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进士题名碑录的乾隆《邸报》
纵观我国古代的传统报纸,历经唐、宋、元、明各朝代的沿袭发展,到了清代,在传承前朝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演变和递进。清代参照明代官报发行的体制,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邸报》。清初的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公私文献中,均有不少有关邸报的记载。乾隆二十一年《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刊有一项规定:“嗣后令各提塘公设报房。其应钞事件,亲赴六科抄录,刷印转发各省。所有在京各衙门钞报,总由公报房钞发。”《清朝会典》记载:“各省提塘官设报房,凡钦奉谕旨及题奉等事件,亲赴六科钞录刊刷转发。”(参见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至乾隆中叶以后,原先仅由提塘及其所设报房垄断的《邸报》的抄录刊刻发行活动,转到一部分分离出来以刻报为营生,进而设立自办的报房刊刻钞报。同时,手工抄写逐步转向印刷,为清代民间报房印刷的报纸保存于世,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性。
今年4月26日,笔者委托友人拍得两份乾隆年间发行的《邸报》。一份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一份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设有封面,加框粘有“邸报”二字,均为科举类。报宽17厘米,高24厘米,用纸捻成线装,木版活字印刷。
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这份《邸报》,注明“戊戌科”,报心印有“题名碑录 乾隆戊戌”,实际就是殿试排名榜。内文有五页,内容为:“赐进士及第第一甲三名,戴衢亨,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人;蔡廷衡,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孙希旦,浙江温州府瑞安县人。”这就是所谓的“金榜题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名录。该报其余内容为刊载赐进士出身第二甲五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一百○三名。以上三甲共有一百五十七名,笔者统计了一下,其中浙江籍一共有二十二名,占了14%左右。
图4 乾隆四十五年《邸报》内页
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这份《邸报》(图4),注明“庚子恩科”,报心印有“题名碑录 乾隆庚子”,内文也有五页。此报与前报连头隔尾计年符合清朝科举规例。该报刊载的内容同前报,而与乾隆四十三年《邸报》不同之处是,乾隆四十五年的《邸报》在末页还刊载有“庚子科未经殿试”名单四名。从这两份刊载进士题名碑录的乾隆《邸报》中,可以窥见清朝科举制度的一斑,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其他讯息,譬如从这些公榜的进士居住所在地,可以获悉其时浙江设有杭州府、宁波府、绍兴府、温州府、严州府、嘉兴府、湖州府等府治……
清代的《邸报》或《邸钞》,在名称的使用上,有时并非那样严格区分,也有可能是不同报房印制的缘故,但同前代的具有中央政府公报性质的原始形态报纸一样,来源、发行渠道都受官方控制。它既是封建最高统治者赖以传报朝廷政事动态,起到“与众阅看”、“众所惩劝”作用的政治宣传工具,也是封建统治集团人物赖以了解朝廷政事动态的主要途径。甚至到了晚清,在受西方影响下出刊的新式报章上,还曾出现过“劝阅邸报,以知时务”的字样。可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一定的范围内,《邸报》的影响力实在是不小的。
2013年10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