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社会的传统和谐模式

中国社会的传统和谐模式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社会的传统和谐模式模式概述Chen和Starosta提出和谐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所以和谐和集体主义总领了一系列可以强化社会导向的相关文化价值。因而,人们认为传统和谐模式断定和谐和集体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主要角色是造成避免冲突的社会期许,这就意味着争论,尤其是涉及分歧的争论应被避免或消声。

中国社会的传统和谐模式

模式概述

Chen和Starosta(1997)提出和谐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所以和谐和集体主义总领了一系列可以强化社会导向的相关文化价值。Chen(2001)在中国传播的和谐理论中解释了一些诸如人本主义、中庸、关系等相关概念。Chen(1991)曾经陈述道:“任何在中国社会成长的人都必定熟悉‘面子’这个词以及‘给面子’、‘没面子’、‘丢脸’这些词组。”(p.110)作为集体主义者,中国人似乎更注重给他人留面子,然而作为个人主义者,美国人更注重捍卫自我的尊严(Oetzel,Ting-Toomey,Matsumoto,Yokochi,Pan&Takai,2001)。

Chen继续论述“构建一种和谐关系是人类传播的终极目标,冲突不只被视为一个传播问题,更被人们当作和谐的破坏者来处理”(p.4)。和谐与传播二者的关系在和谐、集体主义和面子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得以凸显,是因为这些价值体系与冲突、争论机制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依据Kirkbride,Tang和Westwood(1991)的论述,“我们认为遵从、集体主义、和谐和羞耻观结合而成一种社会压力,中国人在这种压力和期许下不愿表现得过于自信,也规避冲突局势下情绪化的举动”(p.371)。这样,这种文化价值导致人们倾向于通过避免发生冲突或陷入涉及分歧的争论来维持和谐(He,Zhu&Peng,2002)。

因而,人们认为传统和谐模式断定和谐和集体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主要角色是造成避免冲突的社会期许,这就意味着争论,尤其是涉及分歧的争论应被避免或消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