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器媒介系统时期

机器媒介系统时期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电子对话:机器媒介系统时期美国学者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和凯思林·里尔登提出的“电子对话”概念对人际传播媒介的分类提供了典型参照。在电报、电话、计算机、手机通信这些机器媒介系统中,人际传播的最新方式便是手机短信和互联网人际传播了。

三、电子对话:机器媒介系统时期

美国学者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和凯思林·里尔登提出的“电子对话”概念对人际传播媒介的分类提供了典型参照。机器媒介系统使人类借助机器实现了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影像信息系统,而电子对话则是人际传播机器信息系统的典型的和鲜活的代表。通过电报、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等机器系统,人们可以实现异地即时的人际传播。

手写信函是文字出现之后产生的古老人际传播媒介。随着电报、电话等即时人际传播媒介的出现,具有延时性的信函,其本身的感情色彩越来越浓厚(公函和商业信函除外)。手写信函的邮寄速度已经难以适应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人际传播从耳提面命到言而有信,再到“言而短信”,手机短信使人们又一次回到了人际传播的网络,这是人际传播媒介的一次螺旋式上升过程,是借助了先进科技手段更人性化的回归,是一种传播本质的回归。在手机短信营造的私密空间里,人们享受选择和沟通的乐趣,还适应了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娱乐的需要。

对于传播媒体的“人性回归”,被学界称为“媒介哲学家”的保罗·莱文森曾提出过一份三段提纲,即人们一、最初享受一个虽未扩展但却平衡的传播环境(视觉、听觉和记忆是其极限);二、发展媒介打破这些限制,但作为突破的代价牺牲了平衡和人类的其余要素(从字母文字到真实世界总体而言缺乏类同之处就是首要的例证);三、日益探寻那些保持和继续过去的延伸性突破,同时又可获取曾经丢失的人类传播世界中的自然性要素的媒介[21]。在电报、电话、计算机、手机通信这些机器媒介系统中,人际传播的最新方式便是手机短信和互联网人际传播了。

在通过现代媒体工具进行的人际传播中,人的言语和身体被最大限度地间离了。正是人的言语与身体的分离,体现了机器时代人际传播的特点。如前所述,在人际传播机器媒介时代,机器媒介系统使人类借助机器实现了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影像信息系统。对于不得不进行异地传播的人们来说,它延伸了人的听觉(语音)和视觉(手机短信和彩信)两种感官,机器媒介系统为人际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沟通方式。

计算机和手机媒体为人际传播提供了新方式,出现了计算机中介人际传播(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简称CMC)方式和短信人际传播方式。CMC人际传播即指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信息交流活动,而因此建立、维持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就叫CMC人际关系。由于CMC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种前所未有的传播工具进行传播,其在动机、性质、手段、外在影响上就必然与传统人际传播存在差异。但CMC拥有的最大优点是:它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和交际范围,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加快了人类全球化的进程。

遗憾的是,计算机人际传播依然无法完美地实现人际传播的功能。互联网依赖的终端是计算机,其便携性,接受的随意性都比较差,另外操作也比较繁琐,还受网络接入固定地点的限制,因此人们无法真正实现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的梦想。而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限:手机小巧轻便,便于随身携带,使人们随时可以接收短信服务发布的消息;而以无线电波作为传播渠道又使得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接受信息的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摆脱了物质媒介工具本身可能对传播活动带来的限制。可以说,作为一种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能使人际传播参与者更大限度地摆脱传播媒介在时空上的束缚与制约,在传播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自由,这是目前其他人际传播媒介无法企及的高度,短信传播已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E-mail、网络聊天之后一种新兴的人际传播方式。正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广告所说:“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随时随地传信息”这个朴素的表达,实际上概括了人类历史上所有传播活动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现代媒介包括大众传媒一致追求的目标,手机短信传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站到了人类传播领域的最前沿。

从原始的面对面的口语传播到以文字为载体的印刷传播和以网络、手机为载体的电子传播,人类感官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到割裂再到集中的过程。手机短信的发展将进一步整合人的各种感官,实现随时随地的人体的全面延伸。

人际传播媒介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在不断地变迁和实现技术创新,以上只是极简要地描述了人际传播媒介的演化状况。在这里,需要特别关注如下两方面情形。一方面,每个时段都可能出现一种或两种主导型的人际传播媒介。例如,原始时代的口语媒介、之后出现的文字媒介、20世纪以来的电子媒介(包括电报和电话)、近年来日益兴盛的网络媒介和手机媒介。另一方面,已经出现过的所有旧媒介不会突然消隐或终结,而总是与新的主导媒介叠加在一起混合起作用。例如,上述媒介无论兴衰都在今天的人际传播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这表明,现行的人际传播媒介类型无疑应至少包括五种类型:口语媒介、文字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及手机媒介。

正如美国媒介研究学者罗杰·菲德勒所认为的,媒介演变和发展的趋势表现为一种融合共进的历程,而一种新媒体形式得以扩展的重要因素不在于它的技术“原创”,而在于它的兼容性和便捷性。手机短信传播方式的诞生和兴盛,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