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府“说话”的《四川官报》
晚清朝廷既视办官报为功令,各省自然风景云从。据统计,至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全国各地、各部门创办的官办报刊达110余种,遍布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参见李焱胜著《中国报刊图史》等书)。1904年(光绪三十年)成都官报局即办有一份《四川官报》,初为旬刊,按年编册,全年32期。以刊载官署文牍为主,兼及报道新闻,设有谕旨、奏议、论说、新闻、专件等栏目。
笔者藏有一份1904年11月(光绪三十年十月下旬)出版的第28册《四川官报》,报为册型,报头之背面刊有二十八册官报目录,分谕旨(有十道)、奏议、公牍、论说、新闻(分省内近事、省外近事、京外新闻和外国新闻)、专件(本期刊载奏定学堂章程)、演说和附录(辕抄摘录、藩辕牌示)等。本期官报《奏议》中刊有四川奏折二则,一为“督宪奏裁川省各差缺折(共裁成都府督捕通判等十一缺)”,一为“学宪郑奏请以教官兼任学堂经理折”等(图88)。
因为是“官报”,所以自然要为朝廷官府“说话”,至少是不能非议朝政。《四川官报》办报宗旨称“不议论朝政,不臧否人物,惟期奖掖进化,以开风气”。本期官报《公牍》栏目中,刊有一则《督宪限制粥厂暖厂办法告示》,可作一例。告示中说:“今年仍是十一月开办粥厂暖厂,却是改了地方,变了规矩,厂中只准收留老弱病废一毫不能运动的人。凡一切年壮的男妇,年轻的子弟,无论如何贫穷,均不准来厂吃粥,切须趁早自谋生计。”“本年川东川北各处灾荒,多少百姓冻饿,本部堂深为怜恻,筹赈救人,尚难全活,更何能以有用之谷米,养你们懒惰无益之游民。总之本部堂,宁可多花钱,设法救你们,断不肯花钱养活你们,反害你们的,你们须体贴本部堂这一片苦心,各谋生路。倘敢不遵示谕,依旧来厂乞求,则是甘居下流,即当执法重惩也。其各懔遵,切切特示。”督宪的这则告示,软硬兼施,煞费心机。官报刊发,自然站在督宪的立场上。
图88 1904年11月出版的《四川官报》
笔者浏览本期《四川官报》全部内容后,发现本期《演说》栏目中刊载的一篇《论四川宜多开煤矿以备铁路之用》,更是一篇为官府说话的杰作。演说开门见山,说道:“铁路最有关系的,就是煤炭。因为火车车头的蒸汽机,非煤不行,每日要烧千万斤,所以铁路所到的地方,就是需煤的地方,若是专靠一处挖煤取,也是不够用的。现在铁路正要用工,将来很要用些煤,四川产煤的山最多,莫若先从铁路经行的地方,将附近产煤的山,多多开挖起来,便算是我们四川铁路的利权,自己先占了些了。开矿的章程,光绪二十八年奏定,也是将矿务铁路归并管理,可见铁路的机关,以煤矿为紧要了。我们四川的煤矿,第一件无论官办私办,必须我们中国,我们四川的人承办,或自出巨本,或合立公司,方不负我们,锡制台保守主权的一片苦心。第二件是要破除风水的谬说。……火车行的甚快,取线要直,所有铁路不能十分绕越地方。凡有坟墓,必要迁移,这不用说了。开煤的地方,遇有坟墓,那里愚民,到今日还说甚么向山靠山,来龙去脉,一经挖煤开厂,便于子孙不利,百计阻挠,守着那荒谬的话,任你千言万语,劝他也不相信,推他信风水的缘故,不过欲发达强大。那晓得中国人信风水,国势越发衰弱;外国人不信风水,国势越发富强。有这样现成的比较,大家也就应该明白一点了。”“须知四川的铁路,是我们百姓的铁路。四川的煤矿,是我们百姓的煤矿。到了这个危险的时候,要望大家集股来办这个铁路,更望大家设法先办这个煤矿。锡制台经营这个四川铁路,保守这个主权,已是不遗余力了,当绅民的还不知道体会这一番苦心么?”体会锡制台苦心,自然也是官报一番苦心。
经笔者查阅有关新闻史料而获知,《四川官报》共办了8年,自第8年即1911年起改为五日刊,改版后分为公布类、参考类、附录等,曾登载过清末新政、立宪运动、保路运动、四川革命党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官报有四年每年只出32册,有两年出了35册,有一年出了33册,加上1911年出了54册,照此计,一共出了285期,不知确否?
2013年11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