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加强培养主持人敬业精神的思考

对加强培养主持人敬业精神的思考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加强培养主持人敬业精神的思考刘 卓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繁荣的辉煌30年。在这种“著名主持人”的光环之下,却存在着很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现象,事实上,真正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在公众中有较高威望的主持人仍然寥若晨星。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主持人敬业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

对加强培养主持人敬业精神的思考

刘 卓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繁荣的辉煌30年。电视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早已从一个不为人重视的丑小鸭,变成了造就名人的点金棒,很多节目主持人通过电视屏幕为观众所熟悉,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在这种“著名主持人”的光环之下,却存在着很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现象,事实上,真正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在公众中有较高威望的主持人仍然寥若晨星。

所谓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专心致力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精益求精。中国传媒大学的八字校训“立德、敬业、博学、竞先”也清楚地揭示了敬业精神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主持人内心对主持行业的热爱、对受众和主持行业的高度尊重,是支撑其做好节目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主持人敬业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热爱播音主持专业,增强个性魅力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只有深深地热爱,才能够专心地投入并在这一领域做出成绩。

相信选择学习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都是深深喜爱这一专业的,即使初衷未尽相同。有些学生刚刚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在语音发声方面遇到了困难,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老师的指正,和声音条件较好的同学相比自惭形秽,日渐失去了自信,从而对专业学习越来越失去兴趣。“节目主持人天生一副好嗓子固然重要,但有特色的声音更为重要。”[1]有的节目主持人虽然声音的先天条件并不理想,但是却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养成科学用声的习惯,合理地调节呼吸、使用声带、掌握共鸣,从而达到美化声音的目的,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是在某个阶段的学习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寻找学习专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专业的热情,鼓励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引导他们向自己所擅长的方向发展,独辟蹊径,以求在未来的专业领域发挥自己的特色,有所作为。

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是凝聚于主持人身上的美,它是从多方面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性对受众所产生的吸引力。主要包括音质音色、举止谈吐、气质风度、学识才华、洞察力、应变力、语言功力、驾驭节目的能力、人品、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是其内在修养与外在仪表相融合而体现出来的有机美感。主持人的个性是其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创作个性的发挥可以给节目的构思立意、选题选材、编串艺术、风格手法等方面带来多样性,不同节目对主持人的语言形式和风格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个性魅力应该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千人一面,千部一声,是没有魅力可言的。主持人以其丰富的个性魅力体现出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和谐统一才能最终赢得大家的认可,这就要求主持人明确培养自我个性魅力的方向,不能盲从。然而从目前大量的实际工作看,主持人缺乏个性魅力这一问题如今已成为一个通病,成为制约电视节目甚至是电视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不少人依然跟在成功者的后面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这种创作态度迷失了正确的创作道路,将大量宝贵的时光消耗在学别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最终很可能难以找到自我,甚至丧失了自我。这样,一个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也就不存在了。

要具有个性魅力,应先了解别人事业成功的原因,更要对自己的业务素质有清醒的认识。比如,分析自己的学识、性格等特点、思维方式、情绪、喜好、语言特点以及一些外在条件,看清自身条件,灵活借鉴他人经验,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在个性魅力培养方面,不应热衷于效仿,而要在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选择积极地、有意识地突破司空见惯的模式,致力于构建某种新的模式,既让受众感到有一种或多或少的疏离感,又以自身的个性魅力,让观众迅速地熟悉、认可、接受并欣赏自己,这样才能在争夺观众眼球的战争中站稳脚跟。

具体到节目中,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扎根于主持人对节目主题的把握。失去了对节目的准确把握是主持人最大的失败。离开了节目内容去表现自我,个人魅力能有多大?节目主持人应该正确处理好个人和节目之间的关系,弄清自己在节目中的地位,找到个人优势与节目主题、风格的最佳结合点。

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文化内涵

主持人要想赢得观众,既要具备较好的声音、外貌等外部条件,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学识水平以及应有的业务能力等内在素质。后者比前者显得更重要,起着决定性作用。

有些节目主持人经过多年努力,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渐进入成熟期,有自己的固定栏目和观众群,在观众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工作惰性也会随之而来。主要表现为工作状态懈怠、缺少责任心、缺乏创新动力,缺失工作热情,缺少敬业精神,从而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如某台的著名男主播不认真备稿,在节目中口念白字,四次将“圈(juàn)养大熊猫”读成“圈(quān)养大熊猫”。所谓学无止境,满足现状、缺失敬业精神,只能止步不前,很难在专业素养上再有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如今,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媒介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电视节目的直接体现者,节目主持人究竟怎样才能经受住社会、观众、技术等方面的考验,避免成熟期惰性呢?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如何才能保持“敬业精神”,遏制惰性的出现。敬业就要精业。精业就要提高素养,精通业务,不断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观众,这就要求主持人拥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业精于勤,荒于嬉”。敬业就要勤业,勤业就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无论是否成名,主持人都应勤读、勤练、勤写、勤看。

知识是力量的源泉,是无尽的财富,对于主持人来说更是走上成功之路的基本保障。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就是通过滔滔不绝的“说”和观众沟通。腹中空空何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知识贫乏如何谈吐自如、广征博引?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布罗考,不仅以顽强的采访作风闻名于美国新闻界,而且还以读书勤奋、知识广博而出名。无论是政治、外交还是艺术、文学他都广泛涉猎。知识如无边的大海,我们的一叶轻舟该如何飘荡呢?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走向都已经明确地表示,主持人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内涵。在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的同时,学生们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拓展自己的知识构架,增强文化内涵,从而一专多长,厚积薄发。

天道酬勤,成功的节目主持人都是拥有敬业精神的典范。要在业务领域内做出优异的成绩、走向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主持人不但要专业,更要敬业!只有具备敬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地提高、充实和完善自我,才能够达到受众对节目主持人的多层次的要求。

三、明确职业角色定位,专注于本职工作

敬业是从业者对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的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从业者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所从事的行业之中,并在这种过程中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主持人没有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的节目上,而是心有旁骛,致力于各种副业,难免会顾此失彼。

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有些主持人舍弃了在本专业领域内的高品质追求,舍弃了不断进步、追求完美的目标,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淘金”潮流中,唱歌、表演、出书、拍广告等过多的社会活动不一而足,难免影响其专业质量的提升。这种风气在高校中也随处可见。在校园里,各种社会“星探”屡见不鲜,打着各种招牌的“选秀”活动层出不穷。一些禁不住诱惑的学生放下学业,浮躁地希望能一夜成名,逃课、辍学者日益增多。

除此之外,经常有学生以各种理由迟到、缺席或者不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轻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注意力过度分散到其他方面,这种学习态度是绝对不能纵容的,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敬业,对于主持人来说重要,对于在校学习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不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在学习上,很难打好专业基础,更会因此而远离原本在专业学习方面高质量、高品位的追求目标,得不偿失。

电视节目是为受众服务的。做受众的朋友、知音,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是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努力方向。要做到这点,势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甚至是牺牲精神。

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丹·拉瑟一年之中只有七八个周末能和家人团聚;靳羽西为了主持好《世界各地》节目,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在第50届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颁奖礼上获得最佳新闻节目主持人奖的凤凰卫视主持人胡一虎,在北京媒体见面会上说:“激情和敬业是主持人最需要的”,“我每主持完一期《一虎一席谈》,全身都会湿透,聊完就瘫了。因为我会认真听每个人讲话,包括点头、低头,何时该插话,何时该打断。”他还提到台湾娱乐主持人张小燕对他的影响最大,很钦佩她的敬业精神,“第一次见到她,感觉她就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妇人,但节目一开始她马上变得容光焕发,录完节目竟然需要急救。”再如香港已故明星沈殿霞,她也曾在多个访谈节目中谈到,“守时”在她40年的主持生涯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最红的时候也不允许自己耍大牌。他们呕心沥血,甚至还要放弃正常的家庭生活,倘若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是难以完成的。

四、正确认识工作职责,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

在中国,主持人是电视行业的代表,是党的喉舌,一旦失去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国家广电总局特别制定了《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提出了对主持人行为的要求,督促其发挥对社会公众审美及道德规范的导向作用,对电视观众负责。“正确引导舆论,努力传播知识,热情提供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要。”(《准则》第六条)无论对娱乐节目主持人还是新闻节目主持人,无论对中央台还是地方台,既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准则》第二条),更是不可推卸的重要义务! 《准则》是培养主持人敬业精神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可以从学习《准则》入手指导学生。

首先,要认真学好专业技能,强化语言功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好“示范作用”。

目前,很多港台娱乐类节目受到大家的推崇和喜爱。在对这些节目的研究和学习中,要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其节目形式、创意等优势方面,而不是肤浅地进行表面模仿,东施效颦,反为不美。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及习惯,不同地区的观众对主持人的语言习惯也有不同的要求。港台娱乐节目中的语言方式和习惯并非其成功的根本原因。盲目将这种语言习惯作为时髦要素代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中,除了有可能在初期会使观众产生某种猎奇快感之外,往往会适得其反,使观众产生排斥的心理。一些主持人刻意模仿港台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习惯,不分身份、场合、语境,滥用英文和外来语,用一些外在的技巧来掩饰反应迟钝、语言苍白、内容无聊,这不是真正恰切的表达手段。在另一方面,主持人的语言习惯对观众来讲具有引领的作用,“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要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发挥示范作用”(《准则》第二十一条)。

其次,节目主持人要准确把握传媒的美学品位,完善其对社会公众审美的导向性作用。

从本质上讲,电视娱乐节目在娱乐的同时也应该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但是,一些娱乐节目制作人无原则地注重节目的娱乐性,以污损、丑化人的形象来取悦观众,怪招迭出。在有的节目中,往嘉宾脸上乱抹颜色,逼嘉宾吃蚕蛹、蚂蚁等昆虫;有的男主持人梳着冲天辫,扎着灯笼裤,一副大花脸,又是拿大顶,又是后滚翻,有的甚至对着镜头学狗叫,以粗俗的语言谈论女性身体等。这种低品位的节目得到的可能是一时的笑声,失去的却是传媒的美学品位和文化责任。为追求笑声对受众所进行的偏差的价值判断导向是令人担忧的。大众需要美,缺少美的时候,他们才会不得已退而求其次。主持人对广大受众的审美心理具有引领作用,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绝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否则,最终导致的可能是对观众审美心理的误导、社会公众道德的滑坡甚至是最终的沦丧。主持人具有高度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媒体和受众沟通的中介,主持人应该在“稍高于群众审美的前提下,时时走在群众的前面……应该时刻不忘给群众一些更好的东西……应该给群众的欣赏趣味一点儿超前量”。[2]

另外,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其形象是对观众感觉的第一刺激信号,观众往往直接通过形象、神态、声音等的审美参照,做出认可与否的反应与判断。所以,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对节目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就是公众媒体的“脸”,主持人拥有荧屏话语权,因而可以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形象佳、能力强的主持人,就能给节目带来强力的辐射。作为美的传播者,主持人想要树立良好的声屏形象,就必须尊重大众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着装应端庄、大方、得体,服饰、发型、化妆、声音、举止等都要与栏目定位相协调。

主持人需要有规范的屏幕形象。传播学研究证明非语言符号,如人的身体动作、着装、化妆等,也能传达某种特定的信息。首先体语要美。体语,即身体语言和体态语言。主持人在屏幕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是内心情感和品质的表露。因此,主持人出镜时,必须做到生活化和规范化的统一。所谓生活化,就是贴近生活,切忌做作、矫饰,不能把主持变成表演,而规范化则要求主持人无论是坐、站、行,姿态都要端正得体。其次着装要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观念的变化,服装越来越丰富多彩并趋于个性化,衣着入时,独领风骚成为现代青年追逐的一种时尚。但对于主持人来说,服装是一种非语言信号,在任何场合穿何种服装都会传播某种特定信息。因此,主持人的屏幕形象绝不仅仅代表自己,小而言之代表所在的电视台,大而言之代表着国家和民族,主持人的服装已不是个人行为。主持人应该讲究穿着,因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尊重和对主持人职业的尊重。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设置化妆造型课程外,为学生增加相应的服饰搭配、形体、心理等课程也势在必行。

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潜心钻研本职工作的“敬业”,被很多人认为不合时宜。然而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成功的节目主持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型代表。胡塞尔说过,“我们切勿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时代的发展,当然会大浪淘沙,但那不腐的流水,必将不舍昼夜地奔腾汹涌,后浪催前浪,滚滚向前。”[3]

相信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敬业”将会更加普遍并备受推崇。在加强专业教学的同时,重视对播音员主持人敬业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有更多敬岗敬业的优秀主持人才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脊梁,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多的精神美餐。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注释】

[1]卢杉、晓澄:《感悟与升华———节目主持人素质修养论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42页。

[2]李立:《另一种休闲与娱乐———观中央电视台“佳艺”节目之感悟》,《现代传播》2001年第1期。

[3]转引自张颂:《朗读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7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