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小组长发配总编室

改革小组长发配总编室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3 改革小组长发配总编室1996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改革小组长刘惠东接到魏老板要他去总编室任职的电话时,他正站在一个高处想问题。总编室当时的职能之弱,地位之低,由此可见一斑。在讨论全台机构改革的方案时,作为改革小组长的刘惠东有两个关于加强总编室职能的提议引起了魏文彬的高度重视。其一是将播出科成建制划归总编室,其二是在总编室成立收视研究科。

12.3 改革小组长发配总编室

1996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改革小组长刘惠东接到魏老板要他去总编室任职的电话时,他正站在一个高处想问题。他住在宿舍区一栋的顶层,可以很方便地上到楼顶,那里人迹罕至,他常常一个人在这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俯瞰电视台小小的院子。

他当时所想的问题不是总编室的问题,而是新闻中心的问题。当时改革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十几个部室将撤并成为6大中心,刘惠东是新闻中心主任的热门人选。他精通新闻业务,时任新闻部副主任。新闻是全台的重中之重,他当新闻中心主任既是众望所归,也符合他个人的理想与意愿。

魏老板的电话开门见山:“惠东,你到总编室去,怎么样?”

刘惠东对此毫无思想准备,脱口一句:“老板,我还是搞新闻吧,总编室的业务我不懂。”

魏文彬说了一句绕口令般的话:“你说你不懂,我说我也不懂,可是有一条我懂,说自己懂的人其实也不一定懂。”

魏老板的绕口令让刘惠东忍不住笑了起来。

魏老板自己也跟着笑起来。

颇有一些善良的人很同情刘惠东的“遭遇”,觉得他身为改革的先锋,在改革成功之际却被“发配”到“二流”部门任职,成了改革过程中“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讨厌改革小组的“保守派”中,甚至有人幸灾乐祸。人人都以为他“屈就”总编室主任一职相当于遭到了“贬谪”。

总编室当时的职能之弱,地位之低,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的总编室,被人戏称为“端盘子的姑娘”。由于全台实施以部门为单位的条块化管理,频道实施以栏目为单位的切割式“经营”,总编室的职能就是把来自各个部门的各档节目“汇总”起来,“串编”一下,一盘子端到播出线,此外几乎别无作为。总编室的职能弱小至此,湖南电视台等于没有一个核心部门来对频道的整体形象负责,频道因此呈现为被栏目和广告简单切割的状态,像一块一块的自留地,由着各个栏目东一块西一块种满各种各样的庄稼,说不定还围着各式各样的篱笆,完全没有统一的章法。所以魏文彬曾经说:“街道有脏乱差,频道也有脏乱差。我一想起这个频道上了星,别人会说你们湖南的街道脏乱差,频道也脏乱差,背上就会出冷汗。”

魏老板突然把刘惠东派往总编室,据他自己说是“灵机一动”。在讨论全台机构改革的方案时,作为改革小组长的刘惠东有两个关于加强总编室职能的提议引起了魏文彬的高度重视。其一是将播出科成建制划归总编室,其二是在总编室成立收视研究科。显然这是强化总编室职能的两个“撒手锏”,控制播出线有利于总编室对频道进行宏观管理,上星之前的频道改造非常需要加强总编室对于播出线的控制能力;收视研究旨在建立节目评价体系,为奖优罚劣提供标准,一旦成功,总编室将真正拥有指导全频道生产的权威。

魏文彬清楚地知道,并不是所有合理的改革方案都能完美地实现。于是他“灵机一动”:让提出这个方案的人自己去实施这个方案。

魏老板对刘惠东说了两句话:

“如果你去了总编室,它还是这么弱,那就说明我用错了人。”

“如果你去了总编室,它还是这么弱,那就说明你们改革小组做的改革方案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这两句话是支持,也是逼迫;是激将,更是寄予厚望。刘惠东别无选择,必须以最强硬的姿态来打造一个最强势的总编室。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惠东后来人称湖南电视台“史上最牛”的总编室主任——这是一个微妙的说法,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在有些人是真心的钦服,在另一些人却可能是咬牙切齿的愤恨——刘惠东一度被赋予极大的权力来打造一个中国最规范的频道,他采取“矫枉过正”的方式来做“拨乱反正”的工作,对任何扰乱频道秩序的人与事,都毫不留情地打击与制裁。他的“撒手锏”,正是他当初提议划归总编室的播出线。那段时间,只有三个人指挥得动播出线,一厅之长魏文彬、一台之长曾凡安和总编室主任刘惠东,其他任何人打电话到播出线试图干预播出编排,都遭到客气而坚决的抗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