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预测的概念

财务预测的概念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财务预测的概念(一)财务预测的定义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测算。财务活动自身的客观规律性和现代经济预测理论、方法的发展,使准确地开展财务预测成为可能。财务预测的目的是提高反应能力、减少损失、增加收益。因此,作为财务预测的结果,一般均由可量化的指标来明确表达。

一、财务预测的概念

(一)财务预测的定义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测算。现代财务管理必须具备预测这个“望远镜”,借以把握未来,明确方向。财务活动自身的客观规律性和现代经济预测理论、方法的发展,使准确地开展财务预测成为可能。财务预测的目的是提高反应能力、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从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看,媒介财务预测在财务决策、预算和控制等之前,是首要环节,通过财务预测可为进行财务决策、编制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提供依据。例如,通过筹资预测首先要估计企业未来的资金需要量,筹资预测是筹资、融资计划的前提;预测可能筹措到的资金可以指导决策,因此,财务预测有助于改善投资决策。

(二)财务预测的种类

财务预测可以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按预测对象,分为筹资预测、投资预测、成本预测、收入预测和利润预测;按预测性质,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按预测跨度时间,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按预测值多寡,分为单项预测和多项预测;按预测态势,分为静态预测和动态预测。

(三)预测工作的特点

1.预测工作具有超前性

预测工作可以分解为三个时期:观察期、当前期和预测期,如图5-1所示。

img2

图5-1 预测工作示意图

预测工作本质上就是在对预测对象作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超前性的分析,并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2.预测信息具有可测性

通过预测得到的关于预测对象的未来信息,通常可视为经营决策的目标,必须是可测度的、可量化的、可分解的。因此,作为财务预测的结果,一般均由可量化的指标来明确表达。

3.预测内容具有时空性

预测对象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发生与发展的,关于预测对象的未来信息只能通过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反映出来并加以测度。对预测内容时空特性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预测方法作科学的划分和正确的选择。

4.预测结果具有近似性

导致预测结果的近似性有很多原因:预测对象未来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预测者对预测对象及其所处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预测模型的非精确性、预测分析的经验性。

(四)财务预测的程序

一个完整的预测,一般要经历分析预测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根据一定的预测目的,广泛收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和数据;选择、建立适宜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分析、评价预测结果,并改进预测误差。开展财务预测的一般步骤为:

1.预测准备

这个阶段包括确定预测组织、明确预测目标和制定预测计划。确定了预测主题后,要围绕主题成立预测工作组。明确预测对象和要求,即首先要明确预测什么和完成什么要求。预测的对象和要求不同,所需搜集的资料、采用的方法、预测结果的表现方式等均会不同。确定预测目标,就是根据预测的对象、期限等方面的要求,来确定预测要达到什么要求,解决什么问题,预测的范围、目标领域、时间要求等。预测计划是预测目标的具体化,详细规定预测的任务与精度要求,预测的工作过程,参加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等。

2.搜集和整理资料

预测必须依据可靠的资料,并要求其具有完整性和典型性。收集什么资料,是由预测的目标所决定的。财务预测所需要的资料,可分为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纵向资料和横向资料,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等。财务预测中可以利用各种调查方法获取的直接资料,也可以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的间接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还应进行归类、汇总、调整、加工处理,使之满足预测的需要。对于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剔除偶然因素影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作为选择适当预测方法的依据。

3.运用适当预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这是财务预测的关键性步骤。即对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选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做出说明,取得初步的预测结果。预测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人们对预测对象发展变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通过分析研究预测对象的特性,根据各种预测方法的使用条件和性能,选择出适当的预测方法。各种预测方法都有其适应范围和优缺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着重从预测的目标、期限、精确度及成本等方面进行权衡并做出合理的选择。在方法选择上应摒弃那种“技术越复杂越好”的观点。对于特定的目标可利用多种预测方法,以互相验证预测的结果,或综合其他因素对预测结果加以修正。实践表明,多考虑几种方法会有好处,而且方法的差异越大越好。选择了预测方法后,还要根据预测对象和预测方法本身的要求,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4.分析预测误差,调整预测结果,做出最终预测

预测结果可能与实际不符,即发生预测误差。在预测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预测方法选择不当,建立的预测模型与产品实际需求规律不符合;建立预测模型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不全面或不准确;数学模型本身的缺陷,因为预测模型仅是实际过程的最佳近似,预测得出的数量不可能完全准确和全面;预测中出现了与过去不同的新影响因素,如政治、经济、技术或企业内部环境等;人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如预测人员的经验、分析、判断能力的局限性。如果预测误差过大,那么,就应该改变预测方法或修改数学模型。

预测的准确度能够达到90%以上,就是成功的预测;低于70%为预测不准,介于二者之间则为基本准确。预测误差要在计划、规划或某项决策实施后,通过预测追踪,对照实际计算误差,分析误差原因,评价预测和选用预测方法的可靠性,以便修正预测方案,改进预测模型,重选预测变量,调整预测结果,做出最终预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