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信人际吸引中的情感性
在现实社会中,情感因素既是人际交往的产物,又是增进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只不过这种交换不是简单的物物交换,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换。情感交换永远是一种“增值交换”,它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在人际交往中,情感卷入的程度越高,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越密切。
短信中的人际吸引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律呢?有人认为在短信交流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带有虚伪性,即使是存在情感,也是虚情假意,是经不住考验的。还有人认为,在短信空间中的人际交往是一种间接的交往,直接作用的对象是手机而不是人,因此不会产生像现实世界中那样的情感体验。
在短信交往中,由于人与人之间不是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彼此之间带有某种程度的距离感,容易激发交往对方的美好想象和交往热情,而且可以不受当时情境的限制,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自我心理防御程度低,自我暴露的可能性大。
随着双方沟通的深入和自我暴露的扩展(尽管这种自我暴露可能带有修饰性,但其产生的效果却是毋庸置疑的),双方共同的心理领域逐渐被发现。这种共同的心理基础是双方情感关系的基础,共同的心理领域越多,双方建立的情感联系也越深刻、越稳固。这就意味着,在短信空间中,人际交往也能使双方产生真实的情感融合。而且这种情感的产生、发展与保持,都是由个人自己选择的,不受制于外在的强迫力量。除非个人的情感自然地发生改变,任何外在力量都不能左右已经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情感。这种关系的产生、发展、保持与消亡,只遵循人的情感心理规律。也就是说,在短信空间中,人际情感关系纯粹是凭借其自然情感状态选择的一种自由关系。
不仅如此,人的情感变化似乎呈加速发展的趋势。例如短信中提供的感情安慰可能会使一个人深陷其中而形成感情的依恋。在真实社会中需要花数倍时间才能培养起来的朋友之间的深度暴露和亲密的关系,在短信交流中却可能通过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就可以获得别人对你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短信交往中形成的情感关系可以弥补真实社会中人的情感的缺失。
实例5-10
(受访者:刘小姐,26岁,北京某科技咨询公司程序管理员)
笔 者:有没有跟亲密的朋友主要用短信来发展感情?
刘小姐:初恋的那会儿还没有手机短信,要是有就好了,也不用花两年时间才走一块来,可以速战速决,呵呵。我现在单身的,没有男朋友,但是有个人一直对我特别好,平时都短信联系。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跟他说,他再忙都会抽空来发短信安慰我。虽然不在一起,但我们都知道对方正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下班的时候,我说我要去聚餐,他就会叮嘱我别再吃水煮鱼,他知道我爱吃水煮鱼,他说水煮鱼吃多了不好,都是回收油做的,可他又不会不许我吃,只跟我讲道理,我就偷偷把水煮鱼给戒了,也没告诉他,告诉他我会比较没面子嘛。看他每回都唠叨,挺好笑也挺感动的。还有很多点点滴滴的小事,他都能想得到,及时发短信提示我,简直就在身边似的。有次他出国一周,没法发短信,那一周真挺难熬的。你相信吗,我跟他认识一共才50天不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