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病房里的《跨越》
梁瑞平和潘礼平打来请求审片的电话时,魏文彬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他有铁一般的意志,但毕竟不是一个铁打的人。没日没夜的高速运转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他的身体变得十分脆弱,一场秋雨一淋,就把他撂倒在病床上。“那一年的雨好像特别多。”多年以后他咕哝着说。其实那一年的气候并无异常,秋雨无非应时而至,只是因为广电中心的工程,他几乎不能容忍马栏山的天空哪怕只是飘过一丝乌云。一下雨他就心急如焚,穿双套鞋在工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处查看。
医生不同意他出院回台。他说:“那就把片子拿到这里来看吧。”
梁瑞平等人抱着编辑机和显示器来到病房,手脚麻利地架机连线,把魏老板的病房变成了一个临时审看间。
魏老板斜斜地靠在床头,形容憔悴,双眼饱含焦虑的期待。
梁瑞平有些不忍地看他一眼,迟疑了一下,将节目带咔嗒一声推进放像机。
屏幕上出现了熟悉不过的场景:动物园隔壁的电视台老院子,矮矮的一圈围墙,围着一栋4层高的办公大楼,一栋3层高的办公小楼,7栋宿舍楼,外加一座铁塔,总面积不足50亩。摄像机镜头探进办公大楼,展现在屏幕上的是一派拥挤杂乱。随即主持人李兵面色凝重地出现在镜头前,道出忧心忡忡的疑问:
“一个缺乏空间的电视台,我们能为它的明天倾注多少想象力呢?”
紧接着出现在画面里的是老院子里高耸入云的铁塔。
这是湖南电视上一个时代的标志性成就,为扩大湖南电视的无线覆盖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建成投入使用的当年,曾令湖南电视台的广告收入翻了一番。但这也是一个令人酸楚的物件——卫星电视时代很快来临,铁塔建得再高,无线发射功率再大,怎能及得卫星电视的传输范围之广、传输速度之快、传输容量之大和传输质量之佳。回头来看,这座铁塔的修建,虽然也是不乏勇气与魄力的手笔,毕竟还是缺乏一点远见。卫星传输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已经确定,今后将主要“采用广播卫星覆盖”。[3]湖南电视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修建的无线电视发射塔,难以避免很快落寞的命运。解说词发出一连串叹息与诘问:
3年前竣工的电视发射塔,曾一度使我们产生过某种莫名其妙的昏眩,它在全国屈指可数的高度,曾使我们觉得湖南台可以在无形的电视空间里找到突破。但在高度之下,我们的电视生产方式、运作手段乃至电视表现手法并未完全走出黑白电影胶片时代。
面对一场来自天上和地面的立体“战争”,我省一位权威的电视人士甚至搬用了“节节败退”这个军事上最可怕的字眼来警示湖南台目前的处境。
面对一个新的电视时代,湖南台将拿什么奉献给观众,旧的体制、旧的电视生产方式、旧的电视覆盖网、旧的办公楼、旧的电视观念还能让我们温情脉脉到几时?
镜头随即转至湖南经济广播电台的“友谊直播室”。湖南经济广播电台于1992年8月8日开播,以当时还不普遍的直播为特色,并且富有创意地将直播工作间设在长沙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人气最旺的高级商厦的透明玻璃间里,首次将神秘的电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之成为长沙都市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吸引了大批听众,掀起了一股广播热。然而,广播同样面临为落后的覆盖方式所制约的悲哀。解说词写道:
这是湖南广播一处带改革性的试验田和风景线,每天从这里发送的电波都在有力地团结和吸引一支越来越庞大的收音家族。但是出五一大道不远,“友谊直播室”的声音便遇到了一座小山峰的阻拦,这山居然就是长沙的名胜岳麓山。风景独好的岳麓山,可以拒绝我们自己的名牌,却不去阻挡来自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之音”和英国BBC,这到底是岳麓山的误导,还是广播的悲剧?
当广播的悲剧连同电视的窘迫一起向我们逼近的时候,一场没有硝烟,没有国界的空中世纪之战已经打到了我们身边。黄土岭这个拥有我省广播电视首脑机关的小山头,必须同时对危机和挑战做出历史性的回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