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包容——龙永图、谷永江纵论入世以来的中国文化产业
齐骥
龙永图:入世把中国和全球联系得更紧密
1994年4月龙永图被任命为外经贸部部长助理,主持复关和入世谈判,1997年2月晋升为副部长级首席谈判代表,在第一线领导并最终成功结束了长达15年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2002年,就任外经贸部副部长。2003年初,辞去外经贸部副部长职务,出任非官方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的秘书长。2003年1月,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在东京选举龙永图为秘书长。在此期间,龙永图一直关注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
龙永图作为第四任首席谈判代表,最终成为了中国加入WTO的见证人,推开了世贸组织的大门。中国从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开始,在15年漫长的谈判中,中国代表团先后有4人担任团长。从沈觉人到佟志广、谷永江,最初的代表团成员到最后已“所剩无几”,只有龙永图从首次亮相复关谈判一直“坚守”到最后的胜利。
时隔6年,龙永图依旧有一种气势,甚至更加睿智沉稳了。他觉得中国入世最大的意义在于加快了中国改革的进程,也就是说达到了中央当时提出来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为中国入世是一个重要的对外开放的行动,对外开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毕竟还是一个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因,内因就是内部体制改革,内部法制的建设。
2008年,在中国改革步入三十年之际,文化产业产生的效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逐渐明显。谈及入世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的影响,龙永图将其归结为两个层面的原因。
从全球战略层面上看,入世将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入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了,交流的步伐更加有力,交流的意义更加深远,产生的影响也更加巨大。”龙永图如是说。入世六年多来,中国以相当平静的心态稳健地与WTO接轨,评析这些年的轨迹并非易事,其中由表及里一连串的变化,生动上演着“WTO改变中国”。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正在进行“走出去”的突围。龙永图说,“从汉语热到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落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迈得稳健有力。”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近年来,全球各地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扑面而来,全世界看到了古老儒家文化散发的深厚魅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承汉语教学的载体,以圣人“孔子”为名、回归中华文化主流的孔子学院也应运而生。龙永图谈及入世以来的中国文化产业时,认为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促成中国文化的开放心态。“更加包容、更加丰富、充满活力”是龙永图对“入世”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描摹。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解决观念问题,既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推动改革,也要为市场经济发展解决“发展之惑”。“如果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不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能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所以,我认为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是文化交流,也是经济发展。”龙永图三年前说这句话时,中国的文化产业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如火如荼,文化与经济的合力发展,在龙永图看来是早就应该纳入战略构想的。“让我们的体制慢慢适应国际上文化产业的运营规律、规则。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其他产业一样,离不开开放的环境和政策。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博大的胸襟对待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一种宽容、博大的胸怀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之后理应具备的大国风范。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文化产业的开放是一个观念问题,入世也给中国百姓的心态和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龙永图平静的表情下,却为我们描摹了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蓝图。
谷永江:入世带来人们观念的变化
入世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什么?谷永江认为它给我们带来一个观念的转变,带来新的理念,对我们的政府管理理念和传统计划经济产生巨大冲击。这个观念的转变,也是我们改革开放的要求。
作为中国复关入世第三任首席谈判代表,谷永江指出,入世毫无疑问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在长期的世界经济合作中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对我们国家整个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实际上入世之前和入世之后,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并没有给我们很宽松的条件,我们入世之后5年取得的伟大成绩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带来的。
WTO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进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大家庭的一员,给中国在世界交往中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WTO的基本原则也影响了中国整个的社会。它主张法治,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社会,法治经济,没有法治就没有市场经济;它主张公平,世界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它主张无歧视原则……这些概念不仅影响了我们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交往,同时影响了我们中国的社会变革,影响了我们政府的执政能力,影响了我们国家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与观念。WTO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决策理念以及公众的文化消费观念都随着入世更加开放了。同时,入世后政府管理方式的调整,市场准入的放宽,无疑将吸引大量外资和民营资本的涌入,而且涉及范围将更广更大,这就呼唤着一个更加理性、健全和强大的体制机制的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对于广大文化消费者、文化产业的投资者和从业者、文化活动的经营者以及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国家文化体制发展之下,这种规则和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显得更为重要了。
对于入世后相关规则的推行和法律的修改,谷永江认为,“WTO的基本原则与和谐社会形成了默契”。关于建立和谐社会,有以下标志:“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分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为我们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但是实现每一项都是非常艰巨的,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也不能把现在取得的成就抛掉。国外文化理念和观念会伴随着入世逐渐涌入国内市场,这“一方面适应了人们的多元化文化消费要求,另一方面也会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有潜在的影响,这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具有经验、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而且熟悉市场规则和市场运作方式。我们虽然具有文化资源和主场作战的优势,但我们文化生产经营单位要在短期内变劣势为优势,使优势更优,壮大和发展自己,困难是相当大的”。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刘玉珠同志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曾多次参加我国加入WTO有关会谈。在谈到入世给文化产业带来的影响时,刘玉珠说:“我国对文化事业的管理主要依靠政策号召和行政措施,而缺少用法制手段引导、保障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入世将促进文化法制里没的进程”同时,入世对中国文化产业带来的很重要的影响就是,在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出台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上,迈出了有力的一步。逐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国际化发展思路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逐渐成为决策共识,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注入,鼓励各种形式的投资方式,也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文化创意产业参考》杂志社总编辑
张秀隆:时为广西桂林市市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