、审稿人对及作者的了解度 单位:%
说明:编辑对作者的了解优于审稿人对作者的了解,但总的比率偏低,说明编辑和作者之间的了解有待加强。
4.2 作者对刊物、编辑及审稿人的了解程度
作者对刊物了解,主要是指刊物的性质、刊期、栏目等,对编辑的了解主要是指对编辑稿件录用原则、稿源情况及审稿周期、出版及编辑流程的了解,也间接地反映了对审稿人的态度,见表8~9。
表8 作者对刊物、编辑及审稿了解程度 单位:%
表9 对审稿意见的态度 单位:%
说明:作者对刊物及编辑的了解程度比较低,仅51.16%认为公正,说明形象较负面需要改善。这里面有一些是不可为外人道的内部规则,但更多的是刊物和编辑关门办刊的结果,刊物及编辑利用各种有效机会宣传和说明自己的做法很重要,以求作者了解和谅解。
4.3 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的相互评价
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的相互评价反映了相互间的认可程度,一般来说编辑、审稿对作者是比较了解的,而作者对编辑在发表过程中有所接触和了解,对审稿人主要是从审稿意见上了解,因而是不全面的,但为了比较起见还是将作者对审稿人的意见列入表10统计。
表10 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单位:%
说明:从表中可知,编辑、审稿人及作者自我评价大于他人的评价,说明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和自信。一般来说,由于编辑和审稿人之间比较了解,所以编辑和审稿人之间的评价比较接近自我评价,基本能反映实际情况。而对作者的了解程度较低,对作者的评价也较低,这一方面说明作者对规范的要求较低,达不到编辑、审稿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由于学术期刊的核心作者较少。而作者对编辑、审稿人的评价也低,说明作者也不了解编辑、审稿人的工作,而编辑、审稿人在回复询问、审稿意见的说明上工作欠细,另外对于版面费的收取的说明和期望上也有所差别和误解,又由于当前审稿方式以对作者匿名为主(见表16),作者对审稿人的了解有限,没有直接接触,对审稿人的评价基本是对审稿意见的评价,所以,作者对审稿人的评价基本上和对编辑的评价一致,是为了对称才列表于此。因为在工作上对审稿意见的说明和其他服务都是编辑的工作,作者对编辑、审稿人的误解也应有编辑负责解释。
5 对一稿多投的态度
表11 对一稿多投的态度 单位:%
说明:由于编辑和审稿人比较了解出版周期和稿件的处理速度,所以对于一稿多投“不认可,但可以理解”的态度比较多,一稿多投已成为一种常态,鉴于大多数刊物收取版面费,所以重复发表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一稿多投严重浪费了编辑审稿资源,加重了编辑的负担,使处理稿件的速度有所降低。而作者对一稿多投的认可态度明显高于编辑和审稿人,这是由于一稿多投在作者看来和实际操作中可以提高论文的录用率,另外作者还认为编辑、审稿人对自己不公(见表8)多投几家可使稿件得到比较公正的待遇,[8]这固然是由于各学术期刊对稿件的要求和录用原则不同有关,也和作者学术失范和不端有关,同时也和编辑、审稿人审稿回执时间过长及重视人情、主观及失范等因素有关[9],因而是十分复杂的现象。
6 对版面费的认可程度和价格
表12 对版面费的认可程度 单位:%
编辑、审稿人及作者对版面费的认可程度逐步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编辑对刊物的财政状况比较了解及本次调查的作者职称较低获得课题经费较少有关,同时,又由于目前大众媒体和舆论对版面费的负面议论较多,而编辑和期刊社正面解释和宣传较少,其合法性受到质疑较多,对此编辑部应将版面费用进行明示,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说明,同时应有权威的第三方进行监督。
表13 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版面费的认可价格
单位:%
说明:编辑、审稿人及作者对版面费高低认识也不一致,作者对版面费的认可明显低于编辑和审稿人。
表14对于出版周期的认可程度 单位:%
说明:对出版周期的认可来看,三者认可时间比实际出版周期要短(如参考文献[10]的调查国内顶尖的数学期刊最长的为《数学研究评论》36.14月,最短的为应用数学9.35月;[10]文献[11]学报双月刊的调查为100天以上[11])编辑和审稿人的认可时间接近实际情况即3个月至半年,而作者的时间要求比二者的实际情况少,如二个月为44.12%,这主要是作者对出版的环节不是很了解所致,因此,做好作者工作也包括让作者了解编辑审稿过程的实际情况,能够和作者说明的尽量和作者说明,如录用稿的情况,出版的期号等,应及时通知作者。在不能及时出刊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向作者发录用通知、在当期目录和其他适当位置刊登下期要目、在网站公布录用情况和稿件的处理情况等,并及时和作者进行沟通。同时努力缩短出版周期当为编辑努力的方向,如学报经过努力重要稿件三个月见刊,月刊二个月见刊是可能的。这也是若干收费性期刊一月内出版对作者的吸引力所在。
7 了解和执行规范情况
表15 对规范的了解和执行情况 单位:%
说明:编者最大选择项“很了解,严格执行”而审稿人和作者的最大的选择项为“了解,一般执行”,同时作者选择“不了解,没法执行”明显高于编者、审稿人,说明对作者的规范学习的指导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表16 最佳的审稿方法 单位:%
说明:经过努力“双向匿名”已为大家所接受,为三者认可的审稿方法,对于“网上公开审稿意见”即不进行匿名审稿的,只有作者认可度较高24.32%,而编辑、审稿人则认可“网上公开审稿意见”较低,仅为3.23%及3.64%,说明网上公布审稿意见的阻力主要来自编辑和审稿人,据文献[12]的观点,“审稿公开的可能缺点是审稿人易产生顾忌心理,不便于大胆而具体地提出批评意见,易'同意发表'而较少退稿。”[12]当然,是否有必要改变这个观念,值得讨论。
8 结语
由于本次调查以学报为主,数量较少,其代表性受一定限制,同时这方面的参考文献有限,设置的问题及数据有待在实践中完善。然后,尽管如此,其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即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及利益出发,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是有差异的(如对一稿多投、版面费等的态度),误解、隔阂及不熟悉是客观存在的,对自我职业的评介高于其他群体,需要编辑进行了解沟通,掌握这方面的信息,对作者沟通、疏导、辅导应是编辑的常规工作之一。同时,本次调查没有包括作为办刊目标的读者的知情度,这是由于学术期刊的特殊性,读者和作者基本重合,读者比较模糊,调查有一定的难度,这进一步说明读者知情度等调查的重要性,只有留待今后进行调查和研究了。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http://acad.cnki.net/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2010-3-20].
[2]史成娣.从编辑的角度给学术论文作者的建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74~76.
[3]王晓燕.高职学报发展中编辑、作者、读者及审稿专家间的关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4~6.
[4]王建霞.学术期刊编辑的人文意识观[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115~118.
[5]吴健敏.医学期刊编辑的人文关怀[J].编辑学报,2009(5):423~425.
[6]孙立华;金顺爱.高校学报编辑提升服务意识的必要性及策略[J].大众科技,2009(3):189~190.
[7]吉家友.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数据分析[J].中国出版,2010(4):27~29.
[8]陈景杨,徐银山.试析学术文章“一稿多投”的必要性[J].新疆新闻界,1986(3):32~33.
[9]赵 玲.论学术期刊中一稿多投的客观原因[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95~97.
[10]赵申琪,边徐勇.论数学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J].编辑学报,2003(6):410~423.
[11]王素琴.高校学报出版周期现状与突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82~84.
[12]宋双明,刘阳娥.对现行审稿模式的思考与建议[J].编辑学报,2003(10):259~3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