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侨校优势,为海内外培养“三语”播音主持人才———暨南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摸索与探讨
林小榆
为了更好地完善广播电视学科的专业设置,满足广播电视行业及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2007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提出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申请。经教育部批准,该专业正式设立并将于2009年正式招生。此举可以说是充分地发挥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教育资源优势,也填补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尚无播音主持专业的空白。针对暨南大学的办学方针和办学条件,我们提出培养“三语”播音主持人才的目标。
一、“三语”播音主持教学的可行性
(一)生源多元化
暨南大学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是我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也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面向世界五大洲120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地区招生。依托这个招生平台,目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外招生比例达75%之多。新开办的播音主持专业也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的侨校优势,面向全国各省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国家招生。由于生源的多元化,暨南大学高度重视“三语”教学,这为普通话播音、粤语播音和英语播音教学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二)语言背景多样化
根据生源的不同地区,我们对其语言背景进行分类,具体情况如下:
由表格可见,生源的多元化,使得学生的语言背景也多样化,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基本拥有“普、粤、英”的“三语”能力。但生源地不同,其语言背景的主次也不尽相同,其中内地(除广东)及台湾地区以普通话和与普通话同属一脉的台湾“国语”为主、英语为辅;广东地区则以粤语为主、普通话为辅;港澳地区以粤语为主,英语和普通话为辅;海外学生以英语为主、粤语和普通话为辅。学生语言背景的多样化,是我们设想和实现“三语”教学的重要原因。
(三)就业地区多域化
生源的多元化决定了就业地区的多域化。我们拥有内地、港澳台、海外的广泛生源,外招生的就业面主要通向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就业地区与国内的语言环境不同,例如,港澳地区仍以粤语为主要的播音主持语言,海外需要以英语为主的播音主持语言。因此,就业地区多域化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们具备掌握多语的播音主持能力。但随着中国的发展,普通话将在世界上被大范围地推广和应用,无论海内外,我们都需要能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播音主持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尤其被海外所需要,他们将是面向海外进行传播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多语的播音主持能力也将为学生们开拓广阔的就业市场。目前,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新闻院校尚无播音主持专业,也没有专门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机构或部门,但广播电视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有很大的需求。据了解,香港地区的主持人主要是由电视台以“艺人培训班”的形式进行训练和选拔;台湾地区则由电视台或新闻传播类院校开设的“配音班”为广电业输送人才。但是单纯的“艺人班”或“配音班”并不能满足业界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培养拥有“三语”能力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正好可以填补空白、抢占先机。
二、“三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暨南大学开设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将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海内外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部门培养具有“普、粤、英”三语传播能力的播音员、新闻主播、节目主持人和出镜记者。在人才培养的探索中,我们尝试以打造“1+2”的语言传播能力、特色“选修课模块”、设置双学位等途径实现“三语”播音的培养模式。
(一)“1+2”———因材施教,突出优势,三语并行
针对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多元化的生源,我们实行“三语”播音主持教学。学生在进行必要的基础专业课训练后,将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普通话、粤语或者英语播音主持作为主攻方向,将来可从事三语播音主持、新闻评论、体育解说、综艺娱乐主持、影视艺术配音、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工作,力求成为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
针对学生的具体语言背景,我们实行“1+2”的培养方式,希望能达到因材施教,突出优势,“三语”并行的教学效果。“1”指的是以学生的第一语言为主的教学,“2”指的是以其第二语言及第三语言为辅的教学。例如,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讲粤语的,主要是外招生中的港澳学生和内招生中的广东籍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可以进行以粤语为主的播音主持培养,在突出粤语播音主持教学的同时,我们也会同时进行普通话和英语播音主持的教学。“1+2”的培养方法最终是希望培养具备多语传播能力的播音主持人才。
(二)特色“选修模块”———自由动作中的规定动作
在解决粤语和英语播音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利用了独具特色的“选修课模块”,为学生设置了粤语和英语的相关课程。
“选修课模块”是在学生完成了第一年的“大平台”公选课和第二年的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后所要进行的选修课学习。与一般选修课不同的是,我们把相关的三到四门课程规定在了一个模块里,学生们必须对模块进行选择,而不是进行单科的选择。这样的好处是使得课程的组合更具科学性,避免了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而造成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和不合理性。
按照教学规定,学生需要选修三个或三个以上“模块”才能完成学业所要求得到的学分。为了更好地实现播音主持专业“三语”教学的设想,我们将设置“普、粤、英”三语播音主持的相关模块,学生在模块的选择上,我们规定学生的第二、第三语言的两个模块为“必选模块”。学生必须学习“1+2”中的“2”的两个辅助语种播音的相关课程,这样可以保持三语教学的关联性和贯通性。
(三)双学位———吸纳跨专业的多语传播人才
虽然暨南大学目前还没有正式招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但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年开设“粤语播音”和“播音与主持艺术”等课程,十分受学生们的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选修播音主持课程的学生中,有不少是来自其他学院跨专业的学生,例如国际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等。教学实践发现,这些跨专业的学生在经过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训练后,能较好地结合自身专业的学科知识并运用到播音主持创作中来,这大大弥补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同时,这些跨专业的学生也大多具备“普、粤、英”三语的语言背景,符合我院培养人才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设想面向其他学院设置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双学位,通过一定的考核,吸纳培养一批具备跨专业背景的多语传播人才。
“三语”播音教学可以说是由暨南大学独特的办学条件所决定的,这将成为暨南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特色之一。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我们决不能走他人的“复制之路”,而应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办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暨南大学正朝着“人优我特”的方向摸索前进。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