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剖维基出版模式

解剖维基出版模式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剖维基出版模式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阅读习惯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改变。2 维基出版模式维基出版是指采用维基技术的一种出版形式,是个人出版模式的一种,它可以使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不需要身份认证,具有高度开放性。维基出版模式是一种可以自由、免费的、全世界各族人民普遍参与的一个动态的、内容开放、可以自由访问甚至编辑的出版活动。

解剖维基出版模式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阅读习惯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改变。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现代设备来阅读的现象随处可见,数字出版迅速发展起来。维基出版模式作为数字出版的一种典型代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维基出版模式作为一种外来物,虽然具有无限的优越性,但是在传播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

1 当代社会对出版模式的要求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与此相伴随的是全球市场的一体化,竞争的国际化,以及企业生存的数字化。网络的广泛普及以及数字出版日益冲击着传统的出版模式,极力要求其紧追时代潮流而变革。传统出版模式面临一系列挑战。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出版模式,必须具有以下特征的出版模式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1.1 信息量大

数字出版最大的优势就是可容量大,载体的种类不尽相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网络都能将其囊括在内并且可以无限地扩展。这是相比传统出版模式最大的优势,传统出版模式的计划性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或作品都能有缘与读者见面,数字出版则不同,由于其广阔的空间使它可以容忍各类门目的信息,更便于人们利用信息为自己服务。

1.1.2 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数字出版模式下,不仅仅可以传播文字信息,信息传递的渠道更是多种多样。比起枯燥的文字还有图形图像和声音、视频等,动态画面更为生动,更能带给人视觉上的震撼。此外,数字出版物通常还有超文本系统,因此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

1.1.3 开放性

网络的开放性也使由于传统模式有限资源而抛弃的那一部分作品得以跨越障碍,重新获得出版的机会,给了大众更多的话语权,出版的门槛也大大降低,不仅专业的出版社可以来做,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社会组织也可以介入出版。比如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将自己的一些作品公之于众,这不需要作者的专业性有多么强,也不需要经过编辑的优化,是一种最简单的数字出版模式。作者和出版者的身份已经模糊了。其次,现在很多作品都是连载的,而作品的点击率和读者的留言成为作者继续创作内容的一个重要凭借。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模式改变了整个编辑的过程,有以前的编辑与作者的对话演变成作者与读者间的交流。正因为作者、编者还有读者之间在网络上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便利了信息的传递,也大大缩短了作品在出版阶段的停滞时间。此外,这种广泛的交流,逐渐形成一种民主的论坛氛围,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出版业的良性运作秩序的形成。

1.1.4 低成本

数字出版模式由于采用数据管理的方法,因此省去了印刷、装订还有运输等方面的成本,因而应用和普及的范围更广。全世界的读者只要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上网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1.1.5 共享性

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可以共同分享,不需要身份的认证,也无需考虑图书馆或者书店的开闭时间,不用考虑所需资源的有限性和读者人数众多之间的矛盾,通过网络,读者和用户各不影响,资料还可以得到及时的更新,更便于服务和新知识的传播,使更多的读者享受新知识,接受新的思想。

2 维基出版模式

维基出版是指采用维基技术的一种出版形式,是个人出版模式的一种,它可以使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不需要身份认证,具有高度开放性。维基出版模式是一种可以自由、免费的、全世界各族人民普遍参与的一个动态的、内容开放、可以自由访问甚至编辑的出版活动。

2.1 维基出版的内容特点

2.1.1 交互性

维基出版模式不同于传统出版模式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改变了传统模式中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独立对话,出版社占主动地位,读者没有丝毫话语权的局面。维基出版模式最重视的就是交流与互动,每个人都可以编辑,没有任何门槛的限制,不受国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条件的制约,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作者,也可能成为编辑,只要通过注册,便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权利编辑或者修改词条。在全球性的读者的讨论和沟通下,作者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重新修改或者继续创作,形成作者创作-读者修改-作者再创作-读者再修改……循环反复的一个过程。高度的交互性有利于对主题内容的深入研究。[2]

2.1.2 挑战权威

维基出版模式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不盲目的迷信专家们的论述,也不会趋炎附势的附和和伪善的赞扬学者们的观念,甚至以其思想为标准转变自身的价值观,相反专家甚至所谓的权威人士的话语在维基出版模式里被普通人修改甚至嘲讽的例子也不是凤毛麟角。人人都是创作者,只要你认为你对这件事有独到的见解,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自圆其说,有足够的自信,你就可以编辑词条,无论之前的编辑者的名气有多么的显著。

2.1.3 出版内容的专业性

维基出版虽然允许任何层次的人参与,有的甚至来自于草根阶层,但是出版的内容并不平民化,维基出版的内容还是注重专业性的,它可以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综述,也有可能是某一个细节的详细阐述,但是不同于博客,它不会演变成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琐事纪实,它是专门为传播知识而设的一个平台。

2.1.4 免费共享性

维基出版作为数字出版的一种出版模式,自然也有数字出版的这一基本特征——免费共享。它一方面体现在阅读内容的开放性上,读者无任何限制,其身份完全得到认同,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能免费的进入平台参与出版活动。另一方面体现在编辑内容的开放性上,允许不同程度的编辑,虽然这存在着有人恶意捣乱编辑的风险,所以我们有时也会看到需要注册,或者注册时间的限定,但是并不能否定维基出版的总体开放性与共享性。

2.1.5 出版的及时性

由于维基出版的开放性,人人都能参与出版,因此它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所以发表也比较即时。虽然没有经过质量的严格审核,但是由于发表内容要想得以保存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维基出版的内容又受到最广泛最严格的检验,全球人民都是主编,都在监督检验其质量结果。

2.2 维基出版模式面临的困难

2.2.1 民族认同感

绝大多数维基的用户选择维基只是用来浏览并搜索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很少有人会特意的上维基上去参与编辑,这一方面是时间问题,用户太忙而没时间,但是深层的原因却是根本没有意识要去参与编辑活动,传统的思维限制了我们只乐于去分享他人的信息,却很少将自己的知识等东西与陌生人共享。中国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认为人应该谦虚点,不要太过张扬,因此更加认同博客那种自己在自己的小天地畅所欲言,不愿过分的引人注目,而维基的理念便是集体协作,人人参与,这种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冲突,因此,维基出版模式要广泛传播,还得转变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面临着传统民族文化对这一出版模式的冲击。[3]

2.2.2 经济制约

虽然现在网络得到快速发展,并在各行各业得到普遍的应用,但是受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现在一些地区,还有一部分人不能够拥有电脑并熟练地操作它,因此传统的出版模式仍占着市场的主体地位。此外,虽然现在有很多的出版社有着自己的网站,但是,能被人所知的原创资讯网络出版的出版社还是极为个别的。即使出版了,能够得到读者青睐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因为网络上的资源实在太过繁多,在平常不经意的瞬间,又有多少文章能有幸被读者看中并下载下来呢?此外由于维基出版模式是非营利性的机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赞助,因此它自身的运作资金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2.3 专业人士的参与度低

由于维基出版模式讲究的是集体协作,因此个人的创作很少,而且作者的荣誉和著作权得不到相应的保证,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且没有一定的功利性补偿,因此具有一定名气的专家学者等很少参与编辑,而更多的将自己的著作投向传统的出版商,这不仅使他们的名声大噪,而且还由此拥有作品的著作权,并有稿费报酬。

3 维基出版模式的构建-“以维基百科”为例

维基百科号称“自由的百科全书”,可以任意的修改,编辑。维基百科以其独特的出版理念、运作管理和盈利模式而备受关注。[4]

1)从出版理念上看,维基百科是多人协同知识生产模式,采用全球志愿者协作的方式,是网络时代数字出版写作要求的产物,以多元化的思维来体现群体价值。如《交通宝典》,这一数字出版著作的出版,内容十分的翔实,数千计的词条量涵盖了各国的每条道路,甚至是乡村的羊肠小道,既专业又具有实用性,而这样的著作作者确是世界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也只有在各国朋友的参与撰写下,才能创造出如此大规模的精确地图。[5]

2)从内容定位上看,并非任何专题都适合协同创作。如小说,小说讲究的是逻辑性,任何一句不经意的话都有可能是作者为后续情节埋下的伏笔,由于思维的多样性,群体的合作无法全部了解个人的创作思路,因此大规模的群体协作并不能凸显它的创新性,相反接龙式的小说创作使其前后矛盾,往往不了了之。维基百科一般比较重视知识类、经验类的出版选题,如申请书,读书报告会或者翻译文件之类的,这类选题大都各自独立,没有太大的关联,协同创作的速度优势以及集思广益的效果在这类选题上十分突出。

3)从运作管理上看,维基百科突出的管理模式便是能集思广益,充分采纳群体意见的同时,又能保证大规模作业的有序进行,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形成“一条龙服务”特色。由于维基百科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参与者,并非全是专业人士的创作,大部分是一些业余爱好者,对于撰写专业性课题也缺乏经验。而且并非所有的参与者都热心投入这一事业,当中不乏一些恶意破坏或者哗众取宠之辈。在这种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既要满足大众的创作欲望,又为了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就必须加强网编职责和网络维护。数字出版模式同样要尊重著作权,以吸引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

4)从盈利模式上看,关键就是要拓展多元化的增值途径。维基出版模式不仅可以依靠按需印刷来获取利润,还可以对精品内容的阅读收费和获取一定的广告收益,比如类似股权分享计划的共享获利模式。资金是维基出版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后盾,所以探讨维基模式的出版在中国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应该是基于商业赢利性质的产业经营和运作。

4 维基出版模式引领数字出版模式的出路

由于维基出版模式下出版物的内容宽泛,因此也相对比较松散,这种碎片化的缺陷与中国人传统的认知观念有所偏离,中国的传统观念更乐于接受系统化的知识。为此,国内各种维基出版模式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一起写”网主要是针对出版领域,360百科主要针对软件评价,在内容的定位上实现了从图书向软件的飞跃。当前,维基出版模式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如何把握住机会,构建良好的盈利模式成为出版社关注的热点。

4.1 广告效益

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与此相伴随的是全球市场的一体化,竞争的国际化,以及企业生存的数字化。网络的广泛普及以及数字出版日益冲击着传统的出版模式,极力要求其紧追时代潮流而变革。随着市场用户的快速增多,用户对维基出版模式的认知度快速提升,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维基平台所日益提升的媒体宣传价值,通过接广告业务等来为自己盈利,以改变过往完全依靠慈善募捐来获取资金的尴尬局面。

4.2 本土化

在中国,人们潜意识决定了更愿意接受本土化的出版模式,目前占市场主体位置的仍是传统出版模式。传统出版模式和维基出版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因此可以寻求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点,互补优势,共同发展。维基出版应该积极地探索,走上一条中国特色的盈利模式。如在内容出版发行上,可以将一些优秀维客们的作品集合编成图书发行,一方面传统出版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可以帮助维基出版吸引更多的读者并逐渐形成一种认知度,并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地参与写作,可以为维基出版打开客源的大门。另一方面,维基出版与传统出版联手后,便可以在印刷的制作上获取一定的利润。[6]

4.3 人才服务

随着维基出版的参与人数的增多,维基作为甄选人才才能的一个重要舞台的功能日益显现。维基平台的特性能够衡量出用户具备哪些专业技能,利用该特性,可以为传统猎头等公司提供人才招聘服务。此外就维基出版本身而言,充分吸收利用好这些人才资源也是促进维基出版长期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维基出版要想在同类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在获得人才参与、扩大任务完成的效益、降低成本与缩短工时方面占有优越性。

5 维基出版模式的意义

维基出版模式的广泛应用,不管是对经济还是对生活,都将是一场及时雨。大规模的协作会创造极大的经济力,而维基也终将成为一种生活潮流。

维基出版模式的典型代表——“一起写”网站,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已经拥有广泛的读者、创作者和出版人数,这说明了维基出版模式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肯定。而更值得一提就是近来“一起写”和国家数字版权研究基地合作的通过,这充分的显示了维基出版模式的先进性和国家政策的倾斜性。维基出版将引领未来数字出版的潮流。

开放的信息技术标准的出现与社群化知识的强大创造能力,有效减少了数字出版平台的运营成本,并最大化激发了社群创造的可拓展性,促进数字出版的全球化社群创作与传播。完全依仗着网络志愿者的维基出版模式的另一典型-维基百科逐渐发展成为《大英百科全书》并驾齐驱的一种百科全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开放,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它方便不同行业的人士寻找知识,而使用者也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从而充实自己。而在中国,随着“一起写”、互动维客等网站的发展,维基出版也逐渐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运行模式,中国的数字出版业将因此形成新的成长脉络。

6 结语

由于维基出版的外来性,其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率还需不断努力。对此,维基出版首先应注重品牌效益,树立口碑,积聚人气。其次,维基出版要注意自身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朝着百科全书式的发展路线,力求包揽所有内容,更要注重专业领域的精细,努力获得专业人士的认可并积极的促使他们参与编辑活动,在众多网络资源者的填充下,逐渐使其成为一种清晰明确的,内容丰富的出版模式。再次,维基出版模式还要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展望未来,维基出版模式必将成为一种生活潮流。

参考文献:

[1]朱玉强.维基百科:分享知识的自由百科全书[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3).

[2]王志华,陈益君.维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J].现代情报,2007(5).

[3]包宏平.浅谈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如何共存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5).

[4]谢新洲.网络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未来走向[J].传媒,2005(7):9~11.

[5]王宇.维克与图书馆参考咨询的知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7).

[6]包宏平.浅谈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如何共存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