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兴利除害扬正气——“微家族”之忧患
自2012年起,“正能量”成为一个人气颇高的新词汇。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很多博主在微博上喊出“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等励志口号。之后,众多网友跟进模仿,使“正能量”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时至今日,“正能量”一词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乃至生活,“正能量”的意义无处不在。如果将发展中的社会比喻为行驶中的列车,那就需要能量的驱动。创造和添加“正能量”,可以使列车平稳运行,行驶得更快更远。而创造和添加“负能量”,则会使列车频生故障,乃至驶入歧途。
而一种事物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关键还要看人们能否适度地掌控和把握它。如今,“微家族”及其成员已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广泛接触的社会新兴事物,并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新鲜的兴趣爱好。对此,是利是弊,其实看法不一。
对于“微家族”的崛起,许多人怀有强烈的忧患感——担忧对微博、微信的过度热衷,反而造成个人与现实社会隔离;担忧微阅读的流行,造成深度阅读的缺失;担忧微电影良莠不齐,传递负面价值观……凡此种种,颇多指摘。
在忧患者眼中,“微家族”的表情上总传递着负面情绪。作为民意舆情的交汇之地,“微家族”所传递出的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每个人群都会在“微家族”的沃土上开拓出一块领地,以供自己吐露心声、缓解压力。
留英归来的中国媒体人李梓新就为广大中年人群创建了一家名为“中国三明治”的网站。该网站名称源自美国的“三明治一代”,指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网站上登载了很多人的故事;尽管职业不同、背景各异,但他们代表了追随内心的价值观并在各种困难和压力下坚持自己的理想的三明治人。
创办人李梓新说:“三十岁上下的中国人,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夹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夹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夹在上司和下属之间,夹在都市与家乡之间,夹在自己与自己的挣扎之间,像极了一只三明治。”
如今的信息传播渠道已经相当通畅,但资讯过多。因此,有趣、短小、轻松、恶搞乃至负面的信息往往更加吸引眼球。或许是因为一些传统媒体惯于“报喜不报忧”,中国的微博平台则一直患有“坏消息综合征”。
尼尔森媒介研究[1]在2010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在网络上发表与产品相关的负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此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41.3%的中国网民明确表示“认同”尼尔森的这一调查结果。
时至今日,中国网民对“坏消息”的“亲近感”已不再局限于商业消费领域,而似乎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生活范畴。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渠道来交流不幸、发泄不满。于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2011年底,一篇名为《一个股民的自省:假如当初不炒股……》的文章在网络上再次掀起转发狂潮。继《爸,你不要再去买股票了》之后,又一位因股市而未老先衰的“小媳妇”哭诉道:“假如当初我没有炒股,我的生活质量一定比现在好;假如当初我没有炒股,我们夫妻一定比现在恩爱……”作者一口气说出了7个假如,最后深恶痛绝地总结道:“我不是炒股的料!”
此文引得网友连连跟帖。一时间,各大股吧和论坛里笼罩着愁云惨雾,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一位网友的总结陈词颇含哲理:“小钱靠挣,大钱是命,人生如梦。现实些吧,都应该醒悟了,劳动者才是无忧无虑的,劳动最光荣!”
类似言语,有感而发,多有共鸣。但有些言论就显得极为偏激。人们常把那些喜欢在微博上展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与情感的网友称为“微骚客”。说说家长里短,谈谈物质生活,倒也无碍。可是,不顾他人感受肆意地发泄情绪,就无疑变成了“微疯客”。
2011年6月,继南航机长对网友喷口水“央企你玩不起”、上海吉祥航空员工诅咒乘客被雷劈后,中国招商银行又爆出了“微博门”。招行成都分行科华支行的一名员工在自己的微博上留言,恶毒地咒骂顾客:“这些人真贱,银行开门一天不来,全部等到下班才来,我只能祝福你们出门就被撞死。”此事使招行的公众形象大跌,还引发了一小波“销卡潮”。
2012年1月25日,爱国者前员工、2007年度“快男”选手张恩源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大爆粗口,称武汉是“处处随手乱扔东西的污浊之地”,声称:“再见武汉!我是多么讨厌这座全国最大的农村土鳖城市……”该微博引来广大网友的气愤。尽管该条微博随后被作者删除,但爱国者总裁冯军还是在次日发微博表示:“经爱国者高管会紧急电话会议决定,一致同意依法解除与张恩源的劳动合同关系。”
负面情绪的肆意传播会引起人们的不满,而逐渐累积将会影响人们的世界观,最终形成悲观的处世态度。2013年7月,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了新版“丑小鸭”故事,引发热议:原本应该变成美丽天鹅的丑小鸭却成为“烤鸭大餐”。
而雷同的黑暗系童话故事还真不少:黑暗版的“睡美人”中,公主变成了邪恶的复仇女巫;而黑暗版的“灰姑娘”中,灰姑娘遭遇火刑成为了王子的陪葬者。
有媒体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学龄前儿童家长,其中8人表示自己从未注意过“黑暗童话”的存在,但都表示了对此类童话故事的担心。有家长看过“黑暗童话”后表示,故事结局太残忍,自己不会让小孩看。
乐观者每天活在天堂,悲观者每天活在地狱。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迥然不同。
例如,谈到如何改变命运,脚踏实地的乐观者会总结出这样十条途径:“1.比大多数同事勤奋认真;2.做好每一件小事;3.以微笑面对任何命运不公;4.时间比金钱重要;5.养成好习惯,习惯决定命运;6.不断与人性弱点斗争;7.天才都是有心人;8.机会无大小,只有时间早晚;永远不嫌弃小机会;9.等待大机会是痴心妄想;10.坚持不懈锻炼身体。”
而愤世嫉俗的悲观者却总结了这样十条途径:“1.国考胜出;2.傍上大佬;3.中了头彩;4.失足走红;5.混成凤姐;6.偷税成功;7.移民美国;8.娶了富婆;9.认识黑庄;10.微博成名。”
如果负面情绪的蔓延,缔造出无数的悲观者;那无疑将是“微家族”的最大忧患。于是,许多人开始唱衰“微家族”:“微博末日”“微电影走向末路”“微阅读失去青睐”等说法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有极端者将对“微家族”的喜好定位为“恶习”,欲除之而后快。
其实,如何兴利除害,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去看。提及人们的喜好,“酒色财气”堪称代表,自古被称为“人生四戒”,又泛指各种不良嗜好。常言道:“酒是断肠毒药,色是惹祸根苗,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杀人钢刀。”而这也只是一种极端的看法。
据说宋朝时候,宋神宗赵顼与宰相王安石同游大相国寺,看到寺墙上题有一首《酒色财气诗》,其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宋神宗看罢,觉得禅味甚浓,便让王安石和一绝,将“酒色财气”与国民生计联系起来,添上些积极向上的色彩。王安石随即题诗一首,其诗云:
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
民为财富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
宋神宗深为赞赏,乘兴也和诗一首,其诗云: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在中国政治经济改革史上,宋神宗和王安石是一对著名的君臣。他们以改革者的眼光,看到了这些百姓喜好中所蕴含的喜庆色彩和勃勃生机,在诗中巧妙地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人民生计结合起来,顿时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古人尚且有此智慧,今人岂可因噎废食?其实,不论何种喜好,如果过度痴迷,都有可能产生危害;但适度而为、因势利导,就可以化害为利。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掌握好这个“度”。而“度”其实就是“底线”。
那么,“微家族”的“底线”是什么呢?
2013年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了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新华微评”评论道:“互联网让人们获得了超越时空的发布交流便利。但其虚拟性也让不少人失去自我把握,线下线上判若两人,网络言行务求出位,网络情绪观点务求极化。其实,网络现实原是一体,网上言行很快就会照进现实。管好网上的自己,就是为我们共同的现实负责。”
管好自己,关怀大众。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当向国外的一些乐观者们学习。有媒体研究表明,西方一些媒体长期热衷报道负面新闻,受众对此日益厌倦。于是,“好消息”网站大受欢迎。200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12岁男孩——马克斯·琼斯觉得媒体上的负面新闻太多,便创办了“今日周末新闻”网站,专门报道令人鼓舞的新闻。该网站的每日浏览量很快达到5 000人次。
英国一位资深媒体人士感叹:“世界上好消息多的是。新闻不必全部是恐怖主义、战争和经济衰退。一批新媒体正在争着给读者提供鼓舞人心的报道,这些报道可以让生活更甜蜜。”
怎样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迅速找回快乐呢?2011年,30岁的加拿大人尼尔帕斯非常抑郁,妻子离他而去,又逢好友自杀。一系列倒霉事儿让他极度绝望。他闷在家里,大哭了一个星期。但哭过之后,他无奈地发现,日子还得过下去。于是,他决心创办一家“开心事”网站,每天写下一件快乐的事,一共坚持1 000天,帮大家找到1 000个快乐的理由。这家网站在470天里就让全世界1 700万人从中找回了快乐。
加拿大《环球邮报》从中精选了30件最开心的事。它们都是一些生活琐事,也许平时不曾注意;可一经提醒就会觉得,世界瞬间变得如此美好。现摘录如下:
1.摸摸口袋,竟然发现里面有钱。
2.成功赶上将要出发的汽车或火车。
3.别人为你按着电梯门的“开”键,等你进来。
4.电话响了,你拿起听筒发现正是刚才在想的人。
5.请别人为你挠背,他一下子挠到了最痒的部位。
6.突然想起小时候最好的朋友的电话号码。
7.你打算买的东西降价了。
8.干净利落地撕下有黏性的价格标签。
9.衣服上弄了污渍,但轻松洗掉了。
10.把手指上的刺挑出来了。
11.倾听烤肉在烤架上发出“咝咝”的声音。
12.一下子将废物扔进了垃圾箱,太准了。
13.想着今天是星期三,其实是星期五。
14.和朋友一起聊明星八卦。
15.把最后一块图案放进拼图里。
16.从洗衣机里取出的两只袜子刚好是一双。
17.完美地磕开一个鸡蛋。
18.收到一封信,地址是手写的。
19.清空电脑的回收站。
20.终于解开一个死结。
21.换了张干净的新床单。
22.坐飞机时,一大排座位就你一个人。
23.炎热天气喝下一杯冰水。
24.下雪后,第一个踩出脚印。
25.吃妈妈做的炒鸡蛋。
26.开了半天车,一路都是绿灯。
27.需要拥抱的时候,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
28.排队时,你所在的队伍最快。
29.广告时间换了频道,返回来的时候节目恰好开始。
30.发现明年生日那天是星期六或星期天。
归结起来,为“微家族”解除忧患,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积极传播“正能量”。2012年5月22日凌晨,重庆“的哥”李泽勇奋不顾身地跳进江中,去营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面对汹涌的江水,他全未顾忌自己刚做过胰腺手术。最终,女子和他都被无情的江水卷走。李泽勇舍己救人的新闻随即在网络上引发新一轮感动,无数网友通过微博和留言“向英雄致敬”。
可见,“微家族”可以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主流渠道。2011年,大学生刘啸宇用200元钱拍摄的一段片长仅为6分钟的“微视频”——《天堂午餐》,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竟达到了400万次的网络点击量。
《天堂午餐》讲述的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儿子,平时对母亲的辛劳不以为意,甚至对唠叨的母亲发脾气。面对母亲“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你给我做的饭”的期盼,他毫不在意地回答:“妈,等您老了,我天天做给您吃。”而当母亲猝然过世后,追悔莫及的儿子悉心给母亲做了一顿午餐。不少“80后”“90后”看完“泪崩”,认为这个“儿子”身上有所有“80后”“90后”的影子。不少网友认为,应该把自己埋在心底的“孝心”付诸于“孝行”。此类作品,尤当提倡。
生活原本就是细微琐碎的,“微家族”却可以在细微琐碎中提炼出无限妙趣。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引导,“微家族”就可以传递出无限“正能量”,使人们得以“微笑着生活”。
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微时代”的成熟期还远没有到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微家族”还将日益壮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之亲密接触。如何在满足个体自由的同时,确保“微而不恶”,仍是“微时代”的一大考验。
【注释】
[1]尼尔森媒介研究: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从事视听率调查的商业公司;1923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1999年被荷兰出版集团VNU收购;2004年与AGB集团合并,更名为AGB尼尔森媒介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