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4 安排图书封皮
任务内容
提供787mm×1092mm规格8开纸1张,学生安排《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的封皮,并阐述封皮整体安排思路。图书信息:[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译,英文原名“Communication Theories:Origins,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华夏出版社,高校经典教材译丛·传播学,ISBN978-7-5080-1984-9/G·102,定价48元。(提示:华夏出版社社标为“LONGMAN”)
【任务知识链接】
封皮称为书皮,传递着图书的一些信息,起保护书籍和美化书籍的作用。美的封皮可以引起购书者注意,可以使存书者因爱惜封皮而保存图书,可以使读者心舒气畅,让读者容易消化吸收图书内容,可以辅助美育,可以传播美术,甚至刺激读者直接或间接地购买图书。我们所说的封皮包含前封、后封、脊封、前后勒口。
3.4.1 安排前封
前封又叫面封、封一,是封面最主要的部分,是向读者传递图书信息的最主要展示面,要求传递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编辑可以根据读者定位和对书稿内容的理解对前封作针对性版面设计和美化。一般而言,前封必须包含的信息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文字除古籍外,其他书籍前封文字必须用简体中文规范字,竖排文字中如出现阿拉伯数字,旋转90°排。书名如加拼音,拼音按字节分节,每字节首字母大写或全部大写,不用标声调。有些图书有副题,破折号一般省略,副题下行或右行(竖排),字体须小于正题。一般书名字体最大,出版社必须用全称,如是改编书、翻译书,原作者在前,改、译者在后。著作方式与作者之间空一字符位置,著述方式一般指编、译、审校、口述、整理等。
安排在前封的三个元素是文字、图形和色彩,编辑要善于从书稿中捕捉有价值的视觉形象。
1)文字
前封上的文字必须有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可附出版社图标),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其他能突出图书特色的文字内容。文字的安排主要要考虑到字体、字号以及横排、竖排效果,不同的字体字号、笔画的粗细轻重、字体的拉扁拉斜等对读者都会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还可根据书稿内容运用艺术字和手写字,也可突出强调某一文字。如宋体字拉斜后给人以不稳定的游动感,黑体的粗壮给人庄严感,楷体给人流畅自然感,等等,如图3.9所示。编辑要熟悉常用字体和变体的一般特征。
图3.9 前封文字符号的运用
2)图形
前封除了文字,一般都配有底图,底图的图形主要有摄影作品、绘画作品、图案,有的以写实为主,有的以写意为主,附带装饰作用。
摄影图片以写实为主,来自生活,具有真实性、精确性、亲近性等特征,为读者营造出一种亲切、活泼、生动的视觉氛围,尤其名人传记类图书前封上照片的运用,加强了读者对人物的感性认识,如图3.10(a)所示。
绘制图形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前封安排图形就是在固定的范围内不断地变换点、线、面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它们相互交织、融合、渗透、依存、烘托,造就一种秩序、一种韵律。点活跃,使画面生动、活泼,成组的点有聚集感,分散的点有离心感,连续的点有贯穿感。几个点在一起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形成不同的方向感。点的不同量和不同位置的布局,给人或轻松或紧密或点缀的视觉效果。一行文字可形成线,排列成行的图形也形成线,线带有感情色彩:竖线肃穆,斜线不稳定,平行线有条理,折线有转折扬抑感,曲线有弹动感,实线有明确感,粗线有清晰、单纯、阳刚气的感觉,细线有轻柔、优雅的感觉,直线刚健、简朴、有力。构图时,要确定大的结构线,这决定了画面的整体格局,同时要突出主体,层次分明,如图3.10(b)所示。
图3.10 前封照片(a)和绘制图形(b)的运用
3)色彩
重点推荐的图书,卖场一般用陈列前封的形式把图书摆放于书台,这让前封的色彩显得格外重要,在远距离识别上,色彩的面积、色相、纯度及明度,都能有效地激起读者的视觉感官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依据书籍的内容对色彩加以利用,如幼儿类读物针对幼儿娇嫩、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色调往往处理成高调,减弱各种颜色对比的力度,强调柔和的感觉;女性读物根据女性特征,选择温柔、妩媚、典雅的色彩;专业性强的读物色彩端庄、严肃、高雅,体现权威,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艺术类读物的色彩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有深度,忌轻浮、媚俗;科普书刊的色彩则可突显神秘感。总之,图书前封的色彩配置要协调,注意色相冷暖对比、纯度鲜明对比、明度深浅对比。如图3.11所示,《萧红传》(a)粉红底配以白字,暗示萧红作为女性悲苦的一生;《最受欢迎的故事》(b)五颜六色的漫画,激起了孩子的阅读欲望。
图3.11 前封色彩的运用
图3.12 后封条形码和定价
3.4.2 安排后封
后封又叫底封、封四,是前封的延续,整体风格与前封保持一致。后封的右下角需印上条形码和定价,一般同时可在后封的中上部印上责任编辑和设计者姓名,丛书还可印上丛书标志等,甚至可印点书籍广告之类的文字或图形,如图3.12所示。
3.4.3安排脊封
图3.13 书脊文字
无论是大型书城还是小书店,图书陈列在书架上,展现在读者眼中的是脊封。图书书脊厚度超过5mm就必须有脊封。脊封主要以文字信息为主,也可作简单美化,以吸引读者目光。文字由上到下分别为书名、编著译者、出版社(可附出版社图标),同前封信息完全一致,书名字号最大,要占书脊宽度的1/2以上,一般不需加注拼音。以880mm×1230 mm规格的32开本的图书为例,书名文字距书顶15mm左右,出版社名距书根10mm左右,实际运用中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图3.13所示。脊封的色彩和前后封明度相似或稍深于前后封颜色。
封二、封三一般不登载文字信息,作空白处理,前后勒口一般排作者信息简介或图书内容提要,如果是丛书,可登载丛书信息,前后勒口的内容要合理分配,一般色彩与前、后封相同,以使全书整体协调,有些可作空白处理。
【注意】实际制作中,图书前封、后封、脊封、勒口是放在一起设计的,印刷时单面彩色印刷。
任务知识拓展(一)
现代图书,特别是畅销书开始注重腰封的创意设计。腰封是在图书表面包上一条或横或竖的腰带状纸条,印有相关宣传及推介性图文信息。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主要体现图书的宣传价值。
腰封安排主观性很强,一般将文字、图形、色彩进行综合运用,形式则不固定。如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程丁插图全本红楼梦》,在酒红色的前封中间以诗文铺底,并饰以金色腰封,腰封正面置一光润精致的宝玉,腰封背部放一块石头,暗喻本书是写“宝玉变石头”的故事,并写上了鲁迅的评语。该腰封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但利用腰封宣传图书要谨慎,防止引起读者、作者逆反心理或造成“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后果。
任务知识拓展(二)
封面安排的审美性要求:
(1)形式与书籍内涵的统一
书籍外部装帧不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美,更是要将书籍内容和外在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以达到内容的升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政治性、学术性书籍要注意封面的庄重、大方、典雅,如《邓小平文选》《编辑概论》;少儿读物要注重封面的鲜艳、活泼,如《米老鼠与唐老鸭》《大闹天宫》;抒情散文封面应设计得清新淡雅,如《中外优秀抒情散文集》;医学类的书籍在色彩上应考虑纯度,以便给人干净卫生的感觉,如《皮肤病学》;关于中国民风民俗的书籍,可采用我国传统的线描、年画、剪纸等视觉形象,与书的内容相匹配,如《民间剪纸技巧》。
(2)视觉冲击力
图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过去讲究书卷气,色彩讲究灰、雅。时代变了,人的审美情趣变了,为了满足读者的视觉需要,跟上时代步伐,应改变旧的设计观念,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图书封面。强调强烈的色彩对比,鲜明醒目地突出主题,以吸引读者的第一目光。譬如大色块和小色块放置在一起比较,所得的感受,要比它们单独放置更明显: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现代图书设计在强调视觉冲击力的基础上,追求高雅、单纯、精美、新颖、简洁,如图3.14所示的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的粉红色方格封面就很吻合青年女性知识分子的读者定位。
(3)民族性
从设计观念上看,不论东方或西方,其书籍装帧艺术与他们自身的书籍艺术发展和历史渊源有很大关系。各国书籍艺术风格因各自的民族传统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而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如①美国——明快、强烈、广告味较重;②法国——活泼、华丽;③英国——简洁、庄重、醒目;④日本——新颖、精致、含蓄。出版领域的企业化,迫使我国许多装帧设计家探索追求自己的风格。如《长沙马王堆汉墓》(贺旭设计)一书,黑色的封面上,印着七个鲜红的、苍劲有力的大篆标题字,黑与红的运用是马王堆帛画、漆画的基本色调,显得非常凝重、大方;篆字的运用则体现了此书内容的悠久与古老。
图3.14 封面视觉感
(4)时代感
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商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都迫切需要装帧设计水平与其相适应。以《唐诗三百首》一书为例,清朝时此书为线装本,设计得简朴、大方、自然。新中国成立初期,此书的封面设计是在淡雅的缎锦图案上,突出“唐诗三百首”几个行书字体,显得古香古色。现在,设计者采用电脑扫描、照相植字等手段加上大胆的构图,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如图3.15所示。
图3.15 《唐诗三百首》的不同前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