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主持特色之我见

当前“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主持特色之我见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主持特色之我见罗 莉随着时代的变迁、电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电视节目日益频道化,新栏目不断涌现、老节目不断改造,使我们对电视节目及其称谓有了新的认识,它的主持方式及手段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值得我们探究。因而,以“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这个名字取代以往的“电视社教类节目”有其积极意义与现实意义。

当前“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主持特色之我见

罗 莉

随着时代的变迁、电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电视节目日益频道化,新栏目不断涌现、老节目不断改造,使我们对电视节目及其称谓有了新的认识,它的主持方式及手段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值得我们探究。

一、“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称谓的思考

“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这个名字似乎使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是的,它与以往的“电视社教类节目”是一体同胞,所不同的是,这一名字更具有时代面貌,内涵更丰富,更贴近社会,具有时代性、社会性与人文性。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当前的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从以往的宣传教育为主,变为服务引领为主,最重要的是它摒弃了高高在上的“教育”意味,更适应今天中国的政治氛围与社会生活现实。因而,以“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这个名字取代以往的“电视社教类节目”有其积极意义与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是由各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民族、见解、审美、爱好的人群组成的,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不尽相同,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对电视传播的需求存在各种差异,然而,当今的电视受众却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都不喜欢听人教育自己,却愿意受人启发、引领自己,了解社会、认识世界、享受生活。虽然以往的“社教类节目”中的“社教”二字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教育,二是文化教育,这里的“社会教育”也不仅有政治性,还有经济、文化、科技等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用是向受众传授维系社会发展所需的社会规范和知识,承担起个人社会化的功能。但人们总易对“教育”二字产生抵触情绪,好像“教育”与“教化”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为了与时俱进,适应今天的社会氛围,我们有必要将其名称做相应修改,以更加适应其内涵与作用。

二、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的界定与内涵

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与新闻、娱乐节目的功能、性质有别,而其内容、节目形态以及创作手段都与之有多重交叉,具有复杂性。

在电视台播出的大量节目中,社会生活类节目最多,在众多的电视栏目中,除去新闻、娱乐、体育节目以外都可以称为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它大致有:法制、科学、文化、服务、交通、旅游、财经、汽车、住房、时尚、生态、气象、厨艺、情感、健康、农业、军事、民族、青少、老年、女性等内容与对象节目。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最具综合性,也存在复杂性与交叉性,对其划分可按社会功能,可依具体对象,也可按不同类别,无论如何划分,它都具有几个要旨:知识性、服务性、实用性、针对性与贴近性。

三、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的创作理念与更新

当前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的创作纷繁多样:新闻性与艺术性交叉渗透,服务性愈加明显,创作手段更加大胆、出新。这一切都来源于创作理念的更新。例如,央视“社会科学频道”的《走近科学》节目之所以能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一跃成为受人瞩目的节目,缘于节目的主创人员借鉴国外同类电视节目的创作经验,更新观念。他们从以往“教育人”的指导思想下走出,步入重视电视传播本质,凸显信息提供,关注娱乐受众、服务受众的意识境界,他们大胆借用文艺创作的叙事手法、表现手段及新闻纪实的表现方式,以求先通过传播对象生理上的眼球作用,赢得其心理上的认同与倾向。观念的更新带给他们实践的成功。

电视人张君昌指出:“知识经济、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精品节目、品牌栏目当仁不让地成为‘立台之本’、‘生存之本’,谁拥有信息量大、美誉度高的品牌,谁就可能拥有更多的受众;谁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和强大的创作能力,谁就能抢占竞争的‘制高点’。”电视是一种大众文化商品,电视制作者作为生产商,必然希望自己的商品得到受众的认可,而一种商品要卖出好价钱,有个好销路,必然要有适合对方接受的包装,在卖相上下工夫,吸引人的眼球,进而抓住买主的心。也就是说,除去商品“内容”的竞争力,还要具有商品“形式”的吸引力。诚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被人称为美的、好的东西,都离不开内容与形式、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只有好的形式,没有好的内容不行,同样,只有好的内容,没有好的形式也不行。我们媒体人必须懂得这点。人们在接受一个事物时,不是只接受其内容,也要伴随其形式,如若你的创作内容是好的,创作初衷是积极有益的,而创作手段单一、创作形式缺乏吸引力,势必会削弱其传播效果。当然,在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中,知识点在节目中占多少比例合适,科学、法制等内容如何穿上电视的外衣,让受众在娱乐身心的同时感到轻松、较容易地接受你想给予他的东西,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抓住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握准了节目的命脉,掌握了节目的归宿,实现了节目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我们在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的创作理念中,在注意电视的传播引导、服务大众功能的同时,应更加重视电视的娱乐功能。

娱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使人快乐或消遣;二是快乐有趣的活动。简单地说,娱乐就是一种快乐。在当前,追求娱乐还被看成是时尚和财富的象征,因此,追求娱乐彰显时代的气息,体现社会的进步。娱乐不应当是“肤浅”、“庸俗”的代名词,娱乐与文艺分不开,娱乐应当是生动、活力、美感的同胞姐妹。

娱乐功能,在我们的认知中,应当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轻松、愉快感;二是欣赏、情感性。

美国电视节目分成两大类:一是信息类,二是娱乐类,他们将除新闻节目以外的所有节目都划归为娱乐节目,并且渗透在制作理念中。抱着学习的态度,笔者参阅了《走近美国电视》、《对话美国电视》、《最新欧美电视节目模式》等书籍,也看了一些影像资料,在介绍的100个欧美最流行的电视节目中,的确没找到我们概念中的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书中的节目介绍只有新闻类、脱口秀类、综艺类、游戏类、真人秀类、少儿类,这些节目绝大多数都属于我们概念中的“娱乐类节目”(也许我们了解的只是凤毛麟角)。诚然,目前我们的社会意识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传媒行为与目标追求不大相同,但希冀传播获得最大价值,却是所有媒体人的共同追求。愿望的渴求,必施以有效的应对,于是娱乐元素、娱乐精神、娱乐手段等就成为实现这一诉求的“操作宝典”。当前,在中国“娱乐”已不是人们避之千里的“怪物”了,而是被人追捧的精神美味: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在情感失意、经济窘迫的境遇中,在身心成长、探索心切的状态下,人们都希望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抚慰心灵。需要指出的是,“娱乐”是一种手段,不是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传播的全部和重点,充其量仅是这类节目创作的一种包装、一种形式。因而,节目创作中的“分寸”与“度”很重要。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把好这个关,不可陷入“庸俗化”的泥坑、“娱乐化”的误区。

当前不少有理想、有追求的电视人在寻求创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新鲜的创造,在这种理念的催动下,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中出现了不少受人喜爱的栏目和节目。如通俗、生动、充满悬疑的《走近科学》;讲一个故事给你一个法理的《法律讲堂》;案情曲折、引人入胜的《第一线》;探究情感、解决问题的《人间》;将农村与城市联系在一起的《京郊大地》;充满新鲜活力、服务于人的《交换空间》;由主持人组成的“一家人”教给您各种生活小窍门的《快乐生活一点通》;每天教您健身养生之道的《快乐健身一箩筐》;主持人手拿“护宝槌”似不经意间砸毁仿造“古董”的《天下收藏》;带您进入探索发现天地、展现不解之谜的《探索与发现》,等等。这些栏目与节目具有较好的贴近性、丰富的表现手段与方式,能更好地吸引受众,抓住其心理。

四、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的主持特色

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的形态有:杂志型、专题型(纪录片)、访谈型;语言样态与方式有:解说、报道、串联、叙述、议论、讲解、介绍、交谈等;节目表现方式和手段有:故事化、人物化、悬念化、情景再现、演示、体验等。这些方式和手段的运用,打破了以往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制作单一、手段贫乏的现状,以一种全新的理念与做法揭开了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创作的新纪元。它的主要特色有:

(一)主持语言样态丰富

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涉及的领域很广,表现形式多样,当然这些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语言来体现。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里不少优秀节目的主持语言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解说、介绍、讲解,语言样态十分丰富,既有生动的叙述、描绘语言,也有通俗的口头语言,还有双向传递的交谈语言,甚至出现“角色性”的人物语言,更有不少“创新语言”。

例如,在《走近科学》节目中,主持人张腾岳用一种半讲、半说、半说书的“独创”方式给受众讲述一个个科学故事,剖析一个个不解之谜,他将枯燥难解的科学术语及科学原理,讲解得通俗易懂、生动、精炼,让人爱听。他借鉴了曲艺元素并运用比喻等方式,将节目文稿中的文字语言巧妙、有效地转化成独特的口头语言,实现了“文字语言”与“口头语言”两套语言系统的转换,实践是成功的。

无独有偶,北京电视台《京郊大地》栏目的男主持人肖一龙在主持中经常出入于农家院落、山水之间,为了适应节目风格,他的主持语言既有京郊地域特点,更融入了曲艺相声的贯口等表达技巧,既通俗幽默又轻松活泼,形成了自己的主持特色。

有类似语言特点的还有央视12套的主持人王筱磊以及各地方台的一些主持人。有声语言的多样化,可更好地反映内容,体现不同的创作风格。

(二)副语言作用明显

副语言,指除有声语言以外,人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服饰、化妆及物品等。在人际交流与大众传播活动中,副语言的重要性不亚于有声语言,大量的信息正是由副语言传达、透露出来的。副语言的功用主要有三个:传达人的态度、情绪;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替代有声语言表达。

在新的创作理念下,当前的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创作形式多样,更加注重电视手段的运用及主持的“动态化”。什么是动态化主持?一是主持时空随节目需要而变化;二是充分利用主持人的体态语帮助有声语言表达。这种动态化主持不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可更好地展现特定环境;主持人的主持也不是只有死板的坐姿或站姿,而是根据节目内容、形式的需要或走、或跑、或跳、或演示———使主持生动、活泼、形象,能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例如,央视7套的一档农业节目中,女主持人不是在演播室内主持,而是来到农民养鱼的池塘边,为了表明农民科研致富,将长不大的贵重鱼种与另一种体型较大的鱼种杂交获得丰收时,她竟躺在池边与鱼比长短,让人一目了然。

又如,北京电视台《收藏天下》节目中,主持人王刚手中那令人心中发紧的“护宝槌”,曾经多少次似不经意间砸向“宝物”,引来一阵惊呼。这一举动既带来悬念,又有一定的戏剧性,给节目添了彩。在这里,副语言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再如,央视主持人张腾岳,在他主持的节目中,为了破解科学之谜、讲清各种原理,他经常站在一幅幅图板面前比划讲解,或以实物亲自操练演示,“物语”展示清楚,“体态语”运用自然,很好地配合了有声语言的讲解。

还如,北京电视台《快乐健身一箩筐》(前期)的节目中,男女主持人在嘉宾的指点下,与现场观众一起蹦跳操练,体验着健康的途径。

可以说,副语言在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中,发挥着极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丰富了节目形式和表现手段,还增强了传播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视社会生活节目的创作,一半在副语言的运用,这与其表现内容、传播属性及传播功能紧密相连。

(三)故事化主持出新

不久前召开的一次专项研讨会上,曾有这样一些议论:“观众爱看什么?就是故事”,“讲故事是潮流所趋,市场所迫”。“新闻是正在发生的故事,电视剧是虚拟的故事,栏目剧也是虚构的故事,而荧屏上那些———节目也都越来越故事化了。”江西电视台《传奇故事》的制片人金飞说:“现在电视节目的故事化改造完全是顺应观众的需要。”钱江频道的老牌栏目《大家》在2006年改版后,每天讲述一个老百姓的故事,创造了收视传奇。制片人林非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打开电视机,人人都在讲故事。整个人类就是爱听故事的动物。现在的电视节目要有故事性。不会讲故事,就不是好的电视人。”“近几年,‘故事’的火暴程度也反映出‘故事’对一个节目的重要性。”

“故事”按以往人们的观念来看是文艺作品创作独有的手段和方式,而在社会生活类节目中出现,似有些“出位”。然而,大量的实践使我们看到,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注意力经济的挤压下,人们更加注意传播对象的好恶感;另一方面,在这一思路下,当今非文艺性节目借用文艺性创作手段大讲“科学故事”、“法制故事”、“情感故事”、“致富故事”,而文艺性节目也运用新闻纪实手段来丰富自身的创造。相互借鉴、互补长短、抢夺视点、实现效益,成了今天电视媒体之战的内容之一。

故事是有情节、有悬念、有人物、有情感的,人们之所以爱看故事,就在于它有吸引力、有情节、有悬念、有人物、有情感,接受起来较容易。在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中,创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一度创作”,运用故事化思路展开情节、结构内容、表现人物、渲染情感、设置悬念;二是“二度创造”,主持人对“一度创作”文本进行适应性体现,选择播出语体,切准基调、风格,调动思维、情感,对应传播对象,运用体态语合力打造一个故事。

在各种故事的讲述过程中,目前时髦的电视化手段“情景再现”往往是少不了的。所谓“情景再现”是人为地再现过去的某一事件、某一过程或某一细节。这类“情景再现”是事后摆拍的,所以时间、地点是时过境迁,人物是他人扮演的,作用仅是“虚拟”内容,目的是讲好故事,更好地展示情节和人物。

在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里故事的展开与知识的介绍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角色性主持”的出现。何谓角色性主持?即主持人化为某一角色在节目中出现,成为节目创作的一部分。如深受孩子们喜爱、定位于聪明、好奇的“人偶形象”的“金龟子”刘纯燕;《电影传奇》中扮演成为某一人物、“情景再现”当时情境的“多面人”崔永元;《走近科学》节目之“爱美记”中装扮为“原始人”的张腾岳与现代的自己同时出现在画面中对话……这些由主持人化为的角色,有固定的,有临时的,他们不是演员,却在运用表演元素将自己的主持工作做得锦上添花、生动诱人。

以上就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的主持特色谈了本人的看法,期待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