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鄂温克人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
生活在茫茫草原中的鄂温克人,在大众传播进入草原之前,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单一,主要是依靠各种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其中,人际传播占据主导地位,是鄂温克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组织传播在偏僻的草原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如人际传播。就人际传播而言,由于草原地广人稀,鄂温克人的居住方式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鄂温克人之间的交往并不频繁,除了相距较近的牧户间有机会经常沟通和交流之外,大部分牧民之间因为相隔较远,很难做到在信息方面互通有无。但是,具有开放和进取精神的鄂温克人,并没有因为生存环境的封闭而导致对信息的忽略,他们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互通有无,交流各自掌握的信息,以此共享稀缺的信息资源。具体来说,鄂温克人从人际传播中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加各种节日活动
从远古的历史时期,鄂温克人生活在北亚细亚广袤的崇山峻岭之间,创造了自己丰富的游猎文化。在狩猎的漫长岁月中,鄂温克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庆活动,如“瑟宾节”是鄂温克族最有特色的民族节日。清朝年间部分鄂温克人移居呼伦贝尔草原之后,受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鄂温克人在保留自身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基础上,也接受了其他民族的节日,如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祭敖包以及欢庆丰收的“伊木纳”等。与此同时,鄂温克人也接受了汉族人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这些众多的节日不但为鄂温克人提供了欢聚和娱乐的机会,也为鄂温克人互相传递信息,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瑟宾节”是鄂温克族最古老的节日,“瑟宾”在鄂温克语中是“欢乐祥和”之意。是古时候生活在大森林里的鄂温克猎民所举行的一种集会活动,包括祭祀和狂欢,后来由于鄂温克人频繁的迁徙,“瑟宾节”一度在鄂温克人中失传。在1993年内蒙古鄂温克族研究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参会成员一致决定将每年的6月18日定为鄂温克族的民族节日——“瑟宾节”。在“瑟宾节”失传的日子里,草原鄂温克人最重大的活动是每年的祭敖包[1]和那达慕。每年农历五月间鄂温克人选择吉日祭敖包,敖包会是鄂温克人的传统宗教节日,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节日期间,男女老少会从远近的牧区骑着马或者赶着勒勒车汇集在敖包山下。敖包会的主要内容是祭祀敖包和举行各种摔跤、赛马和射箭等娱乐活动,宴会后,参加者还要载歌载舞,尽情狂欢。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在每年7~8月间举行。那达慕是蒙语译音,意思是“娱乐”或“游戏”。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乘着车,骑着马,带着农牧产品奔走在各会场之间。在这庆祝丰收的日子里,人们互致吉祥的问候。大会期间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表演、物资交流等活动。受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影响,草原鄂温克人也加入了那达慕盛会的活动之中。除了祭敖包和那达慕这种大型的活动之外,鄂温克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伊木纳”,这是一个庆祝牧业丰收的节日。“伊木纳”没有固定的日期,各个家庭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而定。另外,春节也是鄂温克人非常重视的节日,春节期间,大家会带着洁白的哈达和各种美酒,结伴去会亲友,互相祝贺并且开怀畅饮。
鄂温克人非常重视参加各种节日活动,除了劳动之外,他们把参加节日庆典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一是因为鄂温克人有着非常虔诚的宗教信仰,各种节日里都要祭神、祭祖,祈求在诸神的保佑下平安幸福地生活。另外,节日中举行的各项比赛和歌舞娱乐活动,为辛苦劳作而又生活单调的鄂温克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竞技、释放情绪、尽情欢乐的空间。与此同时,各种节日活动也为由于地域相隔较远而难以交流和沟通的鄂温克人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鄂温克人见面后经常互相询问的话题是“最近有什么消息吗?”,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嘎查与苏木,各种鲜活的信息能够借着节日庆典时的相聚得以汇集、传播。每一次参加节日聚会以后,鄂温克人不但获得身心的释放,同时也获得了一次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牧民萨因巴图很热衷于参加各种节日庆典或者朋友间的小型聚会,他的话也很有代表性:
去祭敖包和参加那达慕对牧民来说很重要,那种场合人非常多,大家从草原各地赶来,平时见不到的亲戚和朋友在这个时候都能见到,聚在一起喝酒、聊天。那些住在公路边上或者家里有亲戚在市里的人对外面了解得比较多,他们在喝酒聊天的时候把知道的事情都讲给大家听。还有,在这些比较大的活动里,旗里和苏木的领导也来参加,他们会在这个时候向牧民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旗里针对牧民们制定的一些措施。
由此可见,各种节日活动不但能促进牧民间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也是草原鄂温克人了解党和国家政策、获取政治信息的一个途径。
(二)外出办事或者购物
除了参加各种节日活动能够促进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之外,草原鄂温克人经常会到南屯或者海拉尔办事、拜访亲戚和购物,这是他们了解外界、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尤其是购物,这是草原鄂温克人了解市场行情的最佳途径。由于鄂温克人居住的嘎查或者苏木距离海拉尔和南屯比较远,不管是办事还是购物,一天之内往返都比较困难,城里有亲戚的便在亲戚家住下,没有亲戚的则住在小旅馆或者招待所之类的地方。无论是和亲戚交流还是和同住旅店的陌生人交流,来自草地的鄂温克人都会在信息获取方面有着很大的收获。鄂温克老人毕力格说20多年前牧区要实行草场和牲畜双重承包制,这个消息他最初是从海拉尔的亲戚那里获知的。当时他去海拉尔办事,亲戚告诉他牧区集体草场和牲畜要承包到每一个牧户,他回到草原以后很快就把这个消息传播开来。
(三)流动人员的信息传递
鄂温克主体民族居住的地方一般都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有些嘎查完全是自然道路,坑坑洼洼,极其颠簸,刮风时尘土飞扬,雨天则淤泥四溢,在这种交通状况下能够深入草地的人员多数为收购牛羊或者其他畜产品的商贩,鄂温克人称其为“老客”。老客们开车下草地目的是进行商品交易,好客的鄂温克人总是会热情地招待客人,在进行商品交易的同时,老客们也会向鄂温克人介绍外面的变化和市场行情。由于信息的不对等,鄂温克人从老客口中得到的市场信息往往对自己不利,在商品交易中经常被蒙骗。
就信息获取的渠道来说,鄂温克人从组织传播中获得的信息并不多。因为在草原除了有大型节日活动之外,把牧民们召集在一起进行传递信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牧民们会在嘎查召集之下定期开会,会议上往往要讲解一些国家的方针政策,如草场保护,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的控制等,同时也传达一些科技信息,如关于牲畜的接种和疾病的预防等关于科学养畜方面的信息。另外,一般的苏木乡镇都会定期组织党员培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有些嘎查有家长学校,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