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蛹成蝶巧筑梦——“微视频”之升华
所谓“微电影”,又称“微影”,全称为“微型电影”,是一种近似于“电影短片”的网络视频短片,是将品类庞杂的“微视频”去芜存菁后的“优质品种”;一般具有“三微”的特点,即微播映时长(可短至几十秒钟)、微摄制周期(可短至一天之内)、微投资规模(可少至千元以内)。
“微电影”也正是电影艺术诞生之初的原始形态。早期电影的“短片时代”也可以视作微电影创作的第一波热潮。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公开售票,正式向社会公映他们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大门》等12部影片。这些短片可以视作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微电影”。
电影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和放映活动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短片时代”的早期,电影只是对生活的简单摹仿、机械照相,内容极为简单,大多是一些生活情景的片断,且多为即兴之作,最长也不过几分钟而已,仅是满足当时人们猎奇心理的消遣之物,毫无故事性可言。稍晚些时候,银幕上开始出现一些稍加编排的、表现有趣的生活情景的短片。
法国电影艺术家乔治·梅里爱[1]为电影开启了“造梦之旅”。他使电影从拍摄简单的场景进步为拍摄故事;其拍摄的《月球旅行记》于1902年9月1日上映,长约21分钟,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故事片,也可以视作世界上最早的“微故事片”。
而中国电影也是从“短片时代”起步的。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纪录片《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这一年,适逢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的六十寿辰。受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的邀请,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在京剧《定军山》中最拿手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片断。
《定军山》的片长仅有30分钟,却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也可视作中国最早的微纪录片。而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是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与郑正秋执导的《难夫难妻》(1913年,又名《洞房花烛》)。这部时长40分钟的影片则是中国最早的微故事片。
直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大师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时长190分钟的电影故事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和时长197分钟的电影故事片《党同伐异》(1916年);世界电影开始告别“短片时代”,进入“长片时代”。而中国的第一部电影长故事片《阎瑞生》也在1921年问世。
作为电影诞生之初的原始形态,电影短片的发展历程已逾百年;而近年来又被冠以“微电影”的名号,重装上阵,一时间“旧貌换新颜”,风光无限。可见,“微时代”的这件“新衣”确实有非凡的魔力!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微时代”,微电影以网络媒体为策源地,掀起了新一波创作热潮。随着DV、单反相机、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的普及,许多影视爱好者已经不再只是爱好,而是进一步学习剧作、剪辑、导演等知识技能。随着影视教育教学系统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微电影”作品诞生于互联网。
著名电影导演陈国富认为,微电影可以唤回电影伊始的想象空间。他说:“我认为所有电影形式的变化,对整体的电影创作都是有帮助的。……只要你能想象,只要在这个载体上面你能变出来的花样,我都是乐见其成的,不管作为电影从业人员或是普通观众。因为你想,在100多年前电影发明的时候,它是容许各种可能性的。以长度为例吧。你看卓别林的电影一开始就是一本戏,十几二十分钟,观众就到电影院里看那二十分钟的票。为什么现在就慢慢发展成格式化的、从九十分钟到一百二三十分钟这样一个物理长度呢?当然有市场和消费的理由。但它同时也磨灭了很多变化的可能性。所以我觉得现在你不管叫微电影也好,叫短片也好,叫电视电影也好,叫网络电影也好,都是在渐渐唤回我们的过去——电影刚出现时候那种爆炸性的想象空间。”[2]
于是,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声,“微电影”在中国异军突起,逐渐形成席卷全国的创作风潮。其佳作不断涌现,各类媒体举办的“微电影”赛会活动也纷纷开启。
华影盛视公司首席执行官赵雨润将目前中国微电影的主要创作力量归纳为四个阵营:第一类是视频网站,他们有自己的播出平台,制作和播放微电影是最容易的;第二类是广告公司,他们直接按照客户的需求拍摄,主要是以电视广告为内容的微电影;第三类是各种唱片公司、文化公司,主要以宣传为目的;第四类是独立的影视公司,他们也会按照独立的需求拍摄微电影。
同时,微电影的播映平台已不仅局限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还扩展至电视等传统媒体。在电视媒体上播映的“微电影”又称为“微剧”,可理解为“微型电视剧”。各大电视台的《爱拍电影》《华夏微电影》《幸福微剧场》等短片栏目都会征集一些优秀作品以供播映。
短片栏目是指以推荐和播映各类短片和短剧为内容的电视栏目。例如,中央电视台“第一剧场”频道于2012年开播的《微影天地》就是一档专门推荐和播映“微电影”的栏目,为影视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的电视播映平台。
《爱拍电影》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于2006年开播的一档周播短片栏目,每期时长26分钟;以植根民间的中国电影草根力量为依托,向观众推荐和播映国内外的优秀原创短片作品,并为民间影视爱好者们在短片摄制上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会邀请创作者们作客节目现场,与观众一起交流拍摄体验与心得。
享誉荧屏的《快乐驿站》则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于2004年开播的一档日播动漫栏目,每期时长10分钟。
该节目在“艺术经典、时尚演绎”的宗旨下,以“世界在变,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和智慧不变”为口号,用时尚的动漫手法来演绎中国的传统幽默节目,为原本就充满幽默色彩的相声、小品、评书以及歌曲、电影等喜剧类文艺节目增加了丰富的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观众欢迎;在观众收视时间和满意度两方面都有良好表现,已经成为具有文化影响力的老少咸宜的动漫品牌栏目。
该栏目主编姜怡湘介绍最初的创意来源时说:“其实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因为发现国内现在给成年人看的电视动漫节目非常少,而用动漫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表达幽默快乐。幽默快乐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于调剂快节奏的紧张工作状态非常有好处。所以策划了这个栏目。”
漫画大师朱德庸[3]曾说过:“漫画可以使人们难以接受的东西变得容易接受。”专家们认为,动漫与相声的结合,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待解决的难题——相声皮厚,进入情景慢,抖包袱之前的铺垫过程不容易抓住人;而用动漫来演绎,不仅提高了相声的节奏,还拓展了想象空间,增加了幽默表现力。
例如,一些关于心理活动的刻画、暗喻等,受语音限制,表现起来很困难;而通过动漫这种形式,很自然就达到效果了。这种生动的表现手法无疑对传播经典文艺作品,尤其是抢救绝版老艺术作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该栏目的最大特色还在于充分发挥了Flash动画[4]的优势,即“自由、便捷、个性、参与”;可以集合大众的幽默智慧来进行创作,再通过荧屏与大众分享。
Flash软件于2001年前后开始在中国动画领域风行。Flash动画从网络迅速推广到影视传播领域,发展速度极快。相比之下,其他形式的多媒体影视制作手段因常规网络带宽的限制,只能以低清晰度的流媒体形式在网络上传播,且在设备、周期、资金、想象力的表达等方面都对个人有很大的限制。而Flash软件打破了这些限制,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其呈现的作品也极具个性化特征。
作为日播栏目,《快乐驿站》为了保证足够的节目产量,其作品以Flash动画为主。当然,Flash并非唯一的工具和形式。只要能够传递快乐和幽默,任何形式都可以尝试。该栏目中的动画作品还使用过多种表现形式,如三维动画、泥偶动画甚至皮影等。
作为“微视频”的“升华版”,“微电影”的主要特性体现在如下三点:
首先,微电影的互动性很强。其制作门槛很低,甚至不需要高清摄像机或者DV,只用一部单反相机或者iRhone就可进行拍摄。只要有精彩的创意,就可以着手创作自己的微电影。因此,人人皆可参与,而每个人的评论与转发又促进了其传播与推广。
其次,微电影的开放性很强。微电影拥有开放的传播平台,可以在网络、手机以及公交、地铁的移动电视等多种移动终端上播映,优秀作品还可以进入电影院线放映。例如,中国电影集团与优酷网合作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就开通了网络播映与院线放映的双平台。
再次,微电影的宽松性很强。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于2012年7月9日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一律先审后播;行业协会要组织开展行业自律。
这种“以自审为主”的机制,使微电影获得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可以为更多影视爱好者提供成就自己的机会。他们的个人追求、独特风格和天才想象可以缔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而青年影视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微电影的创作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积累经验。著名演员姜武说:“微电影投资成本降低,对年轻导演来说是个好机会。它在题材、类型上更自由,给年轻导演一个实习的过程,同时也能挖掘一批好编剧。”
同时,由于摄制周期短,导演和演员更易于空出档期来进行拍摄;尤其是对于名导和名演员而言,大大提高了拍摄的可操作性。著名导演高希希就首度监制了《楚汉》系列微电影。
“全媒体”[5]时代的到来,为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心怀“银幕之梦”的影视爱好者们已是摩拳擦掌,准备着“人间遍种自由花”。
“80后”新锐导演李紫超认为:“多媒体时代是打开微电影创新理念及创收益的新平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时代的不断推新,快速便捷的视觉盛宴越来越受到青睐。微电影艺术正好弥补和满足了时代快速发展中人们对电影、电视剧的内心空白。它承载了大众对电影、电视剧新兴事物的无限期待;尤其是多媒体、3G手机等平台的应用,更给微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6]
【注释】
[1]乔治·梅里爱(1861—1938):男,法国电影导演、戏剧导演、魔术师,是世界上第一位电影艺术家;一生拍摄了几百部戏剧结构的电影,其创作的影片是电影真正成为艺术的开端。
[2]《独家对话:“华语金牌监制”陈国富》,来源:时光网,http://news.mtime.com/feature/dialogue_008.html。
[3]朱德庸:男,1960年生,台湾著名漫画家,其漫画专栏在台湾有十余年的连载历史;其中《醋溜族》专栏连载十年,创下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其漫画作品《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在内地青年男女中影响极大,拥有大批忠实读者。
[4]Flash是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于1999年6月推出的一款多媒体动画制作软件;作为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简便地融合在一起,制作出高品质的动态效果,从而造就了一种新的动画形式——Flash动画。
[5]“全媒体”是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
[6]《微博之后流行微电影?》,来源:《解放日报》,http://www.qstheory.cn/wh/whsy/201108/t20110826_105486.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